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县令巴结狐妖,升了官丢了命,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朝咸平年间,玉沙有一县令名曰朱来福,此人没读过几年书,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却花钱买了一个县令。
朱来福当上县令后,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外,还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是典型的红包不到手,包你命没有,闹得玉沙一带是民声沸扬。他却不知廉耻,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断用搜刮来的钱财,到处打通人脉,妄图升为知府,一步登天。
可升迁毕竟不是光用钱就能办到的事,由于一直没有政绩,升迁的事是一点着落也没有,弄得朱来福整日心烦气躁。
一日,朱来福上街散心,路过一个新开张的青楼。看着门口那一个个衣不蔽体,妩媚动人的女子,朱来福不免精虫上脑,一头便扎了进去。
老鸨一看是县令大驾光临,赶忙出门迎接,并带来三四个姑娘给朱来福陪酒。酒过三巡,喝得微醺的朱来福,拉着身边两位女子便上了楼。老鸨也很懂事,给三人腾出一个房间后,便关上门下楼了。
三人在屋中享尽鱼水之欢,事后,两个女子躺在朱来福的两侧,聊了起来。说着说着,竟提到了朱来福升迁的事。此事本就是朱来福的逆鳞,一听到身旁的女子说起自己升迁屡屡碰壁的事,朱来福气不打一处来,跳起来揪住其中一位女子便打。谁料出手过重,竟将一女子给活活打死了。
老鸨上来查看,看到自己的姑娘被打死了,心中愤懑,上前就要跟朱来福理论。谁知那朱来福,反手就是一巴掌,把老鸨打得眼冒金星,随后丢下一摞钱票,便离开了。只是他没有看到,死去的女子身后,出现了一条雪白的狐狸尾巴。
几日过去了,朱来福早已将打死人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日夜里,朱来福酒足饭饱,正准备回屋歇息,忽然一道阴风吹过,一位白胡子老翁竟站在了朱来福的面前。
朱来福被吓了一跳,张口便询问老翁是谁。老翁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明了,告诉朱来福他是狐妖,是专门来帮其升迁的。
朱来福一听升迁,眼睛一亮,也不管老翁是不是狐妖,扑通一声就跪在了老翁的面前,连连乞求帮助。老翁则告诉朱来福,时机还未成熟,叫他慢慢等。
朱来福一开始半信半疑,不过在老翁的指导下,他果真破获了几件案子,取得了一定的政绩。为了巴结狐妖,他还找人打听狐妖最喜欢什么。当从几个流浪道士口中得知狐妖喜欢人心后,他竟捉回几名乞丐,将其残忍杀害,挖出心脏后,献给了老翁。
老翁见状,眉头紧皱,但还是收了下来。随后,他告诉朱来福,第二日带人到村东头的一个水湖旁,他会看到一个在湖边嬉戏地玩耍的小孩子。他叫朱来福趁人不备,将其推到湖中,待周围人多时,再跳下将其救起即可。
朱来福一头雾水,可还是按照老翁的说法在第二天来到了湖边,果真看到了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孩童在湖边玩耍。朱来福不敢耽搁,趁着四下无人,竟狠心将孩子推到了湖中。没一会,孩子的呼救声就引来了一批人。
朱来福见时机成熟,赶忙跳进湖中,将孩子救起。不过,孩子却因惊吓过度,晕了过去。而孩子的父亲,竟然是当朝宰相。朱来福算是撞了狗屎运,没过多久就升为了知府。
不过,孩子一连昏迷了一个月都没能醒来,而帮助朱来福那老翁也在其升迁后消失不见了。仿佛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朱来福也变得更加目中无人,大肆搜刮钱财,压迫民众。
直到这日,一老翁来到了宰相的家,声称可以救醒他的孩子,而这老翁,就是当初帮助朱来福的那位。
原来,孩子在落水后,被老翁暗地里抽走了一魂一魄,这才导致孩子昏迷不醒。孩子醒后,立马就想起了是被人推下的水。正好朱来福来给宰相送礼,被孩子当场认出。
宰相立马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下令逮捕了朱来福。随后,对朱来福的身世背景进行了调查,发现此人身上竟背负着多起命案。宰相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朱来福收监,秋后问斩。
在行刑场上,万念俱灰的朱来福看到了台下站着的白胡子老翁,谁知那老翁一抹脸,竟变成了老鸨的模样,并对着朱来福做着口型。朱来福仔细一看,那老鸨只说了六个字:自作孽,不可活。
编者的话:人心不足蛇吞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朱来福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当上知县还不满足,还妄想着升迁。他还是做尽,为了升迁不惜以孩子的性命为代价,如此畜生行径,实属罪该万死。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