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能力很强却被排挤,原因或许有这三个

人在职场,能力很强却被排挤,原因或许有这三个

01

不能容忍人之“恶”,以至于让自己“格格不入”。

职场如战场,在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利益纠葛中,如何保持“独善其身”,最终得以平稳上岸,始终不被排挤出局,实在是比解决纯粹的技术性难题要难得多的问题。

《汉书丙吉传》中记载了汉宣帝时一位宰相丙吉的故事,丙吉最大的特点是为人宽和,隐恶扬善。对于官员犯罪、不称职,总是给予放长假的处理方式,以至于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很多人不赞同这种做法,但丙吉在为官生涯中,却屡屡因此得到福报,避免了很多灾祸,不仅赢得了官员们的真心拥护,连皇帝都很认同他,给予他“侯”的封号。

丙吉并没有突出的才能,却靠着“很会为人”,而成为一代名相,福禄双全,得以善终,可谓令人钦羡。

丙吉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中,面对他人的种种“恶”,应当采取的态度不是“针锋相对”,更不是“惩恶扬善”,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发生。

要做到这一点,着实不容易。

不要说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就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江湖”,由于秉性正直刚强,对自我要求也很严格,眼里“容不得沙子”:对于同事的推诿扯皮、领导的偏心偏向,以及一些“不按规则”办事,总显得义愤填膺。

即便忍住了不说,也会在神情中表露出来。一旦克制不住,就是无法避免的“针尖对麦芒”,当众撕破脸,从此结下“仇怨”。

所以,一个人能力再强,面对职场中一些灰色的人和事,也要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自己融入人群中,看起来跟周围人一样,才能不被当作“另类”。

02

得罪了领导信任的小人,功劳越大越容易招致打击。

任何一个单位,都有人拼命干活,有人使劲钻营;有人默不作声,有人邀功请赏。如果不懂得察言观色,研判形势,自己越是居功至伟,越是会“惹祸上身”。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爱兵如子,用兵如神。起初在魏国时,就因为善于带兵打仗,而将秦国控制的河西地区全部占领,魏国下令设立河西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对于魏国来说,增加土地和财富,对于吴起本人来说,也能功成名就。但很快就遭到了魏国丞相公叔的嫉妒和陷害,他和另一位大臣王错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以至于魏武侯失去对吴起的信任,剥夺了他的爵位,甚至还要灭口。

吴起只得离开半生经营的魏国,投奔一直仰慕他的楚悼王,并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开展变法运动,让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威震其他诸侯国。

然而,变法运动触及了很多旧贵族的利益,楚悼王死后,吴起就被这些旧贵族杀害了。

纵观吴起的一生,两次居功至伟,却两次被小人陷害,最终命丧于此,实在令人惋惜。

这也警醒人们,人在职场,一定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古训。尤其是对于领导信任的人,而这些人当中,又不乏自私自利的小人,一旦触碰到他们的利益,就抢占了他们想要的名望,其实就是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祸端”。

因此,学会掩藏实力,遮盖锋芒,是每一个能力超群的人的必修课。

03

习惯于“独来独往”,以至于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一位创业导师曾总结过一个这样的管理心得:

作为一把手,工作之余,要下属打成一片。对于女下属,不吝啬陪她们谈论亲子、化妆、买衣服等话题,甚至要亲自陪她们逛街。对于男下属,打球、打牌、喝酒,那是必不可少的“日常交流”。

只有当上司和下属感情融洽了,很多工作才有凝聚力,才不光靠制度进行督促和约束。打“感情牌”,往往会让更多员工自发地为公司创造出超出想象的效益。

同样的,身为普通的“打工人”,想要在一个集体立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避免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比如,中午大家都去食堂吃饭,到点了就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跟着大伙一起去,而不是怕“拥挤”,非要等到别人吃完了再一个人跑去吃。

比如,对于偶尔的同事聚餐,哪怕自己一万个不愿意去,也不要着急拒绝,尽管可以先抵达聚餐地点,露个脸,跟所有人打个招呼,然后再找个借口礼貌地告辞。

哪怕能力再强,也要记得,始终强调,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展现出离开了团队,自己也将“什么也不是”的低调和内敛。

有了这层“保护色”,你才有时间、有空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可以遵从内心的指引,做出一番成就,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打拼,是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辣酸甜。

04

结束语:

人在职场,如履薄冰。

你必须百倍努力,才不至于被边缘化,被排挤,被“扫地出门”。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心酸和委屈,而是每一个职场打工人的亲身经历。

所以,不必沮丧,不必逃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锤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你也终将“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