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

这一年,大清王朝的第七位领导人,爱新觉罗·颙琰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

颙琰,即嘉庆皇帝。

虽然这位皇帝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并不妨碍作者为他留下一句评语,即:

嘉庆皇帝工作勤恳,态度认真,勤劳能干,二十五年如一日,实可谓是一名勤政之君。

但皇帝生来志大才疏,不懂变通,不善改革,所以尽管埋头苦干,却基本上都是在原地踏步。

康乾盛世的景象已然不再,清王朝的命运,正在无可避免地衰败下去。

而这位大清帝王,就像如今那些深陷996旋涡的社畜们,终年疲于奔命的工作,但却丝毫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所以我们不用嘲笑嘉庆,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人人都是嘉庆。

老皇帝一死,儿子旻宁接替父业,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新领导。

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

实事求是地讲,道光并非是一个庸主,不仅不是庸主,反而是一个初登帝位后,急于励精图治,想要恢复帝国往昔风光的皇帝。

但遗憾的是,道光皇帝虽然很想在历史舞台上好好表现,但皇帝治下大臣们却不太配合。

道光登基的时候,将近四十岁。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道光皇帝 画像)

四十岁,年纪已经不能算小,但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比皇帝的年龄还要大上不少。

他们大都是乾隆,嘉庆两朝留下来的老臣,有的七十多岁,有的八十多岁,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时常倚靠自己的资历倚老卖老,一来对皇帝很不敬重,二来皇帝交办的工作,他们干的也不认真。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于是,皇帝大刀阔斧,把这帮老同志全都遣返,该退休的退休,该辞退的辞退,转而任用了一批自己属意的官员。

这其中,就有军机大臣曹振镛和穆彰阿。

曹振镛,字怿嘉,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老曹同志是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务,纵横三朝,是清朝中晚期妥妥的权臣。

而这位权臣在朝堂上升官发财的法门只有一点,那就是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秘诀。

我们知道,身为臣子,是要对自己的这份职业负责的。

礼部的官员要恪守传统礼法,维护伦理纲常。

吏部的官员们要用人唯贤,公平公正地为国家选拔人才。

刑部的官员要忠于国法,执法严明,惩恶扬善,做朝廷法律的守护者。

御史要积极监督举报,言官要时刻上疏进言,反正身在朝廷,必然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

昔有魏征良谏于唐,又有海瑞直言于明。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曹振镛 画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为臣子,就当为国尽忠,不避斧钺。

但对曹振镛来说,直言进谏,认真工作,总是有风险的。

今天劝皇帝勤政,明日劝皇帝节俭,皇帝喜欢听还则罢了,皇帝要是不喜欢听,自己触怒龙颜,岂不是要挨收拾?

于是,我们的曹振镛同志开始把混日子的精神贯彻到底,身为国家重臣,身系朝政事务,但每逢早朝,或每每面见皇帝,从来都是一言不发,只会磕头。

无论皇帝说什么,曹大人都随声附和,无论皇帝做什么,曹大人都举双手支持。

在曹振镛近乎谄媚的纵容之下,道光皇帝随即陷入了一种迷之自信中。

皇帝做事不再有顾虑,也不再思考,皇帝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

一个曹振镛已经把皇帝带上了歪路,接下来的穆彰阿更是把皇帝给坑惨了。

穆彰阿,字子朴,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权势只比曹振镛大,不比曹振镛小。

曹振镛如果把敷衍皇帝的本事玩得融会贯通,那么穆彰阿则可以说是把欺瞒皇帝的本领研究的出神入化。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穆彰阿 画像)

道光皇帝不像当年的康熙,乾隆,有事没事就出去公款旅游,也不像雍正那般事必躬亲,每天批折子批到崩溃。

这位皇帝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紫禁城里待着,很少下基层了解情况。

皇帝对大清王朝所发生的变化并不敏锐,他绝大部分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都来自于穆彰阿。

皇帝信任穆彰阿,但穆彰阿却辜负了皇帝的信任。

山东,河南发大水,冲田毁宅,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穆彰阿报告皇帝,四海升平,国家昌盛。

川楚流民叛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穆彰阿报告皇帝,万民同心,共庆大清春秋鼎盛,千秋万代。

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战场失利,穆彰阿报告皇帝,洋人惧怕天威,被咱们打的节节败退,

太平天国起兵,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穆彰阿隐瞒不报,反而告诉皇帝天下无事,敬请高枕无忧。

像曹振镛和穆彰阿这种高级官员尚且如此行径,结果底下的官员们上行下效,沆瀣一气,全都学会了这种糊弄皇帝的把式。

道光一朝的衰败,这帮混蛋官员们要负很大的责任。

当然了,如果把王朝衰败的锅全都甩到官员们的身上,这也是不合适的。

作为王朝的统治者,道光皇帝在很多事情的判断和处理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提到道光,就不得不提到鸦片。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罂粟)

鸦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瑞典科学家在新石器时代村落的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鸦片的痕迹。

到公元前139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唐时,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北宋时,鸦片被称为“罂粟粟”。

大概到了公元1600年,荷兰人把鸦片制成的烟叶,连带着用来吸烟的烟斗一起传入中国,自此开始了广泛吸食鸦片的记录。

那时节正值明末,如此广泛地吸食鸦片的情况让当时的统治者崇祯皇帝感到十分恐慌,于是下令禁烟,但收效甚微。

而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抑制鸦片的流入和百姓们的广泛吸食,而此时的西方国家一来为了赚钱,二来为了搞侵略,所以大量的向中国输入鸦片。

通俗意义上来讲,鸦片,即为毒品的一种。

在这里,作者要提醒诸位读者一句,毒品,是万万碰不得的。

吸毒者害人害己害社会,多少人因为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人生崩溃的惨剧仍旧历历在目,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现代社会对于毒品的危害早已普及,而在当时,清政府中也有这样的有识之士。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林则徐 画像)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林则徐。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为了扭转国内鸦片泛滥的情况,清朝大臣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国贸易入侵,拒绝鸦片输入,并且在虎门公开销毁了大量的鸦片。

并且,在道光皇帝的支持下,林则徐雷厉风行地搞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禁烟行动,主动追缴英国人手里的鸦片。

这些举措一经出台,对英国佬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英国人恼羞成怒,当即组织舰队,开始侵略中华,由此,中国近代史的大幕拉开,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也爆发了。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鸦片战争失败,道光皇帝迫于压力,撤了林则徐的职务,并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是沉痛的一年,这也是无法忘怀的一年。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屈辱的岁月。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鸦片战争)

最后,再让我们说回道光皇帝本人。

从清朝的史料上来看,道光其人,其实是可圈可点的。

皇帝诚恳,仁厚,悲天悯人,善待臣子和黎民,但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吵醒了皇帝想要在紫禁城里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美梦。

面对外来侵略,他没有坚持原则,反而选择了妥协退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西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皇帝,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朝堂上群臣蒙蔽,皇帝被哄着骗着,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天下间百废待兴,此时大清治下的中华,各方面早已远远落后于世界。

大臣有罪,帝王同样难辞其咎。

而鸦片战争,则成了道光皇帝永远的痛。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封建,落后,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逐步倒退,这似乎并不是从道光开始的。

在不久之前那个千人歌颂,万人称赞的康乾盛世时,中华就已然落后了。

由是乎,我们的道光皇帝,反而成了那个无辜的背锅侠。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1840年后的历史有什么不能写,不敢写的?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图)

近代清史学家孟森曾经直言:

宣宗之庸暗,亦为清朝入关以来所未有。

宣宗,即为道光皇帝。

孟森认为,清宣宗道光如此昏庸,实在是从清朝入关,入主中原之后的皇帝里,前所未有的。

这话有些过于批评的成分,但却不无道理。

但让孟森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的大清帝王,似乎比道光还要黯淡无光。

当年那个强盛的东方帝国已经崩塌,在近代列强发出的阵阵炮火声中,这个踽踽独行的大清王朝,还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