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儿子半夜啼哭,道士在他枕下放七粒大米,竟救了全家
宋朝淳化年间,苍南县有一名姓谢的庄稼汉。谢家三代单传,谢老汉也是年过半百才有了个儿子。
谢老汉为其起名为谢天野,对其疼爱有加,并在他三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了私塾读书。天野聪明伶俐,三岁识字,四岁诵文,五岁便可作诗。街坊邻居也都十分喜欢天野,一有好吃的都会叫他来。
可最近一段时间,天野好像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总在半夜啼哭,怎么哄都哄不好。
这可把一家子给急坏了,街坊们得知天野半夜啼哭,以为孩子是得了什么怪病,纷纷为其介绍名医。谢老汉带孩子看了一个又一个大夫,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孩子没病。
知子莫若父,大夫们说孩子没问题,谢老汉可不信。街坊们建议,叫谢老汉半夜起来,看看孩子到底因何事啼哭。
这天夜里,谢老汉忍住困意,坐在天野的床边。起初,天野睡得很香,没有什么怪事发生。到了半夜,谢老汉也忍不住困意,撑着脑袋打起了盹。
忽然,天野像是被人叫醒了一样,睁开眼睛。随后,天野像是着魔了一样,蹑手蹑脚下了床,来到一个角落坐下,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谢老汉被天野的说话声惊醒,赶忙来到孩子身边。可孩子对着墙壁,仿佛墙上有人一般。这时,天野扭过头问谢老汉:“爹爹,这个叔叔说想来咱家住。可以吗?”
孩子的话,把谢老汉吓出一身冷汗,赶忙将天野抱起。被谢老汉抱起后,天野仿佛如梦初醒,大哭起来。谢老汉这才明白,孩子这是被不干净的东西给缠上了。
第二天,谢老汉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和街坊们。邻居听后,安慰谢老汉不必着急,他的一个亲戚是个道士,应该可以帮助天野。言罢,便出门将其亲戚带来了。
那亲戚来后,一眼就看出了缘由,随后询问起谢老汉,最近是否带着孩子外出过。
谢老汉想了想,一个月前曾带着孩子到城外的小溪边抓鱼,回来的时候路过了一片坟地,天野好奇,跑进去转了一圈,之后就没再出去过了。
道士听后,带着众人来到了那片乱坟岗。这个乱坟岗里埋着的,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和逃难到此的难民,死后村民们可怜他们,便将其埋在了这里。
道士叫天野四处转转,看记不记得在哪玩过。父亲朝天野点点头,天野才敢在坟地转了起来。不一会,天野来到一座荒废已久的坟地前,告诉众人,他曾在这里撒过一泡尿。
原来,天野的一个无心之举,竟冒犯了埋在这里的先人。道士告诉谢老汉,要是再晚几天,天野的心智被蛊惑,那人的鬼魂进入家中,估计他们一家人就危险了。随后,他叫谢老汉取来七粒大米,将其放在了天野的枕头下。
道士嘱托谢老汉,每天都要带着孩子来祭拜埋在此地的人,向其赔不是。若七粒大米全部变黑,就再来找他。
此后,谢老汉按照道士的说法,每日带着天野来祭拜埋葬在此的人,并为其重新修缮了坟包。果真,枕头下的米只变黑了四粒,自那以后,天野半夜再也没有哭过了。
天野长大后,不负众望,高中探花,留京当官,谢老汉夫妻俩也被孩子接到了京城,安度晚年。
编者的话: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未来的希望,只有正确的教育和足够的呵护,才能叫其安然长大。谢天野不仅有对爱他的父母,也有着一群关心他的街坊邻居,正是有他们的帮助和关爱,他才能取得日后的成就。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