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妙手回春

民间故事:妙手回春

兖州府清水河镇,有一个叫李信的读书人,李信父母都是普通人,他的这个名字还是请镇上夫子帮忙取的,为的就是让李信做一个诚实守信,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

李信年少时好学,也非常的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镇上的林夫子看出李信的能力后,不忍他错失读书的机会,便给李信父亲说了其中的利害得失,让李信跟着他读书写字,不用另出束脩(shuxiu)之礼。

李信十一岁那年,他通过了童生考试,成为了清水河镇近十年来的童生学子,如果李信还能再进一步,便能够成为秀才,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考中举人,那李家是真的发迹了。

只可惜李信家的条件跟不上,也无力支撑他去县城求学,老夫子能够让他考上童生已经是尽力了。

去不了县城求学,李信只能继续重复着老夫子路,留在清水河镇做一名夫子,算是继承了老夫子的衣钵。

清水河镇是一个小镇,镇上并没有大的书院,由于距离县城并不是很远,但凡家里条件殷实一点的,也想让孩子走科举考试的,也都送去了城里的书院。

老夫子这里一般就收想来读书识字的普通人,收费不高,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已。

李信继承老夫子衣钵后,也并没有提高学费,依旧如同往常一样,只要有人能来学,遇到天赋异禀的孩子,他都会酌情考虑,毕竟他以前也是这样进来的。

老夫子也曾教导他,做人,不能忘了根。

这天,李信背着匣子,遣散为数不多的几个学子后,便急匆匆的回家了。

就在刚才,村里有人传来口信,说他母亲得了急症昏迷不醒,让他赶紧回去看看。

李信知道后也没耽搁,收拾东西后就立即来到了镇上医馆,李信来不及多问,见大夫在医馆内,简单的解释几句后,便把镇上唯一的大夫也一起带走了,如果时间来得及,兴许还有得救。

半个时辰后,李信带着大夫来到了家里,见母亲依旧昏迷不醒,他急忙说道:“林大夫,麻烦您了,劳烦您看看我母亲得了什么病”?

大家都在一个小镇上讨生活,林立青也是认识李信的,有要不然也不会随李信匆匆忙忙就过来了,上门诊治,不仅会耽搁他的时间,费用也不低的。

他点点头道:“李夫子无需担心,待我先看看再说”。

林立青检查了一会,刚开始他面色还很喜欢轻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面色越来越凝重。

当看到李信母亲那浮肿的双脚后,他眉头顿时一皱,心中有些惊疑不定,考虑半响,随后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李夫子,你母亲的病情有些复杂,好像是脾脏受了伤,此病情我可能无能为力了”。

“对了,李大哥,尊夫人最近是不是接触到什么不能吃的东西?比如野味野果之类的”?

李大宝急得满头大汗,听林立青这样问,他想了想后说道:“林大夫你看出来了?真是怪我怪我,前天我夫人说头有些晕,我以为是她身体虚弱,便去给她弄了点补身体的药材,这些药材我以前也吃过,可我夫人吃了后就一直腹痛不止,今天早上就昏迷不醒了”。

林立青叹道:“李大哥,我可否看看你的那些药材?”

李大宝没有耽搁,急忙拿了药罐子,林立青扒拉罐子里药材,忽然眼睛一亮,旋即重重叹了一口气。

说道:“难怪,你这药罐子里有一株幻迷草,此草虽然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它本是气物,女子是万万不能食用的”。

“吃了这东西,重则失去性命,轻则烧坏脑子变成呆傻之人,李大哥,你真是糊涂”。

李大宝急道:“林大夫,那我该怎么办?我夫人还有救吗?”

李信也问道:“我母亲还有救吗?”

林立青想了想,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前不久城里来了一个神医,此人会神医华佗的金针之术,如果找到他给夫人使用金针之术,释放已经吸收的药力,估计还能有救”。

李信闻言大喜,谢道:“多谢林大夫指路”。

林立青却摆摆手道:“李夫子不必如此,我也是前不久听几个朋友说起此人而已,你现在还是不要太过高兴,据说此人性格怪异,而且收费极高,你想救你母亲,恐怕也很难啊!”

李信点点头道:“夫子说的话我明白,不过总归要试一试”。

李信说罢!也没耽搁,把林立青送走后,就立即来到镇上找了马车,把母亲徐氏送往城里求医。

来到城里后,李信多方打听,才得知林立青所说的神医住处,可当他赶着马车来到医馆门口时,却愣住了。

不是医馆门口没有人,而是医馆门口的人太多了。

甚至,李信还看到有人在医馆门口闹事,一个壮小伙,拿着一张方子,指着医馆怒道:“你们的这些药材为什么要卖这么贵?就这方子也要二十两银子?你们怎么不去抢”?

医馆门口,站着几个孔武有力的劲衣壮汉,在这几个壮汉面前,还有一个锦衣青年。

见小伙不满,冷冷一笑,说道:“我们妙手回春医馆的价钱就是如此,你无法接受就去别的医馆啊!他们那里便宜,你怎么想着来我们这里呢?”

“价钱是贵,可我让你来了吗?我有逼迫你来治病吗?”

“没有吧?”

“既然是你自己的意愿?凭什么说我们医馆贵呢?要是真买不起那我们也不强求,你直接把汤药退了便是,可别挡着别人的路了”。

壮小伙闻言,想说什么却也说不上来,这里的确是他自愿过来的,可一想到那高昂的价格他就忍不住,反驳道:“都说医者仁心,别的医馆收得都不高,为什么你们收这么贵”?

锦衣青年笑道:“贵自然有贵的道理,我们医馆别的不敢说,只要进门前还没有完全断气,我们医馆就有把握把他给救过来,这种高超的医术,试问那个医馆大夫能够做到”?

“还有我们家的药,那也是药到病除,买去吃那是真正的治病救人,这样的好药好方子价钱自然就不一般了”。

“还是那句话,你们要便宜的,可以去其他医馆,我们妙手医馆从来就不缺客人”。

壮小伙被堵,气得说不出话来,拿着方子气冲冲地离开了。

锦衣青年淡淡一笑,大声说道:“想看病的抓紧排队了啊!不要乱了,注意把碎银钱都给我拿出来,进门费二十个铜钱,一个也不能少”。

门口的人闻言,有些摇头叹息,有些则无可奈何的拿出了铜钱,交一个走一个,没钱的只能在旁边看着了,几个壮汉拦着他们根本就进不去。

李信看着这一切,内心大受震动,他此时才明白林立青所的话,这神医不仅脾气古怪,还很贪财呢!

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进门还要钱,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他话音刚落,旁边就有一个老者搭话道:“谁说不是呢?这妙手医馆,别说进门要钱,你进去后不得给你把钱掏干净了,这年月,看病怎么就这么难呢?”

李信闻言扭头问道:“老伯,这妙手医馆的医术怎么样?小生我也是慕名而来,听说这医馆里面有一个叫范文山的神医,手段高明,特别是他的一套金针术,只要人还有一口气在就能够救活,也不知是真是假”。

“只是我看这拦门的派头,怎么也不像是神医济世救人,到像是一个为了银子不择手段的生意人”。

老者点点头道:“这里的人哪一个不是慕名而来的呢?你听说的这些倒也不假,只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李信闻言,恭敬问道:“还请老人家解惑”。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妙手医馆来我们兖州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多点而已,与一些百年老字号相比,那差远了”。

“要说名头,一个刚刚起步的医馆哪里有什么名气?名气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可这个医馆不同,它的名气扩散太快了,快到仅仅一年,我们兖州大部分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姓范的医术,只要从这个医馆出来的,就没有没被治好的”。

……。

李信听了老者的述说后,他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是这样。

一年前,兖州来了一个奇人,此人在兖州西城这边开了一家医馆,兖州府大大小小的医馆数不胜数,大夫郎中也有很多,根本就没有人会去在意兖州府多一家医馆。

神奇的是,这家医馆自从开张以来,在这里看病抓药的人都是药到病除,还没有人说妙手医馆治不好的情况出现。

一传十,十传百,妙手医馆有有神医出现的事便传开了,刚开始妙手医馆的各种收费并不是很高,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各种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发展到现在,妙手医馆一共出现进门费,学徒看病费,神医诊断费,以及方子汤药费,林林总总,数目多不说,价格也非常的昂贵。

可即便如此,来看病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当然,有些是纯属来碰运气的,如果身上没点银子,那你连大门都进不去。

“年轻人?你也是来治病的”?

老者问道。

李信回答道:“我母亲误食草药伤了内腑,别的大夫都没办法医治,便想来这里碰碰运气”。

“我……,”。

“信儿,快排到我们了,快点过来”。

李信还想说些什么,他父亲李大宝不知何时已经去排队了,已经快到他的位置,李信急忙告罪一声,说道:“老人家,我得先去了”。

说罢,李信急忙回到岔路口,让赶马车的车夫帮忙把他母亲搀扶下来,李信背着母亲快步来到医馆门口,等他父亲交了铜钱,便进入了医馆内。

医馆内还有不少人,他这一次是冲着范神医来的,进屋后,便有药童接待他们,询问道:“你们是要请普通大夫还是要请范神医”?

“普通大夫诊金一两银子一次,范神医十两银子一次”。

这一次来城里,李信把自己娶媳妇的本钱都给带上了,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找范神医”。

药童点点头道:“先缴纳十两银子,随后等着就行,时间到了我叫你”。

李信急忙拿出银子,交给药童后,对方把他带到了一间小屋子外,这里还有五六个人正在等待。

大约半个时辰后,终于轮到了李信,药童带着李信与其母亲,进入了范神医屋内。

李信进屋后,看到了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心道此人应该就是范神医了,他急忙上前,乞求道:“范神医,还请您救救我母亲”。

范神医看了李信一眼,淡淡说道:“把病人送上来吧!”

李信与父亲急忙把吴氏搀扶到范神医旁边,范神医看了吴氏一眼,把手搭到其手腕上号脉。

片刻后,范神医淡淡说道:“气入五脏,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只有卸掉其中药力,才能恢复如此”。

李信闻言大喜,这范神医还真名不虚传,仅仅只是这样就看出了问题,李信急忙问道:“范神医,我母亲她还有救吗?”

范神医淡淡道:“有是有,不过这需要动用我的金针之术,你可能出不起这笔银子”。

“银子?”

李信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刚刚他不是已经出了诊金吗?怎么又要银子?

范神医见李信呆愣模样,冷笑道:“当然得出银子,诊金是我给你诊断的费用,治疗还得另外收银子,不论是汤药费还是我的金针术,都得另外收取银子”。

“你母亲的情况严重,气卸需要我的金针,如果你能拿出一百两银子,我倒是可以出手一次”。

李信闻言愣住了。

包括旁边的李大宝也是如此。

一百两银子啊!如此多的银子他们怎么可能能拿得出来?刚才的十两诊金已经掏空李信大半积蓄了,这一百两银子断然不可能拿得出来。

李信闻言,乞求道:“范神医,这价格实在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我们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

范神医冷冷一笑,说道:“你当我这里是何地?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我又怎么做生意?”

“药童,让他们出去”。

“下一个……”。

李信还想求求情,可旁边的几个壮汉根本就不给他机会,直接把他们给赶了出来。

李信呆呆地望着医馆,他彻底傻眼了。

他没想到,进入医馆后竟然还要另交其他的银子,诊金只是瞧病而已,想要治病还得重新花另外的银子,李信本以为老者的话只是其中之一,没想到自己亲自体验后,他才发现这妙手医馆是真的黑心。

为了赚钱,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他不会管你病情是否严重,只想着自己先把银子给收了。

别的大夫都是先治病在收诊金,他这里却变了方式,先收钱在治病,钱收了,其他的再说。

李信想把诊金给要回来,可他一个读书人身单力薄,如何是那些壮汉的对手?几拳打过来李信就被放倒在地,如果不是李大宝拼命护住李信,后果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信索要不成,吴氏的病情又加重了,他急忙把吴氏送到附近的医馆,想看看还有没有救,让李信失望的是,没有一个医馆能够医治。

就在他有些绝望时,有人建议他去兖州府百草堂试一试,百草堂在兖州传承了百年,在妙手医馆还没有来时,他们这里生意也是极好,医术在兖州都是响当当的。

只可惜,现在已经被挤压得不成样子,城里的有钱人,基本上都去妙手医馆了。

李信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百草堂,来到百草堂后,他没有遇见妙手医馆那么多规矩,百草堂的大夫检查了一遍,虽然没有像之前的那些医馆直接拒绝,但也没有直接治疗的法子。

他们能做的,只能先暂时保住吴氏的性命,这对李信来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如果十天之内找不到治疗的法子,百草堂也没办法。

妙手医馆能治,可那边需要一百两银子,这让李信很是绝望,在百草堂待了两天,李信决定出去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尽快筹集到一百两银子。

在城里转了一圈,他依旧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就在他心灰意冷时,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小伙子?你怎么在这里”?

李信扭头一看,身后之人竟然是前两天搭话的那老者,李信淡淡道:“出来散散心”。

老者笑道:“前两天我见你进了妙手医馆,怎么样?你母亲的病治好了吗?”

李信摇摇头,叹道:“他们需要一百两银子,我没有这么多银子给范神医,后来我与他们起了争执,被他们赶出来了,我母亲的病可能治不好了”。

“枉我还想一心读书,想考取功名,现在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是范神医,我一文钱不要都会给老百姓治病,他这样算什么本事,只会赚取老百姓的银子而已”。

那老者闻言,眼睛一亮,笑道:“你真的是如此想的?如果你做了大夫,以后可能就没机会考取功名了”。

李信点点头道:“我现在本来就是一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是,功名离我还远着呢!如果我能够学得一手医术,我定当一分钱不收,做到真正的悬壶济世,行医救人”。

老者闻言,笑道:“不错,是有理想的人,你跟我来,给你看看好戏”。

李信心中纳闷,不过他还是跟着老者走了。

没多久,他们便来到了妙手医馆。

李信刚想询问为什么来这里,老者却阻止了他,淡淡说道:“好戏就要开始了,注意看”。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头戴礼帽的男子,带着好几个家丁走了过来,他一来到医馆门口,就质问道:“范文山在吗?”

锦衣青年笑道:“原来是陈员外,失礼了,我师父还在里面给人瞧病呢!不知陈员外有什么要紧的事?”

陈员外冷冷道:“我母亲半年前在你们这里医治寒疾,范神医信誓旦旦保证能够治好,可如今我母亲的寒疾又犯了,你们说是怎么一回事”?

青年一愣,旋即笑道:“陈员外,你母亲得出来这里治疗寒疾,请问有没有治好”?

陈员外点点头道:“当时治好了”。

青年道:“这就对了,陈员外你母亲的寒疾在这里已经治好了,如今半年过去,她又生寒疾关我们什么事?要是你母亲离世了,还怪我们医馆了”?

陈员外闻言一愣,顿时气得不行,他想反驳却找不到什么话,他母亲的寒疾确确实实是复发了。

就在陈员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时,又有几个衣着光鲜的人坐着马车飞奔而来,其中有一个更是带着一对家丁,上来二话不说就要冲进医馆内。

刹那间,这些人便与医馆的起了冲突。

很快,医馆的冲突便引来了衙门的捕快,医馆内的所有人,包括范神医等人都被抓到了衙门进行审问,李信见此心中也是非常畅快,此时他才知道老者口中的看戏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兖州府好几个大户人家的老太太老爷子病情突然复发,他们明明已经在妙手医馆治好了,现如今又突然出事,这些被收了高价的大户人家自然气不过,认为是范神医哄了他们。

便带着人马来找说法,双方说话有了冲突,便扭打起来,这些大户人家也不是好相与的,他们找来了其他大夫,细查后才发现,几乎所有人体内都被种了蛊虫。

正是因为这些蛊虫,他们原本的病情才被压制下去,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的病情忽然接连复发,这些大户人家这才来找范神医讨要说法。

经衙门审问,大家伙才知道,原来这范神医根本就不是什么神医,他其实是一个巫蛊医,利用蛊虫压制病人体内的病情,虽然可以暂时治病,可危害也是极大的。

他们卖的汤药里面,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独门秘方,这些东西都只治标不治本,初看还以为恢复了,其实只是暂时压制起来,等复发时还会更严重。

范文山本来想捞一笔就离开兖州的,没想到他设下的蛊虫竟然都没有效果,病人的病情提前复发了。

李信不傻,相反却很聪明,他看着老者问道:老先生您怎么知道这些?”

“难道你能看出来那范文山下了蛊虫”?

老者抚了扶胡须,哈哈一笑,说道:“老夫乃神医华佗地八代传人,这姓范的打着神医华佗的名号四处招摇,还做出这等人神共愤的事,我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了”。

李信闻言,他瞬间明白,范文山之所以会这样完全就因为眼前的这老者,他悄悄做了一些手脚。

李信当即跪地,乞求道:“老先生,求求你救救我母亲吧!老先生你无论提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后生,起来吧!念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我也不能不救,我看你天资聪慧,刚才你说愿意学医,我救你母亲后,你可得跟着我学医,如何”?

李信闻言大喜,立即答应道:“多谢师父救命之恩,徒儿定当跟随师父您老人家一辈子”。

“哈哈哈,起来吧!我们去百草堂看看,话说这百草堂的赵先生,还是我师弟的外门弟子呢!”

“这么多年了,医术也没长进,我得去说道说道”。

……。

老者一套金针术下去,李信母亲很快就苏醒过来。知道儿子要去学医,李大宝与吴氏也没有阻拦,吩咐他好好照顾自己,记得常回家里来看看。

李信把父母送回家后,便又回到了兖州府,他先是在百草堂学了两年,后来又跟着老者离开了兖州。

他这一走,就是八年。

八年后,李信回来了。

他回到了百草堂,成为了一个大夫,百草堂其他大夫他管不着,但他遵循着自己的诺言,给人看病分文不取,出于他精湛的医术与不收钱的行为,李信的名声很快便传播开来。

被众人尊称为善医。

由于李信医术太高,百草堂的生意越来越差,到后来基本上一天也见不到几个病人。

这天,百草堂内,赵俞看着冷冷清清的医馆笑道:“小师弟,你跟着师伯离开了这么久,医术还真得到了其真传,现在都没有多少人来我们医馆了呢!”

李信道:“宁可药生尘,也愿天下人健康无病,这才是做大夫的目标”。

赵俞叹道:“我是没有你这么高的目标,难怪师父不收我进门,我看我们以后不叫百草堂了,就叫无忧堂”。

……。

李信拍了拍赵俞肩膀,说道:“这百草堂名字就很好,改什么?只要我们师兄弟齐心,他的名字会更响亮”。

二十年后,百草堂的名字还真的更响亮了,后来的百草堂大夫,也一直坚持着济世救人,医者仁心的品格。

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也深受百姓的喜爱。

哪怕李信离世后,也依旧被大家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