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明朝永乐年间,顺德府有个名叫昊阳的木匠。他老实敦厚,性格和善,村里人都很喜欢他。昊阳所在的村子,地势偏远,十分穷困,村里的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外出闯荡,留下了家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

昊阳淡泊名利,不愿跑远,反而成为了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劳动力。昊阳每天除了帮村民们干活之外,还常常会到邻村干一些小活。每次挣到钱,他第一时间就是到镇上买粮食,并将其分发给吃不上饭的人家。就冲这份善良,邻村的人都喜欢找昊阳干活。

这年雨季到了,昊阳成了村里最忙的人,他每天都要帮人家修理漏雨的房顶。这天傍晚,昊阳刚到家门口,就被村里的张寡妇叫住了。

张寡妇并非本地人士,据说是两年前逃荒到此,还带着一个一岁的儿子,如今已经三岁了。张寡妇此番前来,是请昊阳帮她修房子的,她家的屋顶烂了好几个小孔,都快成水帘洞了。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昊阳听后,背起工具,来到了张寡妇家。进屋后昊阳发现,张寡妇家的设施十分简单,除了床和桌子等生活必需品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东西,十分寒酸。

昊阳手脚麻利,不到一个时辰便把房顶修好了。张寡妇也做好了饭,请昊阳入座。吃完饭后,昊阳正要离去,却被张寡妇拦了下来:“昊阳大哥,你看天色这么晚了,要不你就别走了,在外屋凑合凑合住一晚吧。”

昊阳听后连连摇头:“不可不可,你孤儿寡母,我一个大男人若是在此留宿,成何体统,若被人看到,定会传你闲话的,我还是趁着雨还没下大,赶紧走吧。”言罢,就要出门。

昊阳还没迈出门槛,就听到一声炸雷。雷声把张寡妇的儿子吓得哇哇直哭,张寡妇看着窗外的天色,脸色微变。随后,他将孩子递给昊阳,起身去关窗户。神奇的是,昊阳刚接过孩子,孩子就不哭了,任由窗外雷声大作,孩子在昊阳怀里却睡得十分香甜。

张寡妇见状,脸色稍有缓和:“果真如此,我看这孩子跟昊阳大哥亲近,连雷声都不怕了,不如今晚昊阳大哥帮我带一下孩子吧,不然今晚我母子俩怕是睡不了了。”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昊阳本想拒绝,奈何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又不忍将其放下,便答应了张寡妇的请求。之后,他抱着孩子回了家。奇怪的是,回家路上,天上的雷电一个劲劈,仿佛一路跟着昊阳一般。回到家后,昊阳抱着孩子入睡,窗外的雷声响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昊阳抱着孩子回到张寡妇家,可眼前的景色令他大吃一惊。

昨夜还好好的一栋房子,今日一早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只剩几根柱子矗立在地上,有几块被烧焦的木头,还冒着缕缕白烟。昊阳吓了一跳,赶忙放下孩子,在废墟中寻找张寡妇的身影。幸运的是,张寡妇好像并没有被压在废墟下,可她却不知所踪。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无奈之下,昊阳只好将孩子抱回了家,独自抚养。村民们都说,张寡妇嫌孩子是拖油瓶,抛下孩子独自跑了;还有人猜测张寡妇想不开,已经上吊自尽了。只有昊阳相信,张寡妇绝不会丢下自己的孩子。

三个月后的一天傍晚,张寡妇终于现身,并向昊阳道明了真相。

原来,张寡妇并非人类,而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狐妖,马上就能得道飞升,蜕变成仙。奈何十年前,她违背天道,爱上了一个人类,并怀了他的孩子。夫妻俩被上天惩罚,丈夫因此而死,好在当时孩子即将出世,天庭才放过了母子二人。可天庭还是定下了一个规矩,那便是在孩子三岁那年,需要渡过雷劫这关。只要渡过,他便可以和张寡妇一同飞升成仙,若不行,等待他的只有灰飞烟灭。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幸运的是,雷劫当晚,昊阳带走了张寡妇的孩子。昊阳乃是十世善人,有神佛庇佑,天上的雷神不敢伤他,自然不敢将雷电劈在他身上。就这样,他稀里糊涂救下了孩子,并帮助他渡过了雷劫。如今,母子二人就要飞升成仙了。

临别之际,张寡妇从怀里拿出一株草药和一个包袱。那株草药是张寡妇在千里之外的荒原上采摘到的,拥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吃了它,最少增寿十年。包袱里,则放着十颗大金元宝。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昊阳见状,连连推辞,还表示自己只是举手之劳,不能得此酬劳。在张寡妇的一再坚持下,昊阳最终收下了草药和元宝。吃下草药后,昊阳只觉全身轻松,浑身充满了力量。

张寡妇带着孩子离开后,昊阳用金元宝置办了家产,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过他忆苦思甜,并未独吞元宝,而是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帮助了村里吃不上饭的村民,他也一直活到了九十岁才逝世。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房,半夜带走了她的孩子,增收又发财
编者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理循环,天公地道。昊阳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拯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为自己带来了好的生活。人生就是这样,行善之人终有好报,作恶之人,终会受到惩罚。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