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儿子说不上亲事,母亲去了尼姑庵,老尼:屋后栽梧桐树

 

民间故事:儿子说不上亲事,母亲去了尼姑庵,老尼:屋后栽梧桐树

唐玄宗开元年间,小山村里有一户姓罗的人家,儿子罗挑山快二十八岁了,却还是一个单身汉,一直说不上亲事。也不是罗家穷,罗家虽然不是大富之家,却也有房有田,衣食无忧,算得上中等人家。更不是罗家不努力,罗家拜托了远近的媒婆,钱花了不少,就是没有一家女子愿意,你说怪不怪?

这一天,罗母又把媒婆老婶子请到家里吃饭,让她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罗挑山说一门亲,事成之后送给媒婆老婶子一对金镯子。媒婆老婶子叹息说:“我恐怕没有福气带金镯子了,依我看,你的儿子就是和尚命,命里无妻。”

这话刺疼了罗母的心,难道说儿子真的是和尚命吗?说到和尚,她就想起了老尼。后山有一个尼姑庵,庵里主持老尼是她的远房表姑,从小出家当了尼姑。因为有这一层俗世关系,两人走得近,罗母每一年都要去尼姑庵里烧香许愿,和老尼闲话一阵,老尼也常常为她在佛前祈福。

罗母心里一动,何不找老尼问一问,儿子罗挑山是不是和尚命?有没有办法解决儿子的婚姻大事?正所谓想到就做到,罗母当即就去了尼姑庵,找到了老尼。

老尼听她说了来意,微微一笑说:“你儿子不是和尚命,之所以说不上亲事,估计是风水问题。正所谓梧桐引凤凰,你回家在屋后左侧,七七四十九步远的地方,栽上梧桐树,保证你明年就会家里添人口。”

罗母大喜,急匆匆地回到家里,讲明了此事。第二天上午,罗父就去买了一棵梧桐树,栽在了屋后。

一转眼,到了年底,一个媒婆喜滋滋地上门来了,带来了好消息。原来,有一家姓张的外来户,是从外地逃难定居于此处的,家里有一个年方十九的女儿,原本在老家定下了亲事的,因此等着老家的亲家来娶。

最近,老家来了消息,男方已经另娶了女子,张家赶紧找媒婆给女儿说亲,却因为张氏年纪偏大,没有定下亲事。哪知道到了年底,张父突然病倒了,需要钱救急,就放话出来,只要能拿出五十贯钱,就把女儿嫁过去。

罗母闻言大喜,赶紧凑齐了五十贯钱,送到了张家,定下了婚约,第二年春上将张氏迎娶回家了。罗母这才相信老尼的办法灵,送了两桶香油去了尼姑庵表示感谢。

但是,过了不久,罗母发现儿子罗挑山脸色不好,一问之下,罗挑山吞吞吐吐地讲了实情。原来,张氏见罗挑山比自己大了将近十岁,而且相貌粗鄙,心有不甘,不准罗挑山近身。罗挑山虽然强行和张氏圆了房,但是两人感情不好,经常在半夜里干架,张氏还是不准罗挑山近身。

夫妻二人每一次的亲密接触,都要经过一番打斗,罗挑山经常无法如愿,你说他的脸色能好到哪里去呢?只不过,张氏倒是表面上装的无事,侍奉公公婆婆很是孝顺,称得上是一个好儿媳。

罗母盼着抱孙子,就找到张氏旁敲侧击,但是,感情这事,婆婆是管不了儿媳妇的,张氏不听,罗母也只好暗自叹息。

这一天,罗母想起了老尼,就来到了尼姑庵,将小夫妻俩不和的事情讲了。老尼笑着说:“此事简单。”她剪了两张纸人,分别写上罗挑山和张氏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然后将纸人面对面合在一起,叮嘱罗母悄悄地将纸人藏在张氏的枕头里。

过了几天,罗挑山的脸上有了喜色。罗母将他喊到旁边询问,原来张氏对罗挑山忽然好了起来,几乎百依百顺。罗母听后,抿着嘴偷笑起来。

过了几个月,张氏怀上了身孕,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后来,张氏拆洗枕头,发现了纸人,去询问婆婆,罗母见隐瞒不住,如实相告,想不到张氏不以为意,把纸人扔进火炉里烧了。不过,自此后,夫妻俩的感情依然很好,一生没有红过脸。

有时候,一些离奇的事情,确实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进行解释,但是,不能简单地归类于封建迷信。或许,这是三维空间的局限,造成了无法解释的原因。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