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贫穷农夫无人问津,救下一疯癫老汉,媒婆踏破门槛
话说古时候在武昌府江夏县,有一个农夫叫李大富。李大富父母早亡,只给他留下一间茅草屋和两亩薄田。留下的两亩薄田,并非上等田而是下等田。年景好风调雨顺时,所得粮食尚可够他一人一年食用。
年景不好时,所得粮食都不够他半年食用。他需要去做短工,或者给乡亲们帮忙干活,换一点口粮维持生活。因贫穷家徒四壁二十六岁了,尚未讨到媳妇。没有哪个媒婆,愿意登他家的门,他家是无人问津。
他虽勤劳,奈何这下等田,他再怎么伺候,收获也比上等田少许多。一天,勤劳的李大富又背着锄头,到田地除草去。远远的,他看到几个村民围拢在一起,像是在看什么热闹。李大富甚感好奇,疾步赶上前瞧个究竟。
原来是有一个四旬左右的老汉,坐在田陇上疯疯癫癫的。村民都在议论这个老汉是哪里的人,有没有人认识?围观的人群皆摇头,都说不认识这位老汉。一个村民叹息说道:“看来这个老汉是神志不清,从外地来到了我们村,这样也没办法送他回家。”
众人皆摇头叹息,各自散去。李大富亦继续去田里除草去了。傍晚时分,李大富干完农活回家时,看到那个疯癫老汉还坐在田陇上,拿着一棵草放进嘴里正嚼着。李大富自言自语说道:“看来这位老汉是肚子饿了。”看着这个疯癫老汉可怜的模样,他心中不忍。
善良的李大富,便将老汉带回自家的茅草屋。帮老汉洗了个澡,换下了那一身脏衣服。李大富拿自己干净的衣服,给老汉换上。煮好了饭菜,耐心地喂老汉吃下。此后,老汉就在李大富家住了下来。
翌日,李大富下田干活。村民见到他,笑话他道:“你自己都吃不饱,还把疯癫老汉接回家,这不是拖累自己吗?”李大富憨厚地笑着回道:“总不能看着他在外面饿死吧,只要我勤快点多去大户人家那干点短工,就能养活我们两个。”
村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都在背后笑他傻,穷得连媳妇都讨不上了,还接个陌生人回家住。村民就有意无意地避开李大富,怕他问自己借粮食,李大富的家更是没有人去。转眼间,李大富已经照顾老汉三个月了。
一天傍晚,李大富正在院子喂老汉吃饭。一个游方郎中来到门外,问道:“天色将晚,阁下能否容我在贵府借宿一宿?”李大富闻言,上前看到是一个游方郎中,回道:“你若不嫌寒舍简陋,就请进来吧。”郎中走了进来,连连感谢。
李大富到厨房做了一些简单饭菜,给郎中送了过去。郎中接过,又是连连称谢。郎中询问道:“你父亲是不是生病了?我看他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的。”李大富回道:“院中的老汉不是我父亲。”李大富将老汉的事情告诉了郎中。
郎中被李大富的善良感动,说道:“吃过饭,我去给老汉检查一番身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疯疯癫癫的。”李大富闻言大喜。郎中吃过饭后,到院中望了望老汉的舌苔,还给他把了把脉。
郎中对李大富说道:“这位老汉应该是头部受到撞击有瘀血,导致神志不清疯疯癫癫。这病我能医治,只需半月工夫便能将他治好。”李大富听后甚是高兴,须臾,又一脸愁容。问道:“不知这诊费与药材需要多少银两。”
郎中闻言大笑道:“无需银两,药材我可以到山上寻找。你只需管我半月伙食与住宿就行了。”李大富听后大喜。疯癫老汉在李大富的照顾与郎中的治疗下,渐渐恢复神志痊愈了。
原来这位老汉,是一个手艺非常好的木匠。四个月前外出,给一大户人家做木工活。在回家之时,天下大雨,山路甚滑。不小心摔下了山坡,头撞到了树木,醒来后就神志不清了。自己不知不觉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李大富的村子。
老汉的病治好了,郎中便继续云游去了。老汉见李大富为人善良勤劳,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为了报答李大富,他要将自己祖传的木匠手艺,毫不吝啬地传给李大富。老汉托人捎了一封信回家报平安,自己在李大富家住了下来。
村子里的刘员外要找木匠做几套桌椅,老汉就把这活接了下来。他带上李大富一起去,很认真地传授李大富木工手艺。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过了三个月。在老汉的教导下,李大富也已经成为了一名木匠。
这做木工活赚的钱,要比他伺候那两亩下等田收入多了百倍不止。俗话说得好,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傍身。李大富做木工活,赚的钱越来越多。自己动手把宅子整修了一番,盖得甚是漂亮。村里人羡慕不已,皆说李大富是走了狗屎运了。
李大富钱有了房子盖漂亮了,还有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村里的媒婆快把他家门槛踏破了,皆说要给他说个漂亮媳妇。李大富是一一婉拒了,因为老汉打算将自己的小女嫁给李大富。
一个月后,李大富用八抬大轿迎娶老汉的女儿过门。他的妻子长得甚是俊俏,且温柔贤惠,是个贤妻。从此,夫妻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的是,善有善报。善良的李大富不忍看着老汉饿死,将他接回家照顾。老汉病好后,不仅传他木匠手艺,还把女儿嫁给他。那些曾经围着老汉看的村里人,因缺乏善心,只有羡慕嫉妒的份。有句俗话说得好,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傍身。这男人学会了一门技术,讨媳妇就容易许多。做人要心存善念,种善因才结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