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寡妇选女婿,老汉救人

 

民间故事:寡妇选女婿,老汉救人

故事一、

在明朝年间,有个叫李家庄的地方,住着一位叫张氏的妇人。

这张氏虽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却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识和眼光。

她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出落得亭亭玉立,聪慧伶俐,张氏自然对女儿的终身大事十分上心。

当时,村里有个叫赵武的男子,赵家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家境殷实。赵武的父母听闻张氏女儿的贤名,便托了媒人上门说亲,还带来了丰厚的聘礼。

这门亲事,在旁人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女儿嫁过去,衣食无忧,日子肯定过得安稳。

然而,张氏却没有立刻答应。她心里琢磨着,嫁人可不能只看眼前的富贵,得看这家人的根基和德行。

于是,张氏开始四处打听赵家的情况。她得知,赵家祖上虽然一直生活在这村子里,但为人处世并不厚道。为了多赚些钱财,常常在买卖中短斤少两,对待邻里也不够友善。

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向赵家借点粮食,赵武的父亲不仅拒绝了,还说了些难听的话。张氏心想,这样的人家,就算现在有钱,也难保以后不会出问题。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个叫刘德的外乡人。

刘德是个读书人,虽然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善良,知书达理。他平日里乐于助人,帮着村里的老人写信、算账,还会给孩子们讲些道理和故事。

张氏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对刘德的为人十分赞赏。她觉得,刘德虽然眼下没有什么钱财,但他的品德高尚,祖上肯定也是积善之家。

张氏找到刘德,表明了自己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意。刘德又惊又喜,他早就听闻张氏女儿的美名,只是自己家境贫寒,不敢有非分之想。

如今张氏主动提出,他自然是求之不得。然而,村里的人却不理解张氏的做法。大家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说她放着有钱的赵家不选,偏要把女儿嫁给一穷二白的刘德,真是糊涂。

张氏却不为所动,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

果不其然,婚后刘德和张氏的女儿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刘德更加勤奋读书,后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举人,进入仕途。

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随着刘德的官位逐渐提升,他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家族也越来越兴旺。那些曾经嘲笑张氏的人,都对她的远见佩服不已。

故事二、

话说宋朝时期,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王家的家族。

王家世代以捕鱼为生,生活虽然平淡,但也过得安稳。有一年,暴雨倾盆,河水暴涨,洪水淹没了许多房屋和农田。

许多百姓被困在洪水中,还有一些财物顺着水流漂了下来。

镇上的其他渔民看到有财物漂来,都纷纷划船去争抢。他们不顾洪水中百姓的呼救,一门心思地打捞财物。

只有王老汉,看到有人在洪水中挣扎,心急如焚。他毫不犹豫地驾着自己的小船,穿梭在湍急的水流中,全力营救被困的百姓。

他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将一个个百姓送到安全的地方,对那些漂浮的财物却视而不见。

王老汉的儿子看着父亲的举动,心里有些不解,他对父亲说:“爹,别人都在捞财物,咱们不捞的话,岂不是亏了?”王老汉严肃地说:“人命关天,财物没了还可以再挣,可人的性命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儿子听了父亲的话,虽然心里还是有些疑惑,但也不再说什么,跟着父亲一起救人。

洪水退去后,镇上的百姓对王老汉的义举感激不尽。可也有一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太傻,放着到手的财物不要,白白辛苦了一场。王老汉并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家的日子并没有因为那次洪水而变得更差。相反,王老汉的儿子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两人辛勤劳作,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后来,王家的孙子出生了,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一位云游的道士路过王家。他看到王家的宅子,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对王家人说:“你们家祖上积有阴德,日后必定子孙昌盛,富贵荣华。

我看村后那座山的某个地方,是一处风水宝地,若能在那里修建祖坟,家族的运势将会更上一层楼。”王家人听了道士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道士的指点,在那里修建了祖坟。

说来也神奇,自从修建祖坟后,王家的孩子读书更加刻苦,学业突飞猛进。

后来,王家的孙子在科举考试中一举高中进士,进入朝廷为官。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在官场上一路高升,成为了朝廷的重臣。

王家也因此声名远扬,家族中人才辈出,后代子孙不是在官场有所建树,就是在商界崭露头角,一直繁荣昌盛,至今仍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从张氏为女儿选婿,到王老汉舍财救人,再到他们家族后来的兴旺发达,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命运,还会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应该秉持善良正直的品德,多做善事,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积累福报。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族才能繁荣昌盛,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