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兄弟分家,哥哥抢去大半,弟弟不怒反笑:谢谢兄长

 

民间故事:兄弟分家,哥哥抢去大半,弟弟不怒反笑:谢谢兄长

古时,有王家兄弟二人,兄长王存善,弟弟王存年。

王存善年过四十仍是个光棍汉,而弟弟王存年三十岁年纪,已是有妻有儿之人。王存善长弟弟十岁,小时候爹娘去世的早,一直都是兄长又当娘又当爹的将弟弟王存年拉扯大,本到了成婚的年纪,王存善却担心自己成了家就会没精力照顾弟弟,婚事便一拖再拖,弟弟王存年知道兄长不易,为此兄弟二人之间感情十分深厚。

王存年见兄长这么多年孤苦伶仃一个人,便有心找媒人给兄长说一门亲事,然而天公不作美,这天王存善出门干活,不幸被山上落石砸断了腿,郎中看后直摇头,声称就算以后能恢复好,右腿也无法再有力行走了。

王存年悲伤不已,倒是王存善依旧乐呵呵的说道:“命运使然,我们既然无法与命运抗衡,便只能笑着接受。”

自那以后,王存年便撑起了照顾王存善的重任,一开始还好,可久而久之王存年的媳妇便不乐意了,王存善担心因为自己反而影响了弟弟的幸福生活,便说道:“我不过失去了半条右腿,有了拐杖,假以时日我便能独立行走,存年你莫要来照顾我了。”

王存年却是摇头道:“那怎么行,都说长兄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时候我若没有兄长照顾,可能便没有如今的我,现在兄长遇难,我做弟弟的怎能不管不顾?”

可不管兄弟二人感情如何,王存年的媳妇赵氏还是闹起了分家。

这天一大早,赵氏便拎着王存年的耳朵出了屋门,双手叉腰骂道:“好你个王存年,一天就知道往你哥屋里跑,家里的事儿你还管不管了?你哥需要人照顾,我们娘俩就不需要了?要我说你们兄弟二人不如分家,你也早早给你哥找个媳妇,到时候哪儿还用的着你?”

王存年一听媳妇赵氏要分家,立马就不乐意了,“这话可不能乱说,我王家祖祖辈辈,无论兄弟姐妹多少人都未曾分家,更何况兄长对我有恩,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你怎么可以这样想?”

赵氏气不过,回屋就开始乱砸东西,乡里乡亲的闻声赶来看热闹,一听老二家要吵着分家,登时便议论纷纷,人人都知王存善是个老实人,这么多年一直照拂弟弟,就算弟弟成了婚,也仍旧赚钱给他贴补家用,可如今王存善断了半条腿,老二家不仅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还闹起了分家。

一时之间人人都骂王存年一家不懂事,王存年每每出门都会受人们的冷嘲热讽,心中很是无奈。这天王存年到镇上去做活儿,还没开始干,贾老板便拿着一锭银子走出来拍到王存年面前说道:“原来你就是那个不管兄长,硬要分家的人,你走吧,我们这里不要品行不端的人。”

夫妻一家,就算分家不是他所想,可却和外人解释不清,王存年只好拿钱离开了这里,贾老板财大气粗,更是在镇上说的上话,几家一打招呼,没有一个地方敢要王存年,几天下来王存年不仅背负着骂名,更是在工作上四处碰壁,将近半个月都入不敷出,王存年是大门也不敢出。

这天一早,王存年刚刚起床,门外便传来一阵沉闷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站在门外的竟是兄长王存善,王存年赶忙走上前将其请进屋来说道:“天气寒冷,兄长行动不易,怎能一人出来,下一次兄长若想出门,在房门上敲响三声我立马就过去。”

王存善却是笑着摆摆手,又拄着拐杖在原地走了走说道;“我有了这个,就不用你来照顾了,存年你总归是成了家,总往我这里跑也不是,以后啊,你就不用来了。”

王存年一听这话,心中有些不解,连忙问道:“兄长这是何意?”

王存善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往屋里瞧了瞧:“弟妹还没起?若是起了,就把弟妹叫出来说说话,正好我也有话跟你们说。”

不一会儿赵氏抱着孩子一脸不情愿的走了出来,不管不顾的往边儿上一坐就问道:“哎呀,不知大伯哥今日前来有什么话要说啊?”

王存善见赵氏这般态度也不生气,而是说道:“弟妹啊,今日前来,正是要跟你们谈谈分家的事儿。”

赵氏一听分家,立马就来了精神,连忙就说出自己的要求。

可王存善却是笑着摆手道:“先不急,弟妹你好说,先去将乡里乡亲请到咱们院里来。”

赵氏不明所以,可想着能分家,还是美滋滋的跑了出去。

须臾,几十个乡亲纷纷来到王家宅里,不知王家搞这么大阵势寓意何为,一个个交头接耳十分好奇。

见人差不多齐了,王存善拄着拐杖走到人前说道:“乡里乡亲的,今儿个在大家见证下,我说个事情。”愣了半晌,王存善这才又说道,“王家决定要分家,但前提是院子里五间房归我三间,家里猪羊也归我,财产的三分之二也归我,这样我方能同意分家,存年,弟妹,你们说呢?”

听到王存善这安排,赵氏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当即便跳着脚反驳道:“那怎么行?我们一家三口,孩子还那么小,没有钱,房子也只分两间,我们该怎么过?你一个老光棍一个人要那么多干嘛?”

王存年心中虽有不解,但兄长既已提出分家,便只好说道:“兄长理应占多半,若非兄长,王家也不会有如今境遇,加之兄长如今行动不便,无法再工作,财产我宁可一分不要。”

王存善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在乡里乡亲的见证下,我们兄弟二人正是分家,从今开始兄弟二人各过各,互不打扰!”

众人唏嘘一阵,便匆匆散开,但对王存年一家人的议论依旧存在,原本王存善不同意分家,如今同意了,估计也是赵氏从中作梗,逼迫王存善为之,可时间一长,人们见老二一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倒是老大王存善过得美滋滋,不仅如此,王存年还时常去照顾兄长,人们的言论便开始倒戈相向。

在人们看来王存善是个老实人,又照顾弟弟多年,本以为分家的时候会把多一半都给了弟弟,却没想到自己都揽了去,见弟弟一家过得苦不堪言,也从不拿钱支持一下,反而是弟弟没有责怪兄长的行为,一直费心费力的去照顾。

人们的言论一变,镇上从前拒绝王存年的工作也纷纷找上了门,不出三年,王存年一家说不上飞黄腾达,但生活质量却好过从前,甚至在其他地方还购得一处房产。

看着弟弟一家过得越来越好,王存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时过经年,一日清晨王存善忽然口吐鲜血,继而又有了些许精神气儿,他找到王存年拍着他的手说道:“这么多年了,兄长有一事要问你,当初分家时你可埋怨过我?”

王存年却是摇头道;“存年从未埋怨兄长,兄长做事有兄长做事的道理,这么多年我从未吃过亏,若非兄长当年之举,恐怕我也无如今发展,还要感谢兄长才是,又岂会埋怨?”

王存善笑着点头道:“的确是为你好,当年言论都在指责你,导致你一家过得苦不堪言,你也为此丢了工作,为兄看不过去,只好出此下策,让言论倒戈相向,因为为兄知道,存年有孝心,就算我说两家人互不打扰,你也会照拂于我,届时承受人们言论压力的便是我。”

王存年虽知兄长那时有意为之,但却没有想到竟是为此,不禁潸然泪下:“兄长一生为我付出,儿时为照拂我错过了良人,长大又为了给我贴补家用在外干活砸断了腿,后来又为我承受言论压力,做弟弟的实在是对不住兄长,兄长,从今日起你我二人不再分家,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王存善却是笑笑说道:“听到你这么说,为兄也十分高兴,只是现在为兄时日不多,能够看到你幸福,便是我最大的幸福,存年,兄长只希望你记住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只要自己做事问心无愧,便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不出三日,王存善在睡梦中溘然长逝,后来赵氏听闻当时分家缘由,不禁心生愧疚,自己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从未尽过一天弟媳的责任,夫妻二人通力合作将王存善葬于一处,并写下:长兄为父,百日恩来世报,孝弟王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