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孝子劫

民间故事:孝子劫

清乾隆二十三年,成都府华阳县青柳村外的晒谷场上,一个精瘦汉子正挥汗如雨地修补土坎。

他叫张守诚,在家族里排行老三,人们称他张老三,八岁起给地主放牛,在乡绅李员外家做了二十年长工,年近五旬仍是孑然一身。此刻他额头青筋暴起,将最后一块碎石夯进土路——这条连接村口的要道,每逢雨天就泥泞难行,去年已摔断过三个老人的腿。

“老三,又在行善呢?”挑水路过的王大爷笑着打招呼。守诚直起腰,用袖口擦了擦汗:”闲着也是闲着,修修路积点德。”他身上的粗布短打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三年前,李员外念其勤苦,拨了三亩薄田给他,又托媒婆说合,娶了邻村守寡的周刘氏为妻。刘氏虽比他小十三岁,却贤淑勤俭,婚后每日天不亮就下地除草,夜里纺线到三更。

当晚,张守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刘氏正就着豆油灯缝补衣裳。”锅里温着红薯粥,快吃些垫垫肚子。”她抬头时,张守诚看见妻子鬓角新添的白发,心中一阵发酸。

自从娶了刘氏,家中虽仍清贫,却有了烟火气。唯一的遗憾是,张守诚年近五十仍无子嗣,每次路过村东头的无主孤坟,他总会下意识地驻足——那是张家列祖列宗的安息地,他怕自己就此断了香火。

“夫君又在忧心子嗣?”刘氏放下针线,温言劝慰,”前日我去镇上听书,说书先生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看你每日修补山路、培补荒坟,上天定会看顾咱们。”

张守诚苦笑道:”道理我都懂,可咱们穷得连供香都买不起……”刘氏打断他:”行善何须银钱?你看村头王寡妇独自带三个娃,你帮她挑过水;西坡李大爷病了,你替他耕过地——这些难道不算行善?”

张守诚恍然大悟。从此,他更勤谨地帮衬邻里:哪家盖房缺劳力,他主动去帮忙;哪家老人病了,他半夜去请郎中。

如此坚持三年,奇迹终于降临——乾隆二十年春分,刘氏竟在四十八岁高龄产下一个男婴,哭声洪亮如洪钟。张守诚颤抖着接过孩子,给娃取名”柱儿”,寓意”张家顶梁柱”。他特意杀了只下蛋的老母鸡,煮了锅鸡汤端给妻子,自己却啃着窝窝头笑出了泪。

然而命运多舛,柱儿四岁那年,张守诚突染重疾。他躺在破草席上,看着刘氏跪在灶台前焚香许愿,心中满是愧疚。”别跪了,”他吃力地伸手去拉妻子,”生死有命……只是苦了你和柱儿……”

刘氏含泪摇头:”你答应我,好好活着,看着柱儿长大成人。”张守诚握着儿子的小手,哽咽道:”柱儿,以后要听娘的话,做个……好人……”话音未落,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葬礼简陋得让人心酸,刘氏典当了陪嫁的银簪,才赊来一口薄棺。从那天起,青柳村的人们常看见一个单薄的身影:天不亮就背着比人还高的竹篓去捡柴,傍晚蹲在河边洗一大盆衣裳——那是刘氏在给乡邻做帮工,换些钱粮糊口。

柱儿虽只有五岁,却早早懂得分担:他把母亲递来的麦饼掰成两半,将大的那半塞进刘氏手里,自己啃着野菜团子;看见母亲在田里插秧,他就蹲在旁边拔草,小手上沾满了泥浆。

一年,青柳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田里的禾苗枯死大半,刘氏家中只剩半袋麦麸。她翻出压箱底的一斤棉线,递给柱儿说道:”明日你跟王伯去镇上卖了,换些米回来。记住,六百文钱,少一文也不卖。”

柱儿郑重地点头,将线团用油纸包好,揣在怀里。第二天天未亮,他就跟着赶集的队伍进了城。

第一次进城的柱儿有些发懵,抱着线团在熙攘的市集上不知所措。日头升得老高时,一个戴瓜皮帽的男子拦住了他说道:”小娃娃,你这线卖多少钱?”

柱儿想起母亲的叮嘱,挺直小身板回答道:”六百文,少一文也不卖!”男子轻笑一声,指了指旁边的米摊:”你把线给我,他会给你钱。”柱儿犹豫着递过线团,眼睁睁看着男子转身消失在人群中,米摊老板却压根不承认此事。

“骗子!还我线!”柱儿追了两条街,终究没追上,蹲在墙角哇哇大哭。哭着哭着,他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想起家中挨饿的母亲,一股勇气涌上心头。

路过一处草房时,他看见院外晒着几件粗布衣裳,四周无人,便蹑手蹑脚地去收衣服。不料竹竿”哗啦”一声倒地,屋内冲出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抬手就是一巴掌:”小崽子,敢偷你爷爷的衣服!”

壮汉名叫赵大川,原是山的山贼,因躲避官府追捕暂居此处。他拧着柱儿的耳朵拖进院子,正要教训,却听见孩子抽抽搭搭地说:”我娘饿了三天了……我想换米……”

赵大川一愣,松开手:”你娘叫什么?”得知是青柳村的周刘氏,他眼珠一转,换上笑脸:”原来你娘是我远房表妹!论辈分,你该喊我一声’表叔’。这样吧,你拜我做干爹,我送你一袋米,如何?”

柱儿虽觉蹊跷,但看着赵大川腰间鼓起的刀鞘,只得跪下磕头。赵大川大笑,吩咐妻子孙氏端来一碗肉饼。柱儿狼吞虎咽吃完,听见赵大川低声对孙氏说:”今夜去王员外家走一趟,弄些银子给干儿子买米。”

他心里一惊,想起母亲说”偷东西是恶行”,忙摆手:”我不要银子,只要米……”赵大川却拍拍他的头:”小孩子家家的,别管大人的事。”

三更时分,赵大川带着柱儿潜至王员外家后院。正房内灯火通明,传来女人的叫骂声:”你眼里只有那个狐狸精!” “你又在无理取闹!”原来是王员外在和妻子吵架。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赵大川示意柱儿躲在树后,自己翻墙而入。不多时,屋内突然传来尖叫:”有贼!抓贼啊!”柱儿透过窗户看见,赵大川正与王夫人扭打在一起,寒光一闪,短刀刺入王夫人胸口……

回到赵大川家,柱儿浑身发抖,看着桌上白花花的银子直往后躲。赵大川塞给他一个小布包:”这里面有十两银子,拿回去给你娘,别说是干爹给的。”

柱儿攥着布包往家走,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刘氏见他一夜未归,早已急得团团转,看到银子更是脸色煞白:”快说,这银子哪来的?”

柱儿不敢隐瞒,将遇骗、认干爹的事说了,但隐瞒了杀人的细节。刘氏听完,猛地站起身:”不义之财不可取!明日一早你就去退还,咱们就算饿死,也不能拿这种钱!”柱儿愣住了,他从未见过母亲如此严厉。

次日清晨,他硬着头皮来到赵大川家,将银子放在桌上:”我娘说不能要……”

赵大川盯着柱儿的眼睛,突然哈哈大笑:”好孩子,果然懂事!既然如此,干爹再留你吃顿早饭。”他转身进了厨房,再次出来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蛋羹。柱儿推辞不过,几口吃完,赵大川怕柱儿把事情说出去,便在碗里下了药,刚走到村口,突然腹中剧痛,栽倒在路边……

刘氏找到柱儿时,孩子已经没了呼吸。她抱着冰冷的尸首哭得肝肠寸断,村民们含泪帮忙,将柱儿葬在张守诚坟旁。

从那以后,青柳村流传着传闻:有人看见柱儿的魂魄在田间游荡,手里还抱着一捆柴;有人听见深夜里从刘家传出微弱的叹息声。刘氏却似有感应,每当她在灶台前发愁,次日总会发现米缸里多出一把米,菜板上摆着二两肉——虽然她从未见过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百日之后的深夜,刘氏正在油灯下缝补衣裳,忽闻窗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娘,是我……”熟悉的声音让刘氏浑身一颤,她猛地推开房门,只见柱儿站在月光下,小脸白得透明,却带着笑意:”娘,我回来了。”

原来,柱儿死后,魂魄始终不愿离去。他每日跟着母亲,看她在田里劳作,帮她捡柴、提水。

有一天,他遇见一位云游的老道士,道士感其孝心,赠他一粒还阳丹:”念你阳寿未尽,且孝心可嘉,三日后便可还阳。但此事天机不可泄露。”柱儿苏醒时,正躺在自己的坟墓里,棺盖被推开一条缝,月光洒在脸上。

与此同时,王员外家命案陷入僵局。官府误抓了邻村佃户陈阿牛,用了夹棍、拶指等酷刑,陈阿牛熬不住,只得承认杀人。

县令虽觉疑点重重,却苦于没有证据。直到那天夜里,县令梦见一个童子牵着一头黄牛,牛背上写着”青柳村赵”四字。次日,他命捕快扮成鬼魂,在青柳村附近游荡,口中悲啼:”还我命来……”

赵大川夫妻本就心虚,听见鬼哭声更是胆战心惊。孙氏吓得跪在地上磕头:”王夫人饶命!杀人的是我家相公,与我无关啊!”埋伏在窗外的捕快立刻冲进来,将二人擒获。公堂上,赵大川起初还想狡辩,直到柱儿出庭作证,说出那晚的细节,他才面如死灰,如实招供。

“好个恶毒贼子!”县令一拍惊堂木,”若不是柱儿孝心感天,这桩冤案不知要冤屈多少人!”最终,赵大川被判斩立决,孙氏流放三千里。县令念柱儿孝顺,将赵大川的家产全部判给刘氏母子,又亲自题写”孝行可风”的匾额,命人挂在张家门前。

经历这场劫难,刘氏母子的生活渐渐好转。柱儿十岁时,刘氏用分得的银钱买了十亩良田,送柱儿去镇上的私塾读书。

柱儿牢记父母教诲,不仅书读得好,还常帮邻里排忧解难。二十岁那年,他考中秀才,成为华阳县有名的孝子。每当有人提起当年的奇事,柱儿总会感慨:”不是我感动了上天,是娘的正直和坚守,让我们熬过了最苦的日子。”

青柳村的晒谷场上,当年的土路已变成青石板路,村东头的荒坟也修葺一新。每当夕阳西下,柱儿总会陪着母亲坐在门槛上,看炊烟袅袅升起,听晚风掠过稻田——这或许就是上天对善人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