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砍柴发现荒坟,心善掩埋白骨,举手之劳却救了自己
明朝永乐年间,粤西高州府橄榄岭有个年轻的樵夫叫林有福,日日砍柴,养活体弱多病的寡母。
因为家贫年近三十还没娶妻生子,后来却因为一件善举,得了大屋和能干的妻子,又成功避开祸事,让人惊叹不已。
有一天,林有福娘亲又病了,他请大夫,煎药喂药,直到她睡着了才去砍柴。
送到十多里的县城陈大户家时已经比平时晚了很多,家家户户已经生火煮晚饭了。
为了补偿自己的过错,他主动把柴火劈了,整整齐齐堆好。主人家吴管事原本要斥责他的,见状也不好意思开口,坐在旁边,心事重重。
吴管事平日怜惜他是孝子,从来对他很和善很关照的,之前娘亲病重时还预支过钱银,送过他参须。林有福见吴管事不对劲,问他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帮忙的。
吴管事叹了口气,说我们奉命寻找一样宝物,这些天连脚都跑断了,你有心也无力能帮忙啊,你还是早些回去照顾老娘吧。
林有福不过是个砍柴的,自然不认识什么宝物,随后告辞。
出城时见南门边一家古董店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把路都堵住了,他想挤,一时也挤不出去。
只听得旁边有人啧啧称奇:“五百两银子买一个旧砚台,也不知道那砚台是金的还是银的,怎么就那么值钱?”
另外一位大爷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牛皮三,既然是砚台,自然是石头的!你不是会刻骰子吗,赶紧的,刻它三五个去交,万一入了老板的眼,五百两就是你的啦!”
“嗐,我倒想啊,可惜启事上面只要荷叶形的旧砚台,关键是旧,我才不做无用功!”牛皮三口中说着,极力往外挤,一脚踩在林有福脚上,立刻横眉怒目喝道:
“看什么看,真倒霉,到哪里都撞上你这个死穷鬼,难怪我最近手气那么差!”
他挤出去了,林有福却低头沉思起来。
石头,荷叶形?他见过一块荷叶形的石头,不知道是不是砚台,真要是它,五百两银子可赚大发了。
但转念一想,值得悬赏五百两银子的,当然是一件很稀有的宝物,这样的宝物,怎么可能随意丢在荒山野岭?
他摇摇头,拨开人群,慢慢挤出去。
回到家中,娘亲已经醒了,坐在床边,精神十足喊他赶紧做饭来吃。
林有福吓得脚都软了,心想娘亲这该不会是回光返照吧?
其实娘亲并不是什么回光返照,而是因为高兴,下午有媒婆上门说媒,只要二两银子,就能替林有福说一门好亲事,对方姑娘十六岁,腰是腰,屁股是屁股,绝对好生养。
这段时间娘亲不断吃药,林有福两手空空,今天的药费还赊欠着呢,别说二两银子,就是二钱,他也拿不出。
但娘亲那么欢喜,他也不能直接说破,只推说自己不急着娶媳妇,多砍柴,多存钱,将来娶个更好的。
林大娘气得半死,差点连药碗都砸了,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林大娘骂着骂着,见儿子一声不吭,忽然醒悟过来,自己这些日子不断吃药,就是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样搬。
儿子不过一个普通砍柴的,手中哪里还有余钱呢,又痛又悔,嚎啕大哭。
“娘,你别哭,儿子明日多砍几担柴,立刻娶媳妇!”
林有福手勤嘴笨,劝来劝去都是那几句。林大娘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哭得越发伤心,喊着说还不如早日去找他爹,免得害人害己。
还是邻居冯大妹赶过来,三言两语劝住了:
“大娘你这么哭,有福叔叔不是更难受?都说好心有好报,你们一家都是好心人,老天爷都记着呢,你且放宽心等着,好日子很快来了,好媳妇也很快来的。”
“承你贵言,承你贵言!”林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送冯大妹出门时,林有福连声多谢,冯大妹爽朗地说比起救命之恩,这算不上什么。
冯大妹是个小寡妇,比他小几岁,刚过门刚两个月丈夫就喝醉酒掉河里淹死了,公婆骂她是扫把星害人精,撵她出来。
娘家弟弟说她既然已经嫁了就是夫家的人了,也不要她,她只有一身衣服,两手空空,被逼得没办法,在丈夫坟前上吊。
幸亏林有福恰好经过,救了她,还请了大夫,大夫诊脉后说冯大妹有喜了。
公婆听说后立刻跑过来,厚着脸皮说好说歹,接她回家。
谁知冯大妹后来生下的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孙子,而是一个女孩。公婆立刻变了脸,将她们母女赶出来,过继了族中一个侄儿,便是傍晚在南门口踩了他一脚的牛皮三,族名林有贵。
冯大妹抱着还未满月的女儿,没钱没屋,多亏林有福母子帮忙,在自己家附近搭了一个茅草屋,她才勉强有了容身之所,又多得他送柴送米,母女才活下来。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大妹女儿春花一场伤寒,差点病死了,多亏林大娘卖了成年成婚时丈夫送她的金耳环请大夫,才夺回一条性命。
这几年,林大娘常常帮忙带春花,她到镇上做女仆,裁剪缝纫,早出晚归,得了什么好吃的糕点,总不忘分给林有福他娘一半。
冯大妹问林有福知不知道宝物砚台一事,说她家主人为了五百两银子,连生意也不做了,发动了全家仆从,到处去寻找荷叶旧砚台呢。
“他们觉得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荷叶砚台多得是,这几日都找疯了,十多个砚台搁院子里,等着送古董店老板呢。”冯大妹笑眯眯说。
林有福看着她的笑容有些失神。
这两年,冯大妹越来越开朗,也越来越有味道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他虽然救了冯大妹,娘亲也帮忙带春花,他却从不进入她们母女的茅草屋,就算冯大妹来他们家也打开屋门,生怕惹来闲话,败坏了冯大妹名声。
其实他早喜欢上了冯大妹,也想光明正大把冯大妹娶进家门,但他不敢表白。
一来冯大妹早伤透了心,之前就说过把女儿抚养长大嫁人,找个庵堂绞了头发做姑子去,他嘴笨,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冯大妹接受自己;二来自己家里穷兮兮的,怕给不了她们母女好日子。
冯大妹说的砚台一事,让他泛了心思。
那个砚台,是他无意中发现的。
几年前他到乱葬岗旁边一座山岭砍柴,割了一大丛树枝,发现灌木丛里头有个被雨水冲刷破败的小坟堆,露出了两块破木板和几根白骨,心中不忍,帮忙收拢埋葬。
雕成荷叶形的破石头就是那时候捡到的,就在白骨旁边。
他想着想必是死人生前用过的东西,应该留给死人,就和白骨一起,重新堆土埋起来了,又把四周的杂树灌木都砍了,收拾收拾。
这几年,拜祭祖坟后,念及小坟主人不知是何人祖宗,他也会到小坟那里烧香烧纸,祭拜一番,铲草,培土,数年下来,小坟齐齐整整,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破败的荒坟了。
第二天,林有福早早砍了一大担木柴,挑到县城陈大户家,比每日预定的木柴还重了三十斤,他说白送的,补偿昨日自己耽搁了府上做饭。
“嗐,府上又不是等着你那担柴救命,早晚几个时辰其实没什么的。”吴管事说木柴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坚持要把多余的三十斤算上钱,说一是一,二是二,数目一定要分明。
吴管事算好钱,又拿出一个小纸包,说里头是些参须,拿回去给林大娘补一下身子,还不许他推辞。
林有福满怀感激收下参须,拿回家给娘亲焗了一碗水。
林大娘感慨说世上好人少,吴管事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人哪,不过偶然山上相识,他就介绍了送柴火的好差事,三头两日还送东西,往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
娘亲这么一说,林有福立刻想起了荷叶石头,买了纸钱蜡烛,跑到坟头告了罪,扒了土,挖出那块黑不溜秋的破石头,重新修好坟。
他到溪边洗刷一番,一看,砚台形状的确是片舒卷的荷叶,中间凹陷,隐隐有一大一小两颗露珠模样,但右上角破了一块,刻着的字只剩下几笔,也不知是什么字。
他原本想把砚台送吴管事,此刻见了这模样,心中又七上八下了。人家古董店寻找的是宝物,这破砚台,应该不是他们想要寻找的宝物吧。
“哟,林有福,你拎着什么呢?”他身后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林有福转过头一看,居然是冯大妹前公婆过继的“儿子”牛皮三,他正眼勾勾盯着自己的手中的砚台呢。
“没什么。”林有福将砚台藏在背后,根本不想搭理他。
这牛皮三也是族人,仗着自己口甜舌滑,哄得冯大妹前公婆将他当做眼珠子,钱银随意花,整日东游西荡。
时不时跑到镇上睡青楼或者逛赌坊,甚至还打过冯大妹的主意,想纳她做小妾,被冯大妹严词拒绝了。
有一次他在小树林要调戏冯大妹,恰好被自己撞上了,打了一顿,从此像毒蛇一样盯着自己,扬言要抓到自己和冯大妹的痛脚,将两人一起浸猪笼。
“哟,别走,让我看看你手中拿着啥宝贝?”牛皮三早瞥见了他手中的荷叶砚台,五百两银子啊,立刻像苍蝇闻到了血似的扑过来。
但他身子早被酒色掏空了,林有福轻轻用脚一拦,他就跌了个狗吃屎,扑倒在地。
“你等着,抢了我们家的宝贝,还打我!”
林有福并没把他的威胁放心上,拿了荷叶砚台就回家做饭。
谁知饭还没熟,族长带着一大群人来了,闹哄哄的塞满屋子,要林有福立刻将牛皮三家的宝贝拿出来,要不立刻拆了他们家的灶台。
林大娘陪着笑脸,小心翼翼说:“族长说笑了,我这破屋子里,能有什么宝贝。”
“冯大妹偷了我们的家传之宝,送他的!再不交出来,送他见官,让官老爷打折他的狗腿!”牛皮三一口咬定宝贝就在林有福手中。
其他族人也被五百两的重金迷花了眼睛,跟着一个劲吵闹,非要林有福立刻把宝贝拿出来。
林大娘吓得手脚酸软,让儿子手里有啥宝贝赶紧拿出来,别人的东西,绝不要他们的。
“呵,你们的家传之宝?你能说出来啥模样吗?”
林有福并不让步。那是他要送给吴管事的东西,怎么能落到牛皮三这种破皮腌臜货手里?他更不能让牛皮三败坏冯大妹的名声。
“不就一张荷叶形状?乡亲们,谁没见过荷叶啊,林有福这样吱吱歪歪,分明想拖延时间,不给我们去古董店换银子!”
牛皮三看破了林有福的心思,并不接招,反而鼓动乡亲们闹起来。
族长一锤定音,林有贵家的东西,就得还给林有贵。
林有福将破砚台拿出来,牛皮三看了看,不认账,说他坏心眼,故意把自己的家传之宝砸坏了,要他赔五百两银子。
林有福让他好好看清楚,破痕绝对是旧痕。
“我呸,你个臭牛皮三,我出你们家们时候除了春花,连根草都没带,哪来的宝贝!”冯大妹刚好回来,听说了这件事情,立刻拨开人群,冲了进来,将牛皮三一顿痛骂。
牛皮三躲在族长背后,跟族长说:“族长你看,都说他们两人有古怪啦,她这样帮着林有福,成何体统!”
一说体统,冯大妹越发不怕,扯住族长,要他主持公道,帮忙理一理当初丈夫尸骨未寒、他们家两次逼死自己该当何罪,就算到了官老爷面前,她也敢当着官老爷说自己清清白白问心无愧,他们敢吗?
一提到官老爷,族长赶紧打圆场,说乡里乡亲的,闹啥闹,为个破砚台,不值,都散了散了。
牛皮三还要挣扎,被族长一拐杖砸过去,赶紧往门外跑了。
人群逐渐散去,冯大妹也随人群一起走出,说她帮佣的那家主人,这几日找了二十个荷叶旧砚台送去古董店,没一个是他们想要的。
有人笑着说:
“有脑子的想一想都知道,五百两银子呢,他们想要的又怎么会是普通的荷叶砚台?自然是镶金带银,十分名贵的。”
也有人说听闻皇帝最心爱的一个公主要出嫁,嫁的还是新科状元,古董店老板重金收购砚台,自然是想讨状元郎的欢心,所谓旧砚台,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谁知牛皮三听冯大妹这么一说,又动了坏心思,当晚趁夜深人静,爬进林有福家,偷了那块荷叶砚台。
第二天一大早,跑冯大妹主人家献宝,企图换点银子。
冯大妹主人这些天花了两三百两银子,得来的砚台全都不合古董店老板的心意,亏大了,怀疑是古董店老板做的圈套。
对方正恼火着呢,听不得砚台两个字,更听不得荷叶砚台四个字,听牛皮三一嚷嚷,连面也不见,直接让人把他打了一顿,撵出去。
牛皮三偷鸡不成蚀把米,白吃了一顿板子,又气又恨,将破砚台随手一抛,刚好抛到一群路人面前,差点砸到其中一个青衣小帽中年男仆的靴子。
青衣男仆低头捡起砚台,看了看,脸色都变了,将砚台捧到中间骑马的人面前。那个骑马的衣帽鲜明,官气十足,明显是个贵人。
牛皮三见势不妙,赶紧溜,却被青衣男仆一把揪住:
“此乃我家主人被盗的宝贝,你究竟从何得来,快快如实招来,否则明年今日,便是你的忌日!”
牛皮三唬得裤子都湿了,连滚带爬,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砚台不是自己的,是同村林有福的,他托自己拿出来扔掉,谁知他竟是汪洋大盗,自己被骗了,只求官老爷饶命,立马带路,前去拿他,为民除害。
“前头带路!”贵人开口,队伍立刻转往橄榄岭而去。
牛皮三一瘸一拐走在前头,好不得意,一想到林有福从今天起要倒大霉了,冯大妹也没人撑腰了,自己想要怎样便怎样,他就更得意。
林有福看到青衣小帽的吴管事和一大群人出现在家门口时有点懵。牛皮三却得意洋洋,指着他道:“就是他,他偷的砚台!”
“有福啊有福,你跟我说说,这方砚台,哪来的。”吴管事的声音有些颤抖,脸色也不同寻常。
林有福看了看他手中的砚台,居然是自己之前挖的那个,他本来就想挖了送给吴管事,没想到牛皮三代自己做了这件事情。
他一说小坟,吴管事脸色又变了,亲自将他送到骑着高头大马的贵人面前。
贵人问了两句,林有福全部说了出来。
贵人面色都变了,立刻下马,扑向林有福,吓得林有福双腿都软了,不知如何是好。
贵人扶起林有福,说义士快起,义士大恩,杨某不敢忘,还劳烦义士带路。
找到橄榄岭坟墓那里,贵人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吴管事说老天有眼,终于找到老爷了,他和另外一个胖大男仆去搀扶贵人。
林有福又有点懵。难道坟里埋的是贵人的父亲?可贵人权大势大,怎么会忘了自己父亲埋在哪里?
再说,收拾骨骸时候他清楚得很,只有一副薄兮兮的板子,显然是匆忙收拾的。
他转脸一看,吴管事扶住旁边一棵树,同样泪流满面。见林有福疑惑地看过来,吴管事擦了擦脸,道一声我来,开始挖土。
其他手下也一起小心翼翼收拾骨骸。
一切结束后,贵人问林有福有什么愿望。
林有福不敢出声。
“你可愿意随我家主人回京?”旁边胖大的男仆问。
林有福摇摇头。他只有一身气力,大字不识几个,去了京城,能做什么?
“我家有好些美貌丫鬟,送你两个?”
林有福连忙摇头,说自己一身贱骨头,真的受不了别人侍候,而且自己家里穷,怎么供养得了娇滴滴的小娘子。
“你帮了我们大忙,怎么还会穷?”胖大男仆微微一笑。
林有福生怕他们误会自己故意提家贫要钱,更害怕他们真的往家里塞两个穿红戴绿的小丫鬟,干脆说出口,自己只想娶隔壁的冯寡妇,性格爽朗,壮实,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哈哈,行,这个媒人,我当了!”吴管事主动请缨。
果然,第二天,吴管事领着一大群人进门,给林有福换上一身红衣,张灯结彩,杀猪宰羊,请全村人来喝喜酒,
吓了一跳,明白缘由后,也很欢喜,浑身病痛似乎都没了,一抬眼,正好看到穿着一身新衣的春花在门口张望,连忙招手喊她过来,说从此往后真的要喊自己阿婆了。
春花嘴里含着饴糖,笑眯眯扑入怀中喊阿婆,又顺着林大娘的要求喊林有福爹。
林有福欢喜到不知西东了,傻乎乎站着笑,差点忘了接新人进门,乐得众人哄笑不止。
众人吹吹打打,一顶花轿抬着冯大妹,从隔壁出发,绕村一周,再抬进林家。乡亲们从吴管事嘴里知道缘由后,都说好心有好报,这桩亲事,结得好。
林家如此热闹,冯大妹前公婆和小叔子避在一旁,探出头来,看了又看。
有人冲着他们喊:“你们家当草,人家林有福家当宝,你们还有脸面看?小心官老爷打你们板子!”
他们面上无光,赶紧溜了。
宴席开了,乡亲们一面向林有福贺喜,一面说他傻,攀上了高枝还爬下来,跟着大官吃香喝辣多好啊,偏偏要回老家受苦。
“只有吃不了的苦,哪有想享不了的福?你呀,生了个脑袋用来喘气的?”
“不过大官也忒小气,不赏百十两银子也该送个大宅院,最起码送个金斧头银斧头什么的,居然让他两手空空回来了,真不是东西。”
林有福连忙辩解:“贵人已经很好了,我能娶媳妇,大家一起饮酒,都是托贵人的福。”
喧闹中,吴管事吩咐人抬来六坛酒,说那是贵人送林有福的谢礼。
乡亲们都沸腾了,立刻跑过去,围住六坛酒,纷纷都说贵人不可能那么吝啬,坛子里肯定藏有金银,林有福这回大发达了。
乡亲们一同开坛痛饮,结果酒倒光了,坛子里空空如也,没有金子,也没有银子。
“嗤,这贵人,不地道!”
大家一笑而散。
只有他娘和冯大妹都说他做得对,一个人一辈子能穿多少吃多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乱要。
临别时,吴管事告诉林有福,自己要走了。
十年前那位贵人的父亲是个很大很大的大官,得罪了皇帝,父子一同被贬官流放海南,经过这里时父子都生病了,大官病重死亡。
因贵人卧床不起,仆人匆匆置了一副薄板,将他和荷叶砚台一起埋葬,还在旁边种了一圈小树做记号,再送贵人前往海南。
去年皇帝开恩,赦免了贵人一家。贵人随仆人来找父亲遗骸,谁知时过境迁,仆人带着手下在橄榄岭附近兜了好几圈,却找不到当年那个坟了,贵人只能遗憾回京。
其实吴管事当时也有经过坟墓的位置,只是林有福祭拜修整,坟墓齐整,四周无灌木,他根本就没想到那就是当初自己匆忙埋下老主人的坟。
他们找不到,便以为大官的坟被人盗了,那么荷叶砚台肯定也落入他们手中,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寄身大户人家为管事,明察暗访,继续寻找坟墓的下落,一路托古董店收购荷叶砚台,想得到盗墓者的信息。
林有福想起去年自己与吴管事在山上无意相遇,当时他说上山采药,不由恍然大悟:“原来你、你就是——”
“你啊,真是太老实了,有钱不要,有美女也不要!”吴管事笑着,戳了戳他的额头。
林有福却很满足。有妻有女,娘亲病也好了,一家子整整齐齐,自己又有气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过了两年,冯大妹生下一个儿子。满月那天,林有福请乡亲们喝酒。
离开县城很久的吴管事不知道哪里得到风声,前来庆祝,送上一套银锁银镯子,普普通通,不算太值钱。
大家看了看,又问起贵人消息。
吴管事欲言又止,最后摇摇头,叹息一声,道:“还是不说的好。”
乡亲们心领神会,纷纷感叹:“有福啊有福,还是你小子有先见之明,早早跟他划清界限,要不收了钱银可要遭大祸哟!”
宴后,林有福亲自送吴管事出去,瞅了他好几眼,迟疑道:“贵人没事吧?”
“呵呵,没事,又升了。”吴管事笑眯眯道,看着目瞪口呆的林有福,又道:
“问我为什么骗他们?我可什么都没说,是他们自己觉得那样而已。你啊你,就是太老实了。”
吴管事一面笑一面往他手里塞了一卷东西,说那是两年前贵人留下的,怕他太老实了,骤然富贵,遭到乡人为难。
更怕冯大妹前公婆狮子大张口为难他们,反而好事变坏事了。
贵人特意嘱咐自己先替他保管,如今该物归原主了,往后慢慢盖屋置地,再也不怕别人说什么了。
那是银票,六张,每张一百两。
吴管事要是瞒了,林有福根本不会知道。
林有福要送他一半,他怎么也不肯收。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该收,这是你说的,忘了吗?”
吴管事摆摆手,笑眯眯离去,从此再也没有他和贵人的消息。
后来,林有福果然按照吴管事的嘱托,隔段时间才盖房子,买几亩地,逐渐家大业大,子孙繁茂。
七十多岁还时不时上山砍柴,大家都说他好心有好报,而林有福得妻避祸的故事,也从此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