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智斗钱串子

 

 

民间故事|智斗钱串子

清朝康熙年间,泰山脚下有个资山镇,镇上有个大财主,名叫郑德水。他拥有无数的良田和上千间房屋,经营着十几处酒楼和茶室,大多数客栈都是他开的。

某日,郑德水吃过午饭正准备午休时,刘管家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告诉郑德水,听说钱串子要从东平府调任到他们这里来当知府,恐怕他们以后的日子有麻烦了。

那个钱串子的本名叫钱光明,他每到一处必会收刮民脂民膏,压榨财主,剥削员外,因为他的眼里只有钱,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钱串子”的绰号。虽然大家都痛恨他,但也没有办法,他在朝廷里有靠山,这山东地界的知府都快被他做遍了。

刘管家告诉郑德水,钱串子八成是相中了这座富庶之地,想大捞一笔,他有大靠山,谁也治不了他。郑德水听说后非常愤怒,他认为治不了也得治治看,他就不信现任皇上会放任贪官污吏不管,还问刘管家钱串子何时到任。

刘管家回答,自己已经打听清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郑德水听完以后,决定要与钱串子来一场斗争,他小声对刘管家安排了一番。

中秋节前,钱串子走马上任,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谁家里最富有。郑德水成了他的首选,只要把郑德水的家业据为己有,那白花花的银子唾手可得。但手下向他禀报说,郑德水开的店铺除了东城大酒店外全部关门了,郑德水本人也已经躲藏了起来。

钱串子心想郑德水够精明,自己刚上任,还没捞到好处,他就想跑,门都没有。钱串子决定先从东城大酒店下手,他把自己的儿子钱定叫来,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钱定整日游手好闲,每次敲诈勒索都是他打头阵,人送外号“钱二串子”。

这天中午,钱二串子带领一大帮混混来到东城大酒楼。只见客人进出接连不断,钱二串子心想,看这客流量,一天也得赚下百八十两银子,一年下来可就是好几万。父亲说要盘下那酒楼,这是个好主意。

钱二串子一进门,家丁就给他搬来一把太师椅,放在店门口的正当中,小混混们则把守在门口,阻挡客人进入。王掌柜一见这阵势,便笑脸相迎,并邀请钱二串子进二楼雅间。

钱二串子看了看王掌柜,但没有搭理。王掌柜好话说尽,可钱二串子却不肯挪地方。客人们一见这情形,就纷纷离开了。眼看吃饭的时间段就要过去,钱二串子便奸笑着对王掌柜说道,自己想要盘下这酒楼,请王掌柜算算给多少钱。王掌柜一听脸色大变,表示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还要请东家定夺才行。

钱二串子有父亲撑腰,一向蛮横无理,他让王掌柜去把郑德水叫来。王掌柜见状心里十分气愤,心想这也太蛮横不讲理了,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没办法,他只能去向郑德水禀告。

过了一个时辰,王掌柜昂首挺胸回来了,他对钱二串子说,东家说想盘下东城大酒楼,拿出一万两银子出来,要是想要硬抢酒楼的话,东家让他一把火把酒楼烧了,东家还说自己有的是钱,烧完以后再盖新的。

俗话说,横的怕不要命的,钱二串子没了主意,连忙派一个狡猾的家丁向他的父亲请示去了。没过一会,家丁回话说钱串子同意出钱盘店。钱二串子也就同意了,并表示这店明天就姓钱。

第二天,钱串子还真拿出一万两银子把东城大酒楼给盘了下来。东城大酒楼姓钱了,但生意却冷淡的很,开张一个月都没见过一文钱。钱二串子一打听才知道,郑家的西城大酒楼重新开业了,大家宁愿多跑五里路也要到那里去吃饭。

就这样,钱串父子又硬撑了一个月,赔了整整两千两银子,无奈之下,只能关门歇业。钱串子考虑再三,决定降价转让酒楼,但没有人敢接手。做了亏本的买卖,钱串子又气又急,他决定亲自出马修理郑德水。

这天早上,他带着儿子和三班衙役直奔郑家庄园而来。本以为郑德水会出门迎接,但大门敲开以后却见刘管家和几个家丁走了出来,对待钱串子也是爱答不理的样子,但还是把钱串子请到了客厅。

钱串子一坐下就耍起了知府的做派,吩咐刘管家去把郑德水叫来,他有话要说。刘管家答道,郑德水出远门去了,临走前交代他全权处理一切家务,主人家不再威风,耍给谁看。

钱串子也很扫兴,便对刘管家说道,既然他能做主,就跟他说第一件事情,就是犬子不善经营,东城大酒楼再盘给他们。刘管家接过话说行,还表示郑德水说钱串子再盘酒楼,只能给八千两银子,要是同意,就把郑德水留下的银票给他。

钱串子一听兴奋不已,他觉得要是不同意的话,以后会赔的更多。最终,钱串子咬着牙写下了契约,这件事也算是过去了。

钱串子接着说道,第二件事情算是公事,就是明年开春需要修河道,郑德水家大业大,怎么着也要掏出十万两银子。刘管家质疑道,修缮河道向来都是朝廷拨银,从未听说过要老百姓出钱的,钱串子这样做,以礼法可说不通。

钱串子却霸气十足,认为自己治理一方,合不合法自己说了算,他命令刘管家立刻交钱,否则自己就收了他们家的地充公。钱二串子和三班衙役也吵嚷着,让刘管家去拿地契。

刘管家不为所动,表示这件事情自己真的无法做主,等郑德水回来再说。钱二串子却不想等郑德水回来,他命令刘管家今天要么给钱,要么交出地契。

刘管家告诉钱串子等人,银库的钥匙由郑德水亲自掌管,地契倒是在自己手里,麻烦钱串子开一张凭证,郑德水回来也好拿着它去衙门交钱。钱串子心想,把地契拿走就可以逼郑德水掏钱,于是就开了张扣押凭证,盖上了知府大印。

信心满满的钱串子刚要走,郑德水就从后堂走了出来,接过盖了知府大印的扣押凭证。他告诉刘管家,有了这个凭证,自己面见康熙爷也就有了证据。郑德水让刘管家赶快打点行装,他要进京城告御状,还附耳对刘管家交代了一番。随后,刘管家向钱串子表示会把事情办好的。

第二天一早,知府衙门外人声鼎沸,钱串子不明情况,管家出门打听,回来后便向钱串子禀报,说郑氏庄园的刘管家让人抬着一块巨匾在衙门前,他们让钱串子去迎驾。钱串子懵了,他刚出衙门口,刘管家就高声说跪迎黄匾。

巨匾上的红绸布一掀开,只见匾上画着两条五彩金龙,御笔写着“德善人家”四个大字,钱串子认得这是康熙爷的笔迹,不能怠慢,便连忙跪在前面,与一众人跟着荀三跪九叩大礼。

行完大礼后,刘管家朗声说道,康熙爷南巡时曾经就住在郑氏大院,康熙爷对自己的盛行表示盛赞,赐了这块牌匾银扣语言,许诺郑家今后不需缴纳各种税负,临走时还赏赐给郑德水一件黄马褂以及出入紫禁城的腰牌。

钱串子听了以后心想坏了,他一心想捞钱,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他连忙吩咐管家去拿地契。刘管家却说现在已经晚了,郑德水昨天夜里就赶往京城面见康熙爷告御状去了。

钱串子一听这话,惊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还是管家命人把他抬到内府去的,过了一会儿,钱串子猛然想到郑家人进京告御状,自己也可以给冥主大人送礼,让相爷在皇上面前保住他的性命。

于是,钱串子赶紧打点细软和行李,和钱二串子两人立马出发赶往京城。因为是私事,钱串子不敢在驿站停留,一行人却发现沿途所有旅店全都停业了,附近的村民见到他们也都是大门紧闭。

钱串子心想,这一定是郑德水暗自所为,自己不敢与他斗。钱串子等人无奈,只好风餐露宿,虽然带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却像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一样,一直到了河南的地界才吃上饱饭,住上旅店。

钱串子等人又经过几天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京城。一大早,钱串子就赶往冥主府前,但是他看到冥主府的大门上贴着几张封条,正诧异之时,身后突然冒出一群捕快,为首的捕快认出来他是兖州知府钱光明,便就带他到刑部走一趟。

管家也才得知消息,原来冥主已经被革职了,家里也都被抄了。另外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郑德水得到了康熙的接见,康熙听到一方知府居然巧取豪夺百姓家产后龙颜大怒,立刻下旨彻查。

钱串子一听,顿时瘫倒在监牢内。靠山倒了,又是皇上亲自问罪,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过了半个月,钱串子爷俩一同被发配三千里。钱二串子身体羸弱,在押解途中患了重病,不治而亡。钱串子因为失去儿子,陷入了悲痛之中,没过多久也一命呜呼了。至此,一心贪财的爷俩因为钱财而丢了性命。

之后,康熙皇帝专门派来一位廉洁的知府到兖州上任。这位新任知府姓金,百姓们都称赞皇恩浩荡。

然而,金知府来到这里后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原来这里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雨,大多数庄稼都被淹了,几乎颗粒无收。灾情重大,金知府该如何是好?

正当金知府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来禀报说郑德水在府外等着求见。金知府赶紧把郑德水请到了内堂。郑德水也没有废话,表示愿意捐出粮食用来赈灾。听完郑德水的决定后,金知府肃然起敬,夸赞郑德水不愧是德善之士,还告诉他灾情过后一定奏明皇上为他请一块功德匾。

第二天,金知府马上安排人手分发粮食,老百姓领了粮食,对金知府这个好官连连称赞。然而,有人却认为郑德水才是大家的榜样,因为他用计谋扳倒了钱串子,这才有了金知府这样的好官来到这里任职,而粮食也是郑德水捐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