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故事:小伙偶得金银 建寺庙保佑黎民

间故事:小伙偶得金银 建寺庙保佑黎民

 

在蒙化县的西北边,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名叫月牙山。连绵起伏的群山向两边延伸,如一道绿色的屏风。清澈的瓜江水,顺山脚潺潺向南流去。在那瓜江西岸畔坡上的林荫深处,有一座寺庙,叫作西边大寺,又叫天摩牙寺,说起这天摩牙寺来,可还有一段优美的故事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月牙山一带居住着一家姓宣的母子俩,他们都很勤劳善良,忠厚朴实。因为宣老汉过世得早,所以家境贫寒,生活孤苦,但因宣母为人贤惠,儿子又十分孝顺,所以小日子也还过得顺趟。左邻右舍都很敬佩宣家母子。

一天,宣母叫儿子上山去砍柴。当他走到半路上时,远远望见一头黄牛站在麦地里吃麦子。是哪家的牛在损坏人家的麦子呢?他瞧瞧左右无人,就上去赶它。那牛见人来赶它,转身就跑。他紧跟着,想把它拴起来,不让它再糟蹋庄稼。当他追到路边时,这牛一晃就不见了。咦!到哪儿去了呢?他朝下一看,那牛又在一块山坡上吃草。他想,还是下去把它赶上来,免得主人找不到。但当他下去看时,怪事,牛又不见了。管它呢,别耽误了去砍柴,他心中想到。他攀住树枝,使劲往上爬去,忽然“咔嚓”一声,手里的

树枝被拉断了,他便一屁股跌坐下来。还好,那土有点松软,没有跌伤他。

这土怎么会有这么软?他随手扒了扒,忽然那土层下面却露出一块光洁平整的石板,石板上还隐隐有一种奇异的花纹。怪稀罕,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看的石板呢!把它扳起来瞧瞧。他两手扣住石板,使劲一扳,石板被扳起来了,顿时一道亮光从石板底下射了出来。他惊奇地向坑里一望,黄灿灿、白花花,净是些金子银子,把他惊得目瞪口呆。心想,莫非在做梦,还是眼花?他忙拿起两个银锭仔细看了看,才确信是真的,慌忙把它盖好,匆匆回家去,把这喜讯告诉了他母亲。当下母子俩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决定借牲口,把金银驮回来。

第二天,就借了七匹骡子,把坑里的金银都驮回了家,一共有七八千两之多,喜得母子俩几夜都不曾合眼。从此,母子俩生活过得红火了。

从那以后,母子俩便准备起房盖屋,置田买地,平时也用钱财接济穷人。一日,母亲对儿子说道:“那金银来得这样容易,就因为你善良,有孝心,所以老天爷才赐给了我们。这些金银我们怎能独自享受,我想拿出一部分来接济贫困的乡亲父老,孤儿寡母,其余的盖座寺庙,祈求上天保佑我们黎民百姓,无灾无难,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母亲说的是,孩子也是这般想。”就这样,母子俩商量定了。消息一传开后,大家都很赞同,四面八方纷纷踊跃出力,泥工木工来了不少,但是,就是没有人会掌墨,人们只好四处寻访。

一日,忽然来了一位老者,只见他白发银须,丹凤眼,朝阳鼻,气宇轩昂。大家同他相见后,请他上坐献上香茶。他略微谦让,也不多拘,边喝茶边问道:“听说你们要建庙宇,不知动工没有?”众答道:“只因缺少掌墨师傅,我们正在四处查访。”只见那老者略加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自幼就学做木匠,也稍懂一些盖寺庙的方法,众人若不嫌弃,我来掌墨怎么样?”“既然老人肯帮,那是再好不过了。”众人不禁大喜。

第二天,就开始破土动工,一切由老者指挥,一部分人平地基,一部分人准备上山砍木料。老者道:“木料不必去砍,转眼就在面前。”人们听了都感到莫名其妙。要看看这老者有什么妙法。只见老者领着人们来到一眼枯井眼前。这一眼古老而干枯的井,黑洞洞的看不见底。老者叫人们拿来一根五丈长的粗麻绳,递给三个精壮的小伙子,叫他们把绳子的一端放下井去。说也奇怪,当绳子进入井内三丈左右时,就听见井下有人叫道:“木头拴好了,快拉上去吧:”人们拉动绳子,感到十分沉重,拉上来一看,的确是一棵光光滑滑的大横木。就这样一棵接一棵,长长短短,粗粗细细,一连拉了半个

月,不知拉上来多少棵:只见天井里堆满了木料。拉木头的人,手上也磨起了许多血泡。这天的中午时分,人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只听得井下问道:“木料够了吗?”有个拉木料的人看看遍地都是木料,而且一双手像火燎着似的疼痛,便顺口答道:“够了,可能还用不完呢!”经他这么一说,已拉到中途的那大料就卡在井里,再也上不来。人们只好去告诉老者,老者忙过来一

看,一拍大腿道:“糟了!”他停了停,手捋银须自言自语道:“事已至此,只好罢了。”老者仔细地查点了所有拉上来的木料,恰好差一根中梁。怎么办?明天就是竖柱上梁的黄道吉日,大家都为这事闷闷不乐。到了晚上,老者独自一人撮来许多锯木屑,用米汤拌,做成了一根中梁,这根中梁同其他的木质一模一样。第二天一早,人们看见有了中梁都又惊又喜,高高兴兴地

按择定的时辰把大殿竖了起来。卡在井里的那棵木头至今仍然还在井中。

再说建雷藏殿的时候,为找中间那棵柱子,不知费了多少人力。人们四山去寻找,总还算找到了。抬柱子的那天共去了六十四人,可是无论怎么用力,总是抬不起来。你抬起来我又被压下去,如此反反复复,摆弄了两天,都没有走出去半步,只好下山请师傅想办法。老者心里早已明白,就亲自去到伐木的地方,他只选了三十二人抬这根柱子。有一个多嘴的人说道:“师傅,我们六十四人都抬不起来,你却只叫一半人抬,如何抬得动?”“你别管,叫你抬你就抬。”老者边说边用一枝松枝在柱子上拂了三下,一边拂一边说:“起、起、起。”果然三十二人轻轻地就抬了回来。那柱子说来也特别,做了一个塔式建筑的塔心,这一座宝塔就围绕着这根柱子转动,十分迷人。雄伟壮丽的天摩牙寺就这样矗立在林荫的深处,一层层,一殿殿,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寺院造好了,人们又准备铸一口钟。大家仍然请老者主造。钟很快就铸好了。第二天,老者来向宣家告辞。宣家哪里肯放,百般挽留,但他坚决要走,宣家只好捧出若干金银送他,以表谢意,但这老者分毫不要。宣家便做了桌丰盛的酒菜,并叫所有工匠们都来为老者饯行,直吃到红日西沉,大醉方休。那老者一一向工匠们告别。临行时他对寺里的人说,等他走了三天再敲那钟,说完便扬长而去。寺里的人哪里等得,心儿痒痒的,都想试这钟到底有多响。第二天的中午,确实等不得了,背着宣家母子,顺手拿起了钟锤使劲敲了一下。这一敲可惜埋没了那钟的音质音量。老者的意思是,三天以后再敲那钟,钟声就能响到离这寺三天路的地方。不想那老者当晚没有走,不知他宿在什么地方,天亮才走。钟响那阵,他刚走到蒙化与弥渡交界的沙塘哨,距这天摩牙寺三十里的地方,所以那钟就只能响出三十里地,再远就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