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中国一直鼓励和支持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无数铁路的成功修建,掺杂了一代又一代先辈的心血和贡献。在一条极其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修建铁路,除了地形复杂、开采难度极高之外,还有就是要跟大自然殊死搏斗,并且还要提防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免功亏一篑。然而即便是面对这种极其残酷的局面,我国的工程师们仍在夜以继日,书写着一系列的铁路传奇。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铁路建设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赖于无数的经验教训。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工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当然,事故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1981年,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桥发生列车事故,275人遇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铁路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思考。中国的铁路建设如此强大,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情况?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灾难骤降
1981年7月9日凌晨,这列442次列车从格里坪出发,开往成都,但是在出发后不久,列车便紧急制动小心翼翼地停在了尼日站。这不是意外停车,而是另一列221次列车即将到来,为了避免碰撞事故,同时也为了有需要的乘客方便换站。在两列火车错车成功后,442列次火车再次缓缓开动,前往它此行的终点站——成都站。可是,却没有想到,这列成绩斐然的442次列车,即将“提前退场”。

那日凌晨,在442次列车刚出发后不久,尼日站的值班人员便照例准备向下一站报告列车的运行情况。然而,值班人员尝试了多次,却一直未能和下一站乌斯河车站取得联系。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因为当时中国铁路是采用铁路光缆信号联系,而铁路光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断掉的情况,但是一旦出现便意味着发生了巨大事故。

可是,就在不久前,与442次列车交汇的211次,还从那里安全地过来了,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这让尼日站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的不解。不过,与心中的不解相比,此时让尼日站的工作人员更为着急的是,他现在联系不上442次列车。因为在1981年时,中国的火车上绝大部分都没有配备无线通讯设备,而往来于山间隧道的442次列车更是经常会在途中与工作人员失联。现在,尼日站的工作人员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和等待,祈祷不是偶然,祈祷只是暂时的列车事故,等待着再一次听到442次列车的消息。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此时的422次列车和往常一样,稳定快速地向前行进着。车上的乘客也依旧沉浸在即将到达目的地、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的喜悦之中。火车即将驶入前方名叫奶奶包的隧道,此隧道的寓意就像奶奶对孙子无私的爱和照顾,然而,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温暖而美丽,可即将发生的事却是截然相反。

当442次列车驶入隧道后,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司机熟悉的铁路干线,而是一个又深又大的沟壑——利子依达山沟,里面漆黑空洞,就像是一个即将吞噬他们生命的深渊巨口。驾驶火车的司机王明儒,凭借自己的职业本能,在这一片黑暗中凭借着自己多年的驾驶经验拉下了一次又一次紧急刹车,以寄可以让火车停在轨道边,而不是冲下山坡,从而保护他们全车人们的生命。尽管王明儒的反应迅速,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依旧未能阻挡住这列火车的命运。

火车依靠其固有的强大惯性,如同飞奔的豹子一样跃出,与那骇人的“深渊巨口”距离不断缩短。火车上的人刚刚目睹了这可怕的一幕,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在火车上四散相撞。列车前方的司机和乘务员被列车内的各种物体砸伤,剧烈的疼痛使他们短时间失去知觉。然后,火车里亮如白昼的灯光瞬间全部熄灭,车厢陷入一片黑暗和尖叫声中。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顷刻间,车头急速坠落而下,伴随着呼啸的风声,第二节机车、第十三节行李车和第十二节邮政车,最后是第十一节、第十节和第九节也相继坠落。落入车厢被彻底摧毁,车厢里的很多人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当场死亡。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司机王明儒强忍着剧痛,在自己遭受猛烈的撞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旧在不断地紧急刹车,最终使得后面的几节车厢安稳地停了下来,只有紧连着第九节的第八节车厢侧翻在了隧道口。

在442次列车成功停下后,列车的运转长忍着身上的伤痛,冒着生命危险摸索着走出了漆黑的奶奶包隧道寻求尼日站的救援。当得知442次列车出事的消息后,尼日站与乌斯河站的站内人员紧急启动了救援活动,让剩余仍沉浸在恐惧中的人员得到全部获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少。这场灾难性的事故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275人的死亡和失踪,仍旧让人感到心悸。

意外还是计划?铁路无缘无故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除了巨大的损失之外,人们更应该反思和总结。首先要做的是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铁路不可能无缘无故断裂,一定要找到原因,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也有可能是工程质量有缺陷,铁路轨道桥梁使用多年后无法承受重量而导致损坏,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或者当时有中国的敌人故意想要破坏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两种理论各有各的道理,也有一定的依据和有利的推测。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但很快,这两种猜测都被否决了。第一,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当时最昂贵的材料,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质的工程师来设计和建造整条铁路。工人们也尽了最大努力,每个细节都打磨得完美无缺,不存在所谓的质量问题。当时,中国非常重视铁路交通建设,每一个步骤都经历数百次检查和测试。即使工艺上有瑕疵,也会及时修复保存。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由于质量引起的不良后果。

其次,当时确实有很多国家盯上了中国。美苏还处于冷战之中,都有拉拢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家的想法。当然了,如果中国倾向于哪一方,则对另一个国家造成威胁,这个国家想要找中国的事情,也很有可能。况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包容性格局使中国经济赶超了一些国家,其他国家对中国抱持敌视态度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仔细一想,我们的铁路工程质量非常好,要想摧毁一段铁路轨道并非易事,如果哪个国家真想做,只能用炸药,并且需要的炸药数量一定不能少,话又说回来威力大的炸药会产生很大的声音,附近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最重要的是勘探队在检查时没有发现爆炸物的痕迹,这意味着这种说法是无效的。而且,如果哪个国家真的摧毁我们的铁路成功,中国一定会追责到底,最终找出始作俑者。中国不会放弃,国际组织也会对此做出裁决,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冒这个风险来试图摧毁我们的铁路。

那么,以上两种可能性都被排除了,这场悲剧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经过调查组通宵达旦的努力,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利子依达山沟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大石头,调查组怀疑这是泥石流冲下来的。凭借着专业知识,经过严谨分析,调查组认为泥石流有着巨大嫌疑,只有大自然的力量才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以至于一段铁路轨道全部被打断。

但是当晚只有小雨,不可能引发泥石流,眼看事情越来越接近真相,线索又被切断了。秉承专业精神和负责到底的精神,为了给全国关注这件事的人们一个解释。调查组提出了无数的猜想,最终找到了这些石头的来源。当日,在利子依达沟源头,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山峰遭遇暴雨,引发山洪暴发,导致大规模泥石流下流。泥石流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路吸附着各种石头和沙子。一天下来,巨大的泥沙包裹着两层的巨石,400多吨的石块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向成昆线上的利子依达大桥将其击断。至此,事故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悲悯和反思,时隔多年,它依旧在诉说着历史
当事故发生以后,国家首先对受害者家属表示深切的遗憾和慰问,并给予了相应的赔偿措施,安慰人民,请求他们的理解。对于那些在生命最后时刻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伟大列车工作人员,也被国家给予了烈士的称号,并对家属进行了补偿。他们面对危险绝对的冷静,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行动,极高的驾驶技术和牺牲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经过15天的艰苦努力,在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下,铁路受损部分得到了修复和改善。虽然只是暂时的,但当务之急是保证铁路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另一条隧道也在开工建设,利子依达重新设计建设新的铁路,许多因素应该考虑并尽可能避免,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自从那次令人难忘的铁路事故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十年,或许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对此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概念,他们所了解的事故还停留在叙述和数据记录上。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尤其是亲身经历那场灾难并且幸运活下来的人,可谓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的记忆。

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不是废墟,而是壮观而漫长的利子依达隧道,这是对在那场悲剧中死去的人们的最高敬意。曾经使用次数最多的奶奶包隧道,现在已经破败不堪。走在那里,黑暗深邃而遥远的隧道,散落着碎片和一点泥沙,似乎可以感受到王明儒司机面对这种情况时的镇定,以及乘客的浓浓恐惧。现在仍然有牧民在周围放牧,成群的牛羊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地区带来了一些生机,也有一些桥墩被泥石流冲走,失去了主体,孤零零地立在地上。

无论如何,灾难终究会成为过去。为了不使它只是一个意外,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努力工作。现在新的利子依达隧道已经重建,成昆路线经过沟底山体,不会受到泥石流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样的灾难不会再发生了。很多铁路线都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改进措施远远不够。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并相应地改造和增建铁路质量。

面对这样的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悲痛怀念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学会反思,反思原因并且改正缺点。现在我国在建设铁路方面已经进步了很多,这些进步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上面,没有失败就不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每一次的成功背后,又是血淋淋的教训。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只能不断的向前摸索,争取把铁路工程建设得更加强大,足以抵挡一切外在的不利因素。

奇迹总是可以出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而这些奇迹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劳动经验的积累。面对铁路中空白或不完整的技术操作,我们的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行业履历书,为今天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劳动是最高尚的,尤其是那些为国家事业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劳动者,我们当铭记在心。虽然已经40年了,但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了祖国的基础设施事业奉献终身的人。未来的工人将不断消化前人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降低事故发生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这是对我们先人的尊重,也是对基层工作者的尊重。

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275人遇难,今天的进步是当年血的教训
成昆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者,它避免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原因,是设计师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勘探修改和不断的试验研究才最终决定的方案。直到今天,成昆铁路不仅仍在顺利地运营,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世界的最高标准,但是却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牢记,今日之中国铁路的巨大成就,都是在血淋淋的经验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只有不断完善、加强铁路设施建设,才是对先人最好的怀念,才是对中国铁路历史最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