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夺命狗头金

 

民间故事:夺命狗头金

唐朝末年,战火纷飞,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在豫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名叫清平村,村里住着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农,名叫赵大山。他一生忠厚善良,与老伴相依为命,守着家中的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那是一个暮春的清晨,晨曦微露,薄雾笼罩着整个村庄。赵大山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迈着蹒跚的步伐向自家田地走去。他家的田在村子东边的山脚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连通着村子和田地。树林里静谧阴森,树木高大粗壮,枝叶交错,阳光只能透过层层枝叶洒下细碎的光影。平日里,这树林就有些阴森,村民们若非必要,都不太愿意从这儿走,可赵大山为了抄近路,多年来一直往返于此。

走着走着,赵大山突然瞥见前方草丛中有一抹金黄,在黯淡的光线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心头一震,下意识地停下脚步,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眼了。待他凑近一看,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草丛中竟躺着一块巨大的狗头金,足有他两个拳头大小,黄澄澄、沉甸甸的,在晨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赵大山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金子,他的心开始剧烈跳动起来,双手颤抖着捡起狗头金,翻来覆去地端详。一瞬间,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有了这金子,就能给老伴买些好吃的,好好补补身子;还能修缮一下那摇摇欲坠的房屋;说不定还能给村里的学堂捐点钱,让孩子们有个好地方读书……可紧接着,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这平白无故捡到的财物,会不会招来灾祸?”他的眉头皱了起来,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最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占了上风。赵大山咬了咬牙,将狗头金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环顾四周,见没人发现,便匆匆向田地走去。这一天,他干活都心不在焉,时不时摸摸怀里的狗头金,生怕它不翼而飞。

回到家后,赵大山悄悄把老伴拉进屋里,关上门,从怀里掏出狗头金,放在桌上。老伴见状,吓得捂住了嘴:“老头子,这……这是哪儿来的?”赵大山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老伴的脸色变得煞白:“这可使不得,咱得赶紧找个地方把它还回去,不然会遭报应的。”

赵大山却不以为然:“还回去?咱苦了一辈子,这是老天爷可怜咱,给咱的赏赐。只要咱小心点,不会有事的。”老伴见劝不动他,只得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地在一旁暗自祈祷。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大山捡到狗头金的事,不知怎的,竟传到了村里泼皮无赖刘二的耳朵里。这刘二平日里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整日在村里惹是生非,村民们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此刻,他那双贼溜溜的眼睛一转,心中便打起了歪主意。

当天夜里,月黑风高,乌云遮住了月亮,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刘二偷偷摸摸地来到赵大山家院外,透过门缝向里窥探。只见屋内烛火摇曳,赵大山夫妇正在低声交谈,似乎在商量着如何处置那块狗头金。刘二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心中暗道:“这老东西,发了横财还想独吞,没那么容易。”

待夜深人静,赵大山夫妇熄灯入睡后,刘二蹑手蹑脚地翻进院子,轻轻撬开门锁,潜入屋内。他在屋里东翻西找,弄出了一些细微的长进。赵大山睡得浅,听到动静,猛地惊醒,低声问:“谁?”刘二吓了一跳,情急之下,顺手操起桌上的一个花瓶,朝着赵大山的脑袋砸了过去。

“砰”的一声闷响,赵大山哼都没哼一声,便倒在了血泊之中。老伴被惊醒,看到眼前的场景,惊恐地尖叫起来:“来人啊,救命啊!”刘二慌了神,冲过去捂住她的嘴,恶狠狠地说:“再叫,我也送你归西!”老伴拼命挣扎,可她一个弱女子,哪里敌得过身强力壮的刘二。最终,在一阵剧烈的挣扎后,她的身体也渐渐软了下去,没了气息。

刘二在屋里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了藏在床底下的狗头金。他兴奋地拿起金子,在烛光下贪婪地欣赏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下我可发财了,后半辈子吃喝不愁咯。”随后,他将现场伪装了一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趁着夜色溜走了。

第二天清晨,村里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找赵大山家的孙子玩耍,却发现赵家大门紧闭,怎么叫都没人应答。孩子们觉得奇怪,跑去告诉了村里的长辈。众人赶来,强行撞开了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屋内一片凌乱,赵大山夫妇躺在地上,早已没了生命迹象,鲜血在地上凝结成暗红色的斑块。

众人悲痛不已,女人们纷纷落泪,男人们则咬牙切齿,发誓要找出凶手。村里最年长的李老爹,强忍着悲痛,主持大局:“咱们清平村向来安宁,如今出了这等惨案,绝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大伙都仔细想想,最近村里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或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突然,有人提到了刘二。“昨天我看见刘二在赵大家附近鬼鬼祟祟的,这小子平日里就不干好事,会不会是他?”这句话一出口,众人纷纷点头,觉得刘二嫌疑最大。

李老爹当机立断:“走,咱们去找刘二!”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向刘二家走去。此时的刘二,还沉浸在发财的美梦中,浑然不知大祸即将临头。当村民们破门而入时,他正躺在床上,怀里紧紧抱着那块狗头金。

“刘二,是不是你杀了赵大山夫妇?”李老爹怒目圆睁,质问道。刘二吓得脸色惨白,下意识地将狗头金往身后藏:“不……不是我,你们别冤枉好人。”村民们哪里肯信,一步步向他逼近。刘二见势不妙,猛地跳起来,企图夺门而逃。

村民们岂能让他得逞,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在众人的逼问下,刘二最终还是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村民们怒不可遏,有人喊道:“这等恶徒,留他不得,打死他为赵大家报仇!”一时间,拳脚如雨般落在刘二身上。刘二起初还挣扎求饶,到后来,渐渐没了动静,也断了气。

众人解了心头之恨,可看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和刘二的尸首,心情却无比沉重。原本宁静的村庄,如今笼罩在一片悲痛与血腥之中。李老爹长叹一声:“都是这黄金惹的祸啊,若不是贪念作祟,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赵大山的儿子赵小虎,听闻家中变故,心急如焚地从外地赶了回来。他在城里做些小生意,为人正直孝顺。当他看到父母的遗体,悲痛欲绝,发誓要让凶手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赵小虎四处打听,得知是刘二为了狗头金杀害了父母,他心中恨意难消。可当他了解到村民们已经将刘二打死时,却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刘二固然可恶,但他一个人怎会如此轻易地杀害我爹娘,还能全身而退?背后定有隐情。”赵小虎暗自思忖。

于是,赵小虎开始暗中调查。他走访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询问每一个可能知晓内情的人。终于,有一个小孩告诉他,那天晚上,他起夜时看到村里的教书先生王仁也在赵大家附近出现过。赵小虎心头一震,王仁在村里素有威望,平日里温文尔雅,教书育人,他怎么会和这件事扯上关系?

赵小虎决定先不惊动王仁,而是悄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连续几日,他发现王仁总是神色慌张,课余时间也不再像往常一样和学生们交流,而是独自躲在屋里,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一天夜里,赵小虎潜伏在王仁家窗外,听到里面传来王仁的低语声:“那块狗头金,本就该是我的,要不是刘二横插一杠,我怎会……”赵小虎心中一惊,原来王仁也觊觎这块狗头金,他与刘二定是勾结在一起,谋害了自己的父母。

愤怒的赵小虎再也按捺不住,一脚踹开房门,冲了进去:“王仁,你这衣冠禽兽,为何要害我爹娘?”王仁吓得瘫倒在地,见事情败露,只得坦白一切。原来,那天赵大山捡到狗头金后,被王仁偶然瞧见。王仁虽是文人,可骨子里也有贪念,他找到刘二,二人一拍即合,策划了这起惨案。

赵小虎怒发冲冠,与王仁扭打在一起。混乱中,王仁抽出一把匕首,刺向赵小虎。赵小虎躲避不及,手臂被划伤,但他毫不畏惧,奋起反击。最终,在激烈的搏斗后,赵小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夺过匕首,将王仁刺死。

可赵小虎因杀了人,触犯了国法,很快就被官府缉拿归案。公堂上,县官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虽对赵小虎的遭遇深感同情,但国法无情,杀人偿命,赵小虎还是被判处了三年监禁。

而那些打死刘二的村民,同样也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他们因动用私刑,被判处监禁半年。至于那块引发了无数血案的狗头金,被官府判定充公,收入国库。

赵小虎被押往监狱的那天,清平村的村民们纷纷前来送行,大家眼中饱含泪水,既有对他的同情,也有对这场悲剧的痛心。赵小虎望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满是悔恨,他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没能用更理智的方式为父母讨回公道,如今身陷囹圄,让家人和乡亲们再次承受痛苦。

在狱中,赵小虎每日反思自己的过错,他决定出狱后,一定要做一个奉公守法、弘扬正义的人。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赵小虎刑满释放。回到清平村,他看到村子依旧笼罩在那场惨案的阴霾之下,心中便暗下决心,要为村子带来新的生机。

他凭借着在城里做小生意积累的经验,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种植经济作物,还办起了一些小手工作坊。在他的努力下,清平村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繁荣,只是每当人们提及那段往事,仍会唏嘘不已,而那狗头金带来的教训,也永远刻在了村民们的心中,时刻警示着后人莫要被贪念蒙蔽双眼,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