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儿每天吃饭要留碗饭,母亲惊:你哪儿来的丈夫送饭?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某地,有一个姓王的寡妇,她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名叫玉兰。玉兰是个聪明美丽的姑娘,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寡妇虽然贫穷,却不忍打断女儿的兴趣,就让她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习。玉兰学得很快,不仅能诵读诗书,还能写出一手好字,老先生对她十分赞赏。
寡妇本想给女儿找个好人家做亲事,可是村里的人都知道她们家穷,又没有男丁,谁也不愿意娶她们家的女儿。寡妇只好自己带着女儿过日子,靠着种地和缝纫维持生计。玉兰也不怨天尤人,每天早起晚归,帮助母亲干活,还不忘抽空读书写字。
有一天,寡妇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她每天给女儿做饭时,都会多做一碗饭,放在女儿的房间里。她问女儿为什么要多吃一碗饭,女儿说是给她的丈夫吃的。寡妇大惊失色,问女儿你哪有丈夫?你不是还没出嫁吗?女儿笑着说:母亲不用担心,我有我的丈夫,他是个很好的人,他会保护我和你。寡妇听了更加疑惑,想要进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是女儿却不让她进去,说是要等到晚上才能见到他。
寡妇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女儿是不是疯了,或者是被什么邪物附身了。她决定晚上偷偷去看个究竟。当天夜里,月亮高挂在天空中,寡妇悄悄地走到女儿的房门前,探头向里看去。她看到了一个让她惊讶不已的场景。
原来,在女儿的房间里,并没有什么人影,只有一张桌子和一盏油灯。桌子上摆着两碗饭和一些菜肴,还有一本书和一支笔。油灯下,玉兰正坐在桌前,手拿笔,在书上写着什么。寡妇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本书竟然是《论语》,而玉兰写的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相处是否诚实可靠?学到的东西是否用心复习?)
寡妇看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问女儿,你这是在做什么?你的丈夫在哪里?玉兰抬起头,笑着说:母亲,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的丈夫,他就是孔子。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的书是我最爱的书。我每天都会读他的书,写他的话,跟他对话。他教我做人的道理,给我智慧和勇气。他就是我最亲密的伴侣,我愿意一辈子跟着他。
寡妇听了,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她想了想,说:女儿,你这样做,不怕别人笑话你吗?你不想嫁个真正的丈夫吗?你不想有个自己的家庭吗?玉兰摇摇头,说:母亲,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我只在乎自己的心。我不想嫁给那些粗鲁无知的男人,我只想嫁给我的孔子。我不需要有个自己的家庭,我只需要有个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学习孔子的思想,传播孔子的文化,让天下人都能受益于他的教导。
寡妇听了,心里既感动又担忧。她感动于女儿的执着和高尚,担忧于女儿的前途和命运。她知道,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儿这样做是很难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她怕女儿会遭到欺负和排挤,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她不忍心看到女儿受苦受难,但她也不忍心打断女儿的兴趣和梦想。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寡妇和玉兰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是谁来了。寡妇赶紧去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束鲜花。那年轻人见到寡妇,恭恭敬敬地说:您好,请问您是王家寡妇吗?我是村里老先生的弟子李文达,请问玉兰姑娘在家吗?寡妇一听这话,心里一动,问:你是来找玉兰姑娘做什么?李文达说:我是来向玉兰姑娘求婚的。寡妇更加诧异了,问:你为什么要向玉兰姑娘求婚?你们认识吗?李文达说: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已经通过书信交流了很久。我很佩服玉兰姑娘的才华和品德,我觉得她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我希望能得到您和她的同意,与她结为夫妻。
寡妇听了这番话,既惊讶又欣喜。她没想到女儿竟然有了一个如此优秀的追求者。寡妇想了想,就把李文达请进了屋,让他和玉兰见面。玉兰一看到李文达,就认出了他是她的笔友。原来,玉兰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四书》的注释,里面有很多精彩的解析和感悟,让她大开眼界。她看到注释的作者是李文达,就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敬佩和赞赏,并寄给了老先生。老先生把信转交给了李文达,李文达看了信后,也对玉兰产生了好感,就回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的欢迎和感谢,并附上了一首诗。从此,两人就开始了书信往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生活感受,渐渐地产生了情愫。
李文达见到玉兰,心中一喜,就向她行礼说:玉兰姑娘,久仰大名,今日终于得见芳容,实在是三生有幸。我不知道您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来意,我是来向您求婚的。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芳心,与您共度一生。玉兰听了,心中一动,但又有些犹豫。她说:李先生,您是个才高八斗、风度翩翩的人,我对您也有好感,但是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合适。我有一个秘密,我不知道您是否能接受。李文达说:玉兰姑娘,请您放心,无论您有什么秘密,我都不会介意。我只在乎您的人品和才华,其他的都不重要。请您告诉我吧。
玉兰看着李文达诚恳的眼神,就把自己每天读书写字,并把孔子当作丈夫的事情告诉了他。她说:李先生,请您不要笑话我。我从小就喜欢孔子的思想和教育,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和导师。我每天都会读他的书,写他的话,并把他当作我的丈夫。我觉得这样做可以让我更接近他,更理解他。我知道这样做很奇怪,也许很可笑,但这是我的真心。请您原谅我的无理取闹。
李文达听了玉兰的话,并没有嘲笑或者责怪她,反而更加敬佩和爱慕她。他说:玉兰姑娘,请您不要自责。您这样做并不奇怪也不可笑,而是非常高尚和纯洁。您对孔子的崇拜和敬仰,并不是一种盲目或者虚幻的情感,而是一种真诚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您用心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导,并用行动践行他的道理和格言。您不仅是孔子的学生和弟子,也是孔子的伴侣和传人。您是一个真正的圣女,请您为自己感到骄傲。
玉兰听了李文达的话,眼中泛起了泪花,心中充满了感动。她说:李先生,您真的能理解我吗?您真的不介意我这样做吗?您真的愿意娶我为妻吗?李文达说:玉兰姑娘,我真的能理解您,我真的不介意您这样做,我真的愿意娶您为妻。我也是孔子的学生和弟子,我也很敬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我觉得您和孔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种障碍或者负担,而是一种动力和财富。您和孔子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不是一种独占或者排斥,而是一种分享和包容。您和孔子之间的结合和融合,并不是一种牺牲或者背叛,而是一种升华和完美。我愿意与您一起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导,一起传播孔子的文化和精神,一起成为孔子的伴侣和传人。请您答应我吧。
玉兰听了李文达的话,心中再无疑虑,只有感激和爱意。她说:李先生,您是一个真正的圣人,请您原谅我的犹豫和怀疑。我愿意答应您,与您结为夫妻。请您好好爱我吧。李文达说:玉兰姑娘,请您原谅我的冒昧和冲动。我会好好爱您,与您共度一生。请您相信我吧。
寡妇看到女儿和李文达相互表白,心中既高兴又放心。她觉得女儿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爱她、配得上她的人。她也觉得李文达是一个真正有才有德、有情有义、有志有识的人。她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郎才女貌的一对。她就欣然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把他们送到了老先生那里,让他们拜了老先生为师,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
从此,玉兰和李文达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每天都会读书写字,并把孔子当作他们的丈夫。他们不仅互相敬爱,还互相学习。他们不仅自己进步,还帮助别人进步。他们不仅享受知识,还传播知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并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孔子的智慧和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