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失败不能怪慈禧–慈禧是一名优秀的古典政治家

甲午海战的失败不能怪慈禧–慈禧是一名优秀的古典政治家

 

 

当历史的帷幕缓缓得落下,过往所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那么模糊。

煌煌雄盛的大清帝国已经化为一掊尘埃,那些鲜衣架马,溜趣京园的八旗子弟也都纷纷隐去功与名,化为帝都的城砖。

很多人可能清楚清王朝亡于1912年,但这个帝国的灵魂其实在1895年就已经荡然无存了。甲午一战,曾经的帝国迷梦,一朝破碎。

整个帝国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倭人小国打的无法招架,落得个赔款割地的下场。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说明清王朝敌不过西方蛮夷的奇淫技巧的话,那么甲午一战就再也无法去掩饰这样一个事实——大清已经烂了,无可救药的走向它所推翻的明王朝一样的命运。

其实甲午战前,清帝国的内部有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已经是外强中干,腐败透顶。

这其中就包括慈禧,也包括李鸿章,以及一些洋务派的开明官僚。

更多精彩文章【文推网 wentuifa.com】

慈禧作为掌权者,从60年代同治皇帝开始,他就一直掌握着整个帝国的权力。帝国的一举一动她都一清二楚。或许平定太平天国之后的同光中兴给了他一定的信心,认为自己可以逆天改命,让清王朝再战一百年。可是当她看到帝国内部的腐败如咀虫一般,遍布肢体,没有任何药可以救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悲观主义者。

或许而言,慈禧有能力去改变,但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女性政治家而言。权术与平衡才是他最喜欢的,改变意味着某些熟悉的东西将会发生变化,而她却害怕这种变化会给她带来不可控的后果。

洋务运动也是他对于自身权力的一种维护,慈禧不是不知道改变。她太清楚自己手上掌控的大清究竟是有多么的千疮百孔,又多么的不可救药,非有大变而不能治。可是这种改变她不会去做,缝缝补补才是她最喜欢的,拆房揭瓦那是爷们干的活。正如慈禧自己说的:“你们永远也不要让一个女人的权力达到至高无上的顶点。”她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宫廷女人的无奈吧。

满人的身份也给慈禧的顽固添加了些许底料。大清是满人的大清,是旗人的天下,而不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这样的独特政治结构,让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都呈现一种畸形化。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是最大限度的压制汉人,实现满族的江山永固。所以,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清末发生这么多的国仇外辱,大清却依然的无动于衷。因为他们的巨大多数精力都在防范主体民族的野心,对于其它的藓介之患,完全不感兴趣。

慈禧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女人,对于这点她更清楚。所以她会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或者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保大清不保中国。等等。

更多精彩文章【文推网 wentuifa.com】

她的心中只有大清,而没有中国,这点来看,说他卖国却真有点不那么准确。毕竟他连国家意识都没有,可能在他眼里,她卖的只是汉人的土地和利益吧。

这或许也正是中国的悲哀,在大变之世,遇到了这样一个异族的专制政权。当一个政权只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时候,那么这个政权一定没有希望。只是那时候中国人太过愚昧,无法及时的认清现实。但是认清了现实又能如何,总有人会假装喝醉了酒,李鸿章、曾国藩这些人很清楚,可是相比于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做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唤醒沉睡的国民,装一只沉睡的狮子或许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了。

慈禧太后明白,所以她会放权,给汉人督抚的位置,但是她绝不会信任汉人,去依靠汉人来实现所谓的革故鼎新。她要把帝国的汉人精英全给绑上清王朝这架腐朽的战车,让她们去愚弄镇压自己的百姓。这就是帝王心术,慈禧虽非帝王,但却比大多数的帝王更出色。当然她运气不好,恰逢整个中华文明的衰落。

狭隘,自私是女人的天性,只不过慈禧更为突出而已。对于一个女人我们不能苛求她太多,维多利亚和伊丽莎白的荣光不属于东方,武则天和吕太后的手段才是中国女性政治家所带有的底色。

甲午一战,原非慈禧的愿意。四年前她就将名义上的权力还给光绪,自己退居幕后,遥控朝廷。虽然“大事还是慈禧办,小事才归光绪管”,可毕竟帝国的元首还是光绪大帝啊,打仗这种事,是男人的事,关我慈禧娘们什么事。

看看这大清万里疆土,亿兆生灵,人才荟萃,个个是饱读诗书,精通义理,又公忠体国的,怎么会输给一个蕞尔小国呢?

慈禧实在想不通,在她的脑海里,东方的那个倭人岛国是历来都被鄙视的。几百年的大明,就在朝鲜把倭国给打的叫苦不迭,更何况各项制度远出于明賊的大清帝国了。

所以还沉浸在旧有思维体系下的慈禧,对于邻邦日本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以为它还是处于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可世界形势已经天翻地覆,中国正处于“三千年之未有大变局”,日本必然也不是之前的那个蛮夷倭国了。

这慈禧老佛爷不知道,于是它觉得同日本的战争是小事,所以就给光绪管了。可光绪做习惯了小事,一下子做这种大事,根本就老鼠拉大磨——无济于事。

更多精彩文章【文推网 wentuifa.com】

对于日本,光绪同样茫然无知,他所受的教育是四书五经,他的世界观是古人给的,因此,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古典式的。加上年轻气盛,脾气暴躁,像个小孩子一样希望自己能在慈禧亲爸爸面前证明自己,可是越急的事情越难以遂人之心意,何况光绪本就是一个能力有缺陷的人,遇上甲午年这样的国战,不得不说非国家之幸事。

强盛的国家总是相似的,贫弱的国家却各有各的缺点。赢了的,光环会遮盖瑕疵,输了的,就算百般掩饰,也无法压抑住其错漏处的放大。

正是如此,大清的在新时代的失败,终究会让慈禧这些人显得那么无一是处,虽然她们或许在旧时代的眼界里看上去那么合规合距。可是处于变革的时代下,他们肩负着的是带领民族走向繁荣的重任,没有做到,其实就带有原罪了。

慈禧是一名优秀的古典政治家,可她永远也无法去推翻一个旧时代,然后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只能拖着大清这条破船,一步步的被海浪推的是随波逐流。

甲午战争的失败,慈禧可能真的没啥直接责任。可是啊,谁叫她是帝国的最高权力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