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为什么要裁撤驿站?这一举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崇祯帝为什么要裁撤驿站?这一举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朱由检,即崇祯帝,明朝作为全国同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皇帝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悲壮的皇帝之一。

崇祯帝在位的十七年间,整个明王朝都陷入了不可逆转的困局之中,外有起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洲八旗,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当权力的手柄从天启皇帝的手中交到了崇祯手上的那一刻起,他便日夜操劳,试图挽大明王朝于将倾。执政期间,他先后六次下罪己诏,将内政外交总览于一身,但是终究没能挽救颓势。当后人回顾这个勤政的皇帝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崇祯虽然勤勉,但是却并不具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其在位十七年时间内,多次犯下弥天大错,而这中间最为严重的错误莫过于裁撤驿站,这个决定最终使得明王朝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覆灭。

驿站是中国历史最为古老的制度之一,在古代扮演着的,其职能是传递官府信件,并为来回往返的官员提供食宿与马匹的场所。我国历史上的驿站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时候。可以说驿站的存在,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极大的便利了天子与地方的联系。但是,这个驿站制度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俨然已经变质腐败。明朝官员大在办差过程中,往往借助于驿站制度的漏洞,榨取国家财富。曾经本为了加强天子与地方联系的驿站,一时间成为了官员们休闲的场所。

 

因此,明王朝每年要为驿站支出大量的银两,可这只是杯水车薪,当明王朝的拨款无法维持驿站的时候,往往需要向驿站所在地的民众摊派,这间接也加重了底层民众的负担。正是在明王朝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裁撤驿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似乎成为了一个最好不过的决定。

历史总是这样,不经意的一个瞬间都会使整段历史产生涟漪。崇祯朝有一个名叫毛羽健的言官,在入京当官之后,自己私自娶了个小妾,当自己的妻子得知消息后,通过驿站火速回到北京。因为这个毛羽健本身就惧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在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小妾赶走。这个时候的毛羽健非但不怪自己,反而将这一切怪罪于驿站,于是便心生怨恨,有了裁撤驿站的想法。于是便与当时的兵部尚书共同向崇祯进谏,裁撤已经日益腐化的驿站,并且将省下的银两,转用做辽东军饷。在听到这样的想法后,厉行节俭的崇祯,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便下旨裁撤驿站。可是崇祯不知道,正是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虽然,裁撤驿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明王朝的财政危机,但是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当时崇祯下令裁撤驿站的时候,因为裁撤速度非常快,导致许多以驿站为生的底层民众,一时间成为了流民。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流民的增多往往意味着局势的不稳定。正是在这些失业的驿夫之中,走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

历史的细节就是这样,一个决定往往能够改变整段历史的走向,当崇祯下令裁撤驿站的时候,他所想到的仅是能够节省几十万两银子,他想不到那些因为裁撤驿站,而流离失所的驿夫的命运,使得这些驿夫中走出的李自成,最终成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公元1644年,驿夫出身的李自成,进入了当时明帝国的都城,而崇祯皇帝则默然走到了那颗煤山上的歪脖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