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儿媳不易
南直隶北部的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庄子里的人都姓王,所以这里叫小王庄。小王庄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一百多人。
在小王庄的周围,还有各种王庄,比如大王庄,南王庄、北王庄等等。这七八个王庄,组成了王家村。王家村里人很多,至少有三百户人家,超过一千五百人。
在小王庄里,有一户人家,丈夫叫王老七,妻子是张氏。王老七家里还有一个母亲杨氏,一个小儿子王成贵。至于他的大儿子王成富,已经娶了媳妇分开住了,两口子开了店铺,带着孩子做生意。而王成贵还在读书,他想考功名。
王老七还有一个哥哥王老六,两个妹妹,哥哥也有一儿一女,儿子也成家了,孩子好几个。两个妹妹都嫁人了,也不远,都在附近的村子里,离老家也就十多里路。
杨氏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太好,算能半自理生活,但是很多时候还得有人伺候着。
赡养父母,孝敬老人,一直是家里大事,从古到今都是。杨氏四十岁丧夫守寡,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相当不容易。但是,到了晚年,在养她的问题上,兄妹四人吵了很多次。
大哥王老六不肯养,说自己穷,说自己开店没时间,还说家里地方小,只够自己父亲和孩子住的,没有多余的房间给母亲住。
两个妹妹也不肯养,说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了。她们还说,要养母亲,也得大哥和二哥养,她们平时最多帮衬一下,给点钱,买点东西之类的。
王老七很不爽,但他性格比较懦弱,老实巴交的,也不敢跟哥哥反驳,又觉得妹妹说得有理,所以不再说话。张氏很不高兴,认为即便女儿不养,两个儿子应该轮流养着母亲,村里很多人家都是这样。
可惜,王老六很无赖,就是不肯养,张氏跟他吵过几次。到后来,她实在累了,不想吵了,她本身也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于是就自己主动来养婆婆。
于是乎,从那以后,每天照顾婆婆的责任与任务,就落在了张氏的肩膀上。王老七经常外出做事情,小儿子在外面读书,所以家里总是只有张氏杨氏这一对婆媳。
慢慢地,婆媳之家出现了隔阂,两人经常会因为一些事吵架。
几年过去了,杨氏越看张氏越不顺眼,经常在别人面前说张氏不好,自己女儿好,自己大儿媳妇好等等。
一开始,张氏听了也没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天,杨氏发出的恶狠狠诅咒,点到了她,和她在阎罗殿当面对质了,张氏才觉得崩溃。
事情是这样的:张氏晚上吃过饭后,给杨氏倒掉洗脚水,然后服侍着杨氏上床睡觉了。睡着睡着,她发现自己飞了起来,来到一个很高的城里,城里有许多人,也有动物……一直到了一座大殿里,张氏发现自己不飞了,平稳落地。
这里,是幽冥界阎罗王的大殿。
杨氏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每天晚上睡觉,她又总是念叨张氏不好,甚至说张氏虐待自己,希望阎王爷收走她。
阎王一开始也没管她,这样的事情,人间有很多,他不可能管的过来,再说了,事情也未必如此。
但是,杨氏念叨了快一年,阎王终于好奇了:这张氏真的对她如此差劲吗?以至于让杨氏咒她一整年时间?
(文推影音)
因此,阎王趁着有空,决定管一管这件事。为此,他安排勾魂使者,把杨氏和张氏的魂魄带到而来地府,让她们当面对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免得自己耳朵边总有声音。
张氏到了地府后,旁边的牛头马面大喝一声:“无知村妇,还不拜见冥府十殿阎君之一的阎罗王?”
张氏吓得还以为自己死了,赶紧磕头。等她镇定下来时,旁边杨氏早已经到了,她也在给阎王爷磕头呢!
张氏还没来得及问婆婆,阎王爷开口了:“杨氏,你总说儿媳张氏对你不好,念叨了一整年,有几次甚至诅咒她,让她早点被我收来,是也不是?”
杨氏点点头,说:“这个儿媳妇对我不好啊,不如我那大儿媳妇,更不如我那两个女儿啊!她对我太凶了,阎王爷,你收了她吧!”
张氏一听,顿时大怒,说:“婆婆,你这话可是太伤人了啊,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是没给你吃喝,还是让你冻着了?你居然诅咒我,好啊,你说我不好,那让大嫂养你啊,让你两个女儿养你啊!”
阎王说:“你们两个不要吵,不如当面对质,杨氏你说,张氏如何对你不好,张氏你再证明自己。如果不能证明,或者她所言不对,那本王为你们主持公道。”
杨氏一听,赶紧说:“她不让我洗澡!”
张氏呵呵冷笑,说:“婆婆,我真不让你洗澡吗?天气热的时候,哪一天没让你洗澡?入秋以后,我才跟你说,天冷了不要总是洗澡。冬天的时候,你也要闹着洗澡,那么冷的天,我们才十天半月洗一次,你三天就要洗一次,婆婆,你有好几次冻得生病,上吐下泻,差点要了命,难道不记得吗?要不是我冒着大雪,把郎中请来,你不知道死多少次了!我从来都没有不让你洗澡,只是希望你别在大冬天也洗得那么勤,人家一冬天不过洗两次,你要洗十几次,你一不干活,二没有流汗,洗那么多澡干什么呀?别这么折腾我了,我也很累的!”
“你还不给我好吃的,鸡蛋都被你们吃了。”
“每天家里鸡最多下四个蛋,早上你要吃一个,晚上你也要吃一个,这还不够吗?四个蛋都要给你吃吗?你儿子在外面做苦力,你孙子在用功读书,我也要操持家务,我们加起来都没你吃得多,你要怎么样啊?”
“你……你们不给我做新衣服!”
“哎呦,人家都说人老如顽童,看来还真是啊,又是要吃又是要穿。婆婆啊,我一年到头都没添一件新衣服,儿子都成年了,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只有您老一直穿新衣服啊!你有八套新衣服,穿了两年还没穿完,您还要那么多新衣服干什么啊?家里有多少钱你不知道吗?我们不要活着了吗?”
说到这里,张氏已经满眼泪水。
“反正你没有我大儿媳妇好,没有我那两个女儿对我好。过年过节了,她们给我钱,给我送东西吃!”
“嘿呦,婆婆,要不然您到她们家去住,以后我不仅逢年过节给您钱,给您买礼物,我还一个月去看您一次,每月都给您钱,怎么样?呵呵,她们是来了,来了以后呢?给几文钱,买些东西,放下就走了,给您洗过澡吗?帮您洗过衣服吗?小姑子倒是给您洗过一次头,她能帮你端洗脚水吗?你问问她,她愿意服侍您吗?我天天给你做饭,洗衣服,洗头发,洗澡,打水洗脚,您病了我还得给您去请郎中。家里穷的没钱,我还得去借钱,大儿子家里穷,我想帮他,小儿子读书瘦了,我也想给他一些钱。可是我没有这么做,就因为还有您,我都省下来给您了,您还要我怎么做啊!我也是人,我不是砖头做的,我也有七情六欲,我也有感情,我也会难受,我不能都为你活着!你也是个女人,怎么就不能体谅我呢?”
这时候,张氏忽然转头,对阎王说:“大王,有时候我累极了,真想一觉睡过去,再也不要醒过来,我太累了,我每天想多睡一会都不行。趁着这段时间,大王可以别让我回阳,让别人去伺候婆婆,看她会不会觉得好!”
阎王一听,觉得有趣,立马准了。
于是,杨氏回阳,张氏没有,阎王托梦给王老七,让她别埋葬妻子,放在家里床上即可,但丧事照办。
这一下好了,张氏去世,王老七一个糙汉子,照顾不了母亲,那么杨氏该谁养呢?
王老六、大嫂、两个女儿决定四家轮流赡养杨氏。杨氏很高兴,觉得跟大儿媳妇或者两个女儿,日子肯定比现在好。
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在大儿媳妇家才三天,已经没人做饭了,大儿媳妇甚至干脆回家去了。到了两个女儿家,才两天,女儿就和丈夫吵架了,亲家母看她也不顺眼。女儿虽然没那么冷眼,可也没那么好。
杨氏还发现,在这三家,吃饭都看人脸色,没人给她端饭,也没人考虑她爱吃什么,她每天只能吃馒头喝稀饭,吃着腌菜,别说肉了,鸡蛋都吃不到。人家有点好吃的,要么给孩子吃了,要么不拿出来。
到这时候,杨氏才明白,只有二儿媳妇张氏对她是真正的孝顺。
这段日子里,杨氏天天忏悔,请求阎王复活张氏,自己错了等等。等到一个月后,阎王才让张氏回阳。
两人离开地府之前,阎王感慨地对杨氏说:“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谁知道养老人其实很辛苦呢!老话说,远了香,近了伤,果然如此啊。那些常年不照顾老人的子女,偶尔买些东西给些钱,老人就说他们好;那些经常照顾老人的子女,反而被老人嫌弃,说伤害到了她。其实啊,人老了就别那么多事了,能吃饱穿暖就很好啦。”
那些能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才是最孝顺的子女,如果只是偶尔给钱给东西,却从不照顾老人,又算什么孝顺呢?谁都知道照顾老人不容易,尤其是卧病在床的老人,所以很多人都会逃避,宁可给钱,也不去照顾。
然而,一些老人不理解,总是觉得,那些偶尔给钱的子女,对自己很好。或许他们的确好,但是,能留下细心照顾老人的子女,其实才最好。
希望全天下的老人,都能理解子女,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