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泥瓦匠发现老板娘身体的秘密,慌忙在房梁贴了个符篆

 

民间故事:泥瓦匠发现老板娘身体的秘密,慌忙在房梁贴了个符篆

明代江南地区一个 寡妇开了一间酒坊,有一年秋天,天降大雨,冲垮了屋顶,寡妇请来了一个外地来的泥瓦匠修房子。泥瓦匠在修葺房顶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寡妇的一个隐私,忙在房屋的大梁上贴上了一道符箓。

在西安府城北有一个姓穆的寡妇,开着一间不大不小的酒坊,因为其酒和人一样豪爽大方,所以生意也是不错,这穆寡妇颇有姿色且性格泼辣,典型的风一样的女人,因为亡夫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这老板娘被人称为“风四娘”。

这年夏天,连续的暴雨不仅让酒坊的生意受到了影响,还冲破了穆寡妇家里的屋顶,无奈之下,穆寡妇只好闭门谢客,找来了泥瓦匠修葺屋顶。

穆寡妇请的是来喝酒的客人经常提起的一个叫燕小二的泥瓦匠,此人虽然是外地人,却操着一口正宗的本地口音,二十有余,手艺却力压一众老工匠。

燕小二干活是真的利落,刚一到穆寡妇家里就开始忙了起来,看得穆寡妇连连点头,看来她没有找错人。

燕小二在修缮屋顶的时候发现一个秘密,穆寡妇的家的大梁上被人做了手脚,内行话说就是被人动了风水,下了咒。燕小二曾和师父学艺的时候,曾经大概地了解一些这样的东西,并不精通,所以他心想,我是来修缮房顶漏水的,不是来解咒的,我给她屋顶修好就行了。

当时天气炎热,穆寡妇在外面穿的都是相当的保守,本来有许多衣服的,但是都在屋顶被冲垮的时候遭了殃,全部打湿了。此刻她盯着一件略显破旧的清凉内衣发呆。到底应不应该在外人面前穿得这么清凉呢?穆寡妇陷入了一个难题。

很快,炎热的天气战胜了穆寡妇心中的矜持,她换上了那件略显破旧的内衣。穿上这个内衣之后,寡妇丰满的身材显露无疑,她对镜顾盼,嘴角不禁微微翘了起来。

换好衣服之后,穆寡妇心想,燕小二忙活半天了,连口水都没有喝上,自己这个做主人的实在是不应该。

于是她连忙给燕小二倒了一碗凉茶端了过去,正在忙活的燕小二看到老板娘穿着如此清凉,目光畏畏缩缩得不敢多看,不过他隐约感到这身衣服有点熟悉,一时半会儿却又想不起来。

喝完凉茶之后,老板娘伸手接回茶碗的时候,燕小六眼珠一转,看到了衣衫下老板娘胳膊肘处一个心形的红斑。

这红斑其实是一个胎记,胎记这东西,很多人都比较隐晦,都当成是自己身体的秘密,只能自己最亲密的人才能看见。老板娘没想到自己身体的秘密就这样暴露在燕小二的眼皮底下,燕小二瞬间就明白了刚才的那股熟悉的感觉是从何而来的。

他慌忙跳下大梁,问穆寡妇最近家中有没有出什么事情,穆寡妇回答,一年前丈夫无故暴毙,后来公公婆婆也相继离世,自己是两个孩子一个丢失,一个夭折,本来和睦幸福的家庭突然就家破人亡,只剩自己苟活于世。夜深人静的时候时常叹息自己是扫帚星,克夫克子,非常痛苦。

燕小二心中明白了,这寡妇是被坏人下了诅咒。他一边安慰寡妇,一边盘算怎么破除诅咒。

突然燕小二对寡妇说,你等我,说罢急忙跑了出去,留寡妇一人在风中凌乱。没多久燕小二回来了,跳上房梁,从自己的贴身布袋里掏出了一张符箓贴在了老板娘看不到的房屋的大梁上。

很快穆寡妇的房顶就被修好了,当她拿着酬金感谢燕小二的时候,燕小二却怎么也不肯接受,只是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老板娘心生疑惑,自己和燕小二非亲非故的,怎么能不给别人酬劳呢,她连忙开口追问原因。

看着眼前非常认真的老板娘,燕小二笑了。

“老板娘,你给我一张饼吃我就告诉你。”燕小二如是说道。

穆寡妇一看,好家伙,原来是饿了,她连忙准备了饼子和酒肉瓜果之类的送到了燕小二跟前。

燕小二无视旁边的美食珍馐,直接拿了一张最普通的饼子,没吃几口就眼眶一红,跟老板娘道出了实情。

原来他燕小二一开始还真的不是一个泥瓦匠,人家是正经的风水大师的传人,后来家道中落,流落异乡,身无分文的燕小二只好沿街乞讨,悲惨之极。

刚好那年当地的收成不好,人们自顾都费力,谁能顾得上一个如此落魄的燕小二。

燕小二被拒绝了无数次之后,他已经饥饿难耐,奄奄一息,他爬到一个大门前敲了敲门,出来一个男人大概是见多了上门的乞丐,直接就拿着棍子将燕小二给赶走了。

又累又饿的燕小二蜷缩在旁边的墙角下瑟瑟发抖。

晚上,天色刚刚黑下来的时候,有个人摇醒了燕小二,给他递上了一张面饼。

那个人就是现在的穆寡妇,身上穿着的就是穆寡妇身上的这一件破旧的衣服,玉臂微露,胳膊肘处有一个心形的胎记。燕小二牢牢记住了这个胎记,这个胎记无数次在燕小二的梦中出现。

听到这里,穆寡妇心里一阵唏嘘,原来当年自己随手的一个善因竟能结下如此美好的善果,眼看燕小二如此坚持,她只好作罢。

燕小二离开之前,看了一眼贴上自己符箓的房梁,安心无比,果然,从那之后,穆寡妇的家中一直是平安无事。

编者的话:所谓种善因得善果,意思是只要做了好事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回报的,穆寡妇当年的一饼之恩,换来的是后半生的平安顺遂。所以诸位看官,我们大可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样才能越走越宽,不负此生。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