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猴子爱吃桃,为什么玉帝还让悟空看守蟠桃园?

 

西游:猴子爱吃桃,为什么玉帝还让悟空看守蟠桃园?

最近重温央视版《西游记》,看到了“孙悟空被封齐天大圣,玉帝让他看守蟠桃园”这一段故事。因为开着弹幕看,所以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有人说,玉帝明知道孙悟空爱吃桃,他还让悟空看守蟠桃园,显然就是故意的。然后,有些人就会说,孙悟空是玉帝下的一步棋;还有人说,蟠桃园是王母娘娘的,这是玉帝故意要破坏她的蟠桃园,因为蟠桃控制神仙的寿命;甚至还有人说,蟠桃园的桃子,被玉帝(或者说王母)贪了许多,是一笔烂账,玉帝故意让悟空去,目的就是为了销这烂账。

然后,我去搜了一些资料,发现即便是知乎里,也有不少人认为。是玉帝(或者王母)故意如此,目的就是为了销掉蟠桃园的烂账。

其实,虽然西游有讽刺当时社会的情况,但我一直不太赞同,把西游一股脑地套入到职场或者现实中。

因为西游毕竟是一部包含着佛家、道家以及其他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情节,有其背后的文化。

比如,为什么铁扇公主和红孩儿明明是妖怪,却能善终?因为他们的原型人物,是佛教典籍中的鬼子母和爱儿,而鬼子母后来归于佛家,她的儿子爱儿,也一同归顺。所以,西游中的铁扇公主能善终,且原著说她“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而红孩儿也被观音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玉帝之所以让悟空看守蟠桃园,背后也有类似的文化,这就要从王母娘娘和蟠桃说起。

其一:王母和仙桃
最早提到王母和仙桃的书,是成书于汉末的《汉武故事》,书中记载了西王母和汉武帝吃仙桃,以及绝交的故事。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後后上杀诸道士妖妄者百余人。西王母遣使谓上曰:“求仙信邪?欲见神人,而先杀戮,吾与帝绝矣。”又致三桃曰:“食此可得极寿。”

大概是说:王母给汉武帝五颗仙桃吃,汉武帝要留核做种,王母说人间没法种。后来,汉武帝杀伐过重,王母就和他绝交了。不过,她还是送了三个仙桃给汉武帝吃,说是吃了可以长寿。

稍晚一些的《汉武帝内传》(旧本题为汉代班固撰,但推测为后人伪托,此书大约成书于魏晋年间),也提到了王母娘娘和仙桃,故事和之前差不多。

须臾,以盘盛,有仙桃七枚,大如鸭子,色青,以呈王母。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桃。桃之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录核。母曰:“何谓?” 帝曰:“欲种之耳。”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

可以发现,早在汉晋之间,王母娘娘(西王母)已经有仙桃了。

另外,王母娘娘宴请群仙,开蟠桃会的故事,这一时期也出现了。

比如,战国时期的额《穆天子传》中,已经有王母娘娘和穆天子宴会的记录;而在《汉武帝内传》中,王母娘娘也不是自己来到人间,去见汉武帝,而是与群仙一起。

复半食顷,王母至也。县投殿前,有似鸟集。或驾龙虎,或乘狮子,或御白虎,或骑白麟,或控白鹤,或乘轩车,或乘天马,群仙数万,光耀庭宇。既至,从官不复知所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身长一丈,同执彩毛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前。

这段故事里,说到“群仙数万,光耀庭宇”,又说到“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显然已经属于群仙聚会了。

只是,王母的仙桃没有给其余神仙,只是自己吃,以及给了汉武帝吃。

而西游中的王母与群仙蟠桃会,就是从之前故事中的西王母、仙桃与群仙发展而来。早在元代时,范康的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里,就写到了。

(东华帝君云)奉上帝敕旨,陈季卿既有神仙之分,做吕纯阳弟子,可着群仙引领西去,共赴蟠桃宴者。(词云)西望瑶池集众真,东来紫气彻天门。从今王母琼筵上,共献蟠桃增一人。

这里,说得再明显不过,众仙都去参加王母的蟠桃会。陈季卿做了吕洞宾的弟子,有了神仙的名分,因此他也可以去参加王母的蟠桃宴会。

元代这类杂剧极多,比如《宴瑶池王母幡桃会》《蟠桃三祝》《祝圣寿金母献蟠桃》《众天仙庆贺长生会》《众神仙庆贺蟠桃会》等等,光从名字也能看出来。

即便在元杂剧《西游记》中,也有孙悟空偷仙桃的故事。

(孙行者上,云)……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

孙行者还偷了王母的仙桃,而且有一百颗。

由此可见,早在元代之前,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已经有西王母,西王母有仙桃(或者说蟠桃),西王母召集群仙开蟠桃宴会。

其二:悟空看守蟠桃园,纯属于剧情需要
要注意的是,西王母用蟠桃开群仙宴会,不是说这些神仙必须吃蟠桃才能长生,也没有其他目的,就是西王母单纯开宴会,与群仙分享蟠桃。就好像你做了美食,请亲朋好友来品尝一样。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一件事:

《西游记》中,王母与群仙的蟠桃会,本就是继承之前的故事,发展而来,蟠桃也是。王母用蟠桃邀请群仙开宴会,只是单纯地分享美食,仅此而已。这里面,不存在所谓的“销账”之事。

因为尽管蟠桃能让人长生,但对于神仙来,长生根本不算什么。所有的神仙,都有自己的修行手段,延寿本领,最基本的就是修炼。

比如福禄寿三星与悟空说起人参果时,就说过要修炼才能延寿。

三老道:“你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叫做万寿草还丹。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显然,对于神仙来说,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等等,才是正常的修炼之道,也是长生之道。

而且,神仙也都有延寿的宝贝,效果也不差,或许比人参果、蟠桃的效果都好。

比如赤脚大仙给佛祖献礼时,就送了交梨火枣。诗中特意说明,“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还有在灵山,一顿斋饭也能让人长寿。猪八戒在灵山吃斋饭时,作者也在诗中说过“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还说“佛祖处正寿长生,脱胎换骨之馔,尽着他受用”。

所谓“玉帝让悟空看守蟠桃园,不过是为了销账”,本质还是在于,读者把蟠桃当成了续命的宝贝,玉帝贪了不少,导致对不上账,才让悟空去故意破坏蟠桃园,然后把账都算悟空头上。

这种说法其实非常可笑,玉帝在书中“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修行超过两亿年,怎么会需要蟠桃?

若说是王母要把蟠桃销账,那就更可笑了。蟠桃园都是王母的,吃多少都行,还要销账?再说了,神仙都有长生术,蟠桃就算都毁了,于神仙有何影响?于王母有何影响?

事实上,玉帝之所以要让悟空看守蟠桃园,就是因为蟠桃园少人看守。而且,这个提议,是许真人说的,跟玉帝可没关系。

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

另外,所谓“猴子爱吃桃”,也是不对的。猴子本就属于杂食动物,不是只爱吃桃儿,它们更爱吃香蕉。认为“猴子爱吃桃”,反而是受西游影响。

退一步说,就算猴子爱吃桃,玉帝让他看守蟠桃园,就是要故意让悟空偷吃桃吗?人也爱财,所以要安排人看守银行金库,也是为了监守自盗吗?男人好色,所以男人跟女人接近,一定是为了美色?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悟空偷吃桃,主要是因为剧情需要。

因为后面就是要让悟空戴罪立功,保护唐僧取经,所以前面主要是说悟空惹事、犯罪。因此,才会有悟空学艺后夺取金箍棒,销毁生死簿,大闹天宫等事。别说让悟空看守蟠桃园,就是看守老君的炼丹炉,他也会偷丹吃。只要是宝贝,悟空都会偷。

剧情设计就是如此,不然怎么引出后面的故事呢?难不成,不写悟空犯事,他就一直在天上做齐天大圣了?

社会上或许有很多人,故意搞破坏来销账,以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是,这个回答放在西游中,并不合适。本质上来说,不过是阴谋论罢了。

综上:玉帝让悟空看守蟠桃园,只是为了后面的故事,而且王母与蟠桃的故事,也是承袭前人,跟所谓的销账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