民间故事:孝子的奇遇
话说在晋朝惠帝年间,江州府有一户姓陈的人家,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有一天,陈老爷子突然得了急症,大夫还没来得及进门,他就去世了。 陈老爷子一共有六个子女,前五个都在外地,只有小儿子陈渊在身边,当时陈渊还不到13岁。
由于陈渊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只能请求街坊邻居来帮忙。
大家一起忙活了两天,搭好了灵堂,还赶紧派人去通知在外地的子女,让他们回来安葬陈老爷子。 那个时候,儒释道三家争论激烈,民间的说法也各不相同。信佛教和道教的人讲究厚养薄葬,认为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对待,人死如灯灭;而儒家重视孝道,要求视死如生,主张厚葬。
对于薄葬还是厚葬,邻居们不能替陈家做决定,得由陈渊自己拿主意。
陈渊正在读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就表示要厚葬父亲,至少要把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都陪葬。 正商量着,离得最近的二哥先回来了,他一听要厚葬,马上表示反对。
二哥觉得人活着的时候多尽孝才是最重要的,人死了就应该赶紧入土为安,没必要陪葬太多东西。
说完,二哥直接动手把陈渊准备的陪葬物品又搬回了屋里。陈渊没办法,他年纪小,既吵不过二哥,也打不过二哥,只能忍着,心想,等大哥和三哥回来再说。 到了晚上,轮到守灵了。陈渊已经守了两天,这天该二哥守灵,二哥也没说什么,到时间就去守了。
之后的几天,其他几个哥哥姐姐也陆续回来了,大家就排好班轮流守灵。 到了第七天,也就是头七,又轮到陈渊守灵了,第二天就要下葬。几个兄弟已经选好了墓地,就在义庄旁边,还为陈老爷子置办了一副柳木棺材,这明显就是薄葬。
原来,哥哥姐姐们都赞成薄葬,只有陈渊一个人想厚葬,可没办法,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陈渊守灵的时候,心里琢磨着,哥哥姐姐们大概是想等葬礼结束后赶紧分家产,所以才不愿意厚葬,毕竟有很多东西他们想分。
他又想到自己还未成年,也没有关系亲近的亲戚可以投靠,不知道分完家产之后,哪个哥哥愿意收养自己。这些事情让他非常烦恼。
看着父亲的棺椁,陈渊忍不住掉眼泪,心里想着要是父亲还在该多好,怎么就走得这么早呢,想着想着就哭了起来。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四周一片漆黑,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一点光线都没有。
陈渊有点害怕,哭着哭着就想把灵堂里的油灯和蜡烛都点着。就在他点的时候,一阵阴风吹了过来,围着灵堂刮了一圈,把他刚点着的灯和蜡烛全吹灭了。 陈渊看到有个人影飘了过来,看着特别像他爹陈老爷子。他揉了揉眼睛,既好奇又觉得害怕,鬼使神差地就走出灵堂,跟着那个影子一路追,一直追到了城东的土地庙。
一进土地庙,眼前的影子突然就不见了。陈渊又往前走了几步想再找找,一抬头,可不得了,眼前的神像竟然是活的,身边还多了很多奇形怪状的人,大家都忙忙碌碌的。有的拿着大铁链子往里拽,有的拿着鞭子抽打,还有的攥着棍子敲打着什么,按说被拉、被抽、被敲打的应该是人,可陈渊怎么都看不见。
陈渊心想,这些看不见的不会都是鬼魂吧?坏了,我怕是来到阎罗殿了。这么一想,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扑通一声冲着神像跪下,嘴里喊着:“阎王饶命,阎王饶命啊,都是我哥哥姐姐要薄葬父亲的,不是我的意思。不管将来我能分到多少家产,只要是父亲用过的东西,我一定全都陪葬给父亲。父亲,您在哪里呀?您保佑保佑我吧。” 陈渊可怜巴巴、战战兢兢地喊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理他,好像大家都看不见他一样。
陈渊心想,没人理我,不会真的看不见我吧?那我快跑。他爬起来跌跌撞撞地往外跑,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有人牵着铁链子往里走。铁链子另一头影影绰绰好像有个人影,看着特别像陈老爷子,难道是父亲的鬼魂?陈渊赶紧仔细看,就见那个人影好像在兜里掏什么东西,可什么也掏不出来,然后就对着拉他的官差一拜再拜,像是在求官差做什么。
陈渊看着心里难受极了,自己的爹在这儿受罪呢。他赶紧浑身上下摸了摸,发现什么也没带。
突然他想起头上有根木簪子,这簪子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簪子头刻着个莲蓬,还包了层银子,这是父亲在他去年通过县试,获得童生资格时送给他的礼物。 陈渊赶紧把簪子拔下来,递给了拉铁链子的人。那人接过簪子看了几眼,表情有点嫌弃,但还是揣进了怀里。
陈渊心想,我还以为你们都看不见我呢,原来上供就能看见了。接着就见那个官差手一抖,铁链子就变成了一根细布条,这样父亲就能少受很多罪了,随后父亲就被牵着走了。
陈渊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他觉得那个人影肯定就是自己的父亲,可现在父亲已经进了阎罗殿,说什么都没用了。他一边哭一边回了家。 这可不是做梦,陈渊真的去了一趟土地庙。回到家后,他把哥哥姐姐们都叫醒,跟他们说了自己刚才的经历。
可哥哥姐姐们没有一个人相信他,都说是他一个小孩子瞎编的,想编个故事让大家厚葬父亲。他们说都已经商量好了,马上就要下葬了,让陈渊跟着一起去就行。 说着说着,天就亮了,大家一起动手把陈老爷子下葬了。葬礼结束后,大哥主持着把家产分了,然后大家就各奔东西,这个家就算是散了。
大哥分到了陈老爷子的房子,所以他留下来带着陈渊一起生活。陈渊因为还未成年,他那份家产由大哥代管,等他成年后大哥再分给他。 陈渊心里发愁,他觉得父亲被薄葬了,什么陪葬品都没有,到了阴司肯定会被人欺负。
他想来想去,觉得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读书,尽快取得功名,这样才能给父亲送点东西下去。那个时候还没有纸钱,也没有烧纸钱的说法,都是用实物陪葬。 从那以后,陈渊开始刻苦读书,不到20岁就考中了秀才,几年之后又中了举人。
可是再往后考试,他却一直考不中。连续几次落榜后,他想起了小时候许的愿,就是要厚葬父亲,把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都陪葬。
陈渊觉得自己屡次考不中肯定和这件事有关,他想自己得先独立才行。怎么才能独立呢?他决定先把科举的事放一放,去找个工作。他想起之前有个太守很看重他的才学,对他挺好,就去找那个太守求职,给太守做了幕僚。 有了工作,而且身份也不低了,事情就好办了。
陈渊挣了些钱后,就找到哥哥姐姐们,给了他们一笔钱,把他们分到的父亲生前的东西全都要了回来。然后他带着这些东西回到老家祭拜父亲,把父亲生前的东西都埋到了坟里,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办完这些事,陈渊静下心来好好备考,果然一次就高中进士,进入朝廷做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