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网上一条金色鲫鱼,正要剖鱼,鲫鱼:一念祸一念福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复姓皇甫的书生,参加了好几次大考,都名落孙山,一转眼人到中年了。可是,他心中科举入仕的梦想并没有破灭,发奋读书,想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天,皇甫正在摇头晃脑地读书,老婆风风火火地进来,嚷嚷说:“三儿要吃鱼,你去河里网几条鱼回来。”三儿最近感染风寒,正在养病,好几天不思茶饭,如今想吃鱼了,说明病情好转,皇甫赶紧放下书本,拎着渔网出去了。
来到河边,皇甫撒下一网,往上一拉,感觉渔网很沉。他费尽了力气,却怎么也拉不上来,脱衣下水,这才发现渔网缠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了。他把渔网弄上岸,惊喜地发现,网里除了一条大鲤鱼外,还有一条大鲫鱼。
这一条鲫鱼的鱼鳞呈现金色,个头比大鲤鱼还要大一圈,皇甫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鲫鱼,而且还是金色的,少说也有上百年了,吃下去一定大补。
皇甫兴冲冲地把两条鱼带回家里,先杀了大鲤鱼,接着杀大鲫鱼。这时,大鲫鱼开口说话了,“一念祸一念福,读书人,你要想好了。”大鲫鱼能开口说话,皇甫非常奇怪,更奇怪的是它说出的话,充满禅理,于是问道:“大鲫鱼,一念祸一念福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详细一点吗?”
大鲫鱼讲了起来。原来它已经修行了将近300年了,平常都躲在老树根须里不出来,从来没有遇到过危险,今日身体不适,出来晒太阳,想不到被渔网罩住。眼看快要成为盘中餐了,它才不得不开口说起话来。
接着,大鲫鱼叹息一声,继续说:“杀我不详,因此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如果放了我,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报,这就是一念祸一念福,至于是福是祸,完全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
皇甫是读书人,自然明白个中玄妙之处,当即笑着说:“我当然不想取祸,我这就把你放进大河里。”大鲫鱼说:“这就对了,这样吧,为了感谢你放生,你捧着我到三儿的房间里,我吹一口气,三儿的病就会好起来,而且以后不会再生病,这就是福报。”
皇甫依言而行,大鲫鱼吹了一口气,三儿立马恢复了精气神,就是这么神奇!皇甫把大鲫鱼放进了河水里,临走时,大鲫鱼说:“如果你遇到难事,就在这里对着河水大喊三声金色鲫鱼,我就会出现。”说罢,大鲫鱼沉入水底不见了。
也是怪了,自从放生了大鲫鱼,皇甫家里顺风顺水起来,他挖菜园子时,挖出一坛银子,买了30亩良田,家里有吃有穿了,再也没有烦心事了。他暗想,或许这就是放生得到的福报吧。
一转眼,又到了大考之年,皇甫去都城赶考,临行前,他来到河边,唤起大鲫鱼,询问这一次科考能不能中?大鲫鱼说:“天机不可泄露,还是那一句话,一念祸一念福,这是给你的忠告。”
皇甫点点头,表示记住了,于是启程去都城。到了都城后,他下榻在一家客栈里,这里住着各地赶考的书生。
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鼠头獐目的人,悄悄地询问皇甫要不要考题?白银100两。皇甫心里一动,正想掏钱买,忽然想起了大鲫鱼的话,“一念祸一念福”,于是婉言拒绝了。不少的考生都买了题目。
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考场舞弊案最终被人告发,卖题目的人被抓了起来,他是考官的小舅子,那些买题目的书生,考卷作废,牵连了上百名书生。如此一来,竞争对手少了,皇甫居然榜上有名,位居榜尾。
皇甫这才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念祸一念福”的真谛,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取向,走正道,福报自然就会来,反之,就会引来灾祸。
后来,皇甫被分配到了一个县城里当了县丞,他秉承“一念祸一念福”的信念做事做官,一心向善,不做违背国法和道德的事情,仕途顺利,接连得到升迁,最终官至刺史。
人生会面临许多抉择,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向善的方向,千万不要走向恶的一面,导致万劫不复的局面。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