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实人误杀外乡人,县令:杀贼有功!

 

民间故事:老实人误杀外乡人,县令:杀贼有功!

故事发生在宋朝年间,有一个叫毛竹坞的村庄,这里民风淳朴,路不拾遗,里面的村民主要靠生产竹子生活。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村子里的生活一片祥和,充满了欢声笑语。

直到一天早晨,毛竹坞外躺着一具外乡人的尸体,这可把大家吓坏了。县衙接到报案后,冯县令带上仵作和捕快来到了案发现场,经仵作验尸后发现,死者除了右臂有一块火烙伤痕外,胸前有多处形状奇特的刀伤。经反复核验,发现这个伤口的形状与村民们平时用来砍竹子的篾刀一致,所以冯县令断定此人是被此处村民所杀。但由于此人是个外乡人,所以村民们并不能提供有用的线索,冯县令只好命人在全城贴出死者的图形告示。

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妇见了图形发出惊呼,急匆匆地赶到尸棚,捋开那条带有火烙伤痕的手臂一看,竟然喜泪纵横,没说一句话就径直离开了。对于办案有丰富经验的捕头赵来说,这一幕太过奇怪,于是他便把刚才见到的这一幕告诉了冯县令。冯县令便命他跟踪这名女子,打探她的姓名住址。经多番打探,这名女子名叫翠姑,也住在毛竹坞,家里有一个瞎子母亲,但是和这名死者有什么关系就不知道了。

翠姑回到家里,对她的瞎子老娘说道:“娘,我不明白,该死的人被杀了,官府为什么要追查到底呢?”她娘说道:“翠姑啊,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刚才你说,杀了个该杀的,是谁呀?”翠姑说出了实情,原来毛竹坞被杀的那个人正是她的那个做强盗的丈夫,但谁杀的她丈夫就不清楚了。翠姑对他的这个丈夫恨之入骨,所以当时见到他尸体的时候并没有认领,而是喜极而泣。

毛竹坞出了命案,令村民都感到惶惶不安。村民们害怕从此毁了毛竹坞的名声,于是就商量着找村长一起去向冯县令陈说毛竹坞的百年好村风,暗示毛竹坞绝无杀人狂徒;冯县令为了给他们吃颗定心丸,便说道:“大家放心,如果没有确凿证据,我绝不会妄断命案。”

村民们见冯县令这么说,便不好再说什么,纷纷离去。冯县令却对一家门前围聚的大群苍蝇看得入神,向瞎子阿婆打听后,才知道那是众口皆碑的大善人何老二的家。要说这个何老二,可是村子里公认的老实人,平时大家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尤其是翠姑一家,因为两家住得近,他更是没少帮忙。冯县令顿时起了疑心,便命令手下人在附近监视。

这天夜里,监视何老二的捕快发现他行为有些异常,只见他来到河边想要了结自己,多亏抢救及时,不然何老二早就一命呜呼了。捕快将何老二带回县衙,何老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声大哭说道:“冯大人,自从小民杀了那人之后,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整日寝食难安。”原来案发当晚牛二闯入何老二家中想要杀人劫财,两人在扭打过程中,何老二情急之中拿了旁边的篾刀将他杀死。

翠姑见状,只好将死者身份合盘说出,并表示牛二是个强盗,经常打家劫舍。这可让冯县令犯了难,据他观察何老二确实是一个老实本分之人,尽管牛二作恶多端,本就该死,但缺少证据。在村民们心中更是宁愿相信公鸡会下蛋,都不愿相信何老二会杀人,如果这个案子处理不好,很可能会激发民变。

就在冯县令不知道判处什么刑罚时,捕头赵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冯县令:“大人,您不用再犯愁了,上面发下了公文,原来何老二杀死的那人在之前抢劫官银正在被官府追捕,阴差阳错逃到了何老二家被他误杀了。”冯县令一听高兴坏了,立马对何老二说道:“何老二,你不仅杀人无罪,而且杀贼有功。”说完就把何老二放回家了,村民们个个都称赞冯县令是个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