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盗窃案频发,捕快迟迟不能破案,一名稚童发现了端倪
话说古时候在永州府零陵县,有一名稚童叫李一真。他出生在捕快世家,长大后也是要子承父业,做一名捕快的。他6岁便开始跟父亲李大彪学习武艺,同时还要背诵家传的一本破案秘籍《破案心得》。《破案心得》里第一条就是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李一真七岁开始,李大彪去破案,有时也会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在一旁学习。李一真颇为聪慧细心,有时还能给李大彪一些破案的建议。在李一真8岁那年,县城里连续发生了多起盗窃案。县城里的富户土豪们纷纷请求县令,要尽快破案。
县令把捕头李大彪叫到了书房,先是先训斥了他一顿。县令问道:“李捕头,为何迟迟不能破案?搞得城里的富户人心惶惶。”李捕头说道:“这伙盗贼十分狡猾,不是一般的江洋大盗。一般的江洋大盗在一个地方做了一两起案件,便会跑到另一个地方作案,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做多起案件的。
这伙盗贼在作案的时候干净利落,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他们每次作案时都是先把人全部迷晕了,才盗窃财物的,根本没人见过他们的身形样貌。他们盗窃的全是白银跟金子,对于古董字画,他们并没有盗。这也是他们非常狡猾的一点。
如果他们窃一些古董子画的话,肯定会通过黑市出售。这样的话我还能从黑市上找到一些线索,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他们。而他们只盗白银跟金子,这就让我们很难查了。因为白银跟金子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记,就算有印记,他们也可以毁掉印记,白银跟金子照样能够使用。
在第一个盗窃案发生起,我们已经在城门加强了检查。不管进城还是出城,我们都要检查一遍,可是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晚上我们在城里也加强了巡逻,可我们三班衙役加起来才一百多人。县城这么大,我们根本巡逻不过来,这就让盗窃有了空子可钻。
属下恳请大人调一些兵马进城加强巡逻,这就能防止盗贼再做案了。”县令怒道:“我是想听你,何时能破案的。不是想听你倒苦水讲废话的,我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再说了,那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你还想要我调兵进城,你知道调兵进城的开销多大吗?这笔开销你出吗?这些兵油子进城后,如果出点什么幺蛾子的话你负责吗?
所以说调兵进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尽快破案。看在你这几年跟随我,帮我破了不少案件的分上,我厚道一点,给十天时间破案。如果十天后你还破不了案,那我只能撤了你捕头的职务,到时候你可别说我不念旧情。好了,你下去赶紧想办法早点破案吧。”
李大彪说了一声遵命,便离开想办法去了。晚上的时候,李大彪在家吃饭眉头紧锁。李一真问道:“父亲,可是在为盗窃案的事情发愁。”李大彪说道:“正是,县令要为父十天内破案,可如今这案子一点头绪都没有。”李一真说道:“我分析,这盗贼应该一直就藏在县城内,且在县城里居住了有三年以上。
因为如果是新来的住户,县城里发生这么多起盗窃案,很容易就会被怀疑查出来,只有居住几年以上的才隐藏得深。他们盗了这么多的白银金子,不可能一直藏在县城里。而现在城门又检查得这么严,他们要想把银子正大光明的运出去。唯一的办法,那就是以商人的身份作为掩护。商人拿银子出去做买卖,那是很正常的。
孩儿建议父亲,商人带银子出城的,要做一下记录。然后再看一看哪一家的商人频繁拿银子出城。频繁带银子出城门的商人,可以暗中展开调查,这也是一个破案的方向。”李大彪说道:“这确实也是一个方向,我明天就让检查城门的衙役,好好做记录。儿子,还是你细心啊。不过不能骄傲,要多读读家传的《破案心得》。”
李一真说道:“孩儿知道。”李大彪吃过饭后,还要去巡逻。他巡逻了上半夜,等换班的人来值班后,他就回家休息了。他回家刚睡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听到门口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他起身打开门,见是县衙的衙役。问道:“大半夜的有何事啊?”
衙役焦急地说道:“李捕头,不好了,又有一家富户被盗了银子,而且这次是五千两白银。”李大彪闻言大吃一惊,说道:“马上带我去现场。”李一真在后面说道:“爹,我也想去看看。”于是李大彪带着儿子,一起来到了被盗银子的富户家里。
李大彪问道:“是谁先发现银子被盗了?”富户家里一位叫王二顺的家丁说道:“老爷在睡觉前,说他的一块祖传玉佩落在了自家的店铺里,叫我去拿回来。所以我就去店铺了,可等我从店铺回到府里的时候,发现府里的人都晕倒了。我连忙拿来凉水,把他们一个个泼醒。
老爷醒了以后,到放银子的库房查看,里面的五千两白银被人给盗走了。”李大彪又问一旁的捕快,道:“可曾派出人手四处搜索?”捕快回道:“已经派出去了,可是回来说没有什么发现。”李一真问家丁王二顺:“你从府里到店铺一来一回需要多长时间?”
王二顺回道:“不到半个时辰。”李一真说道:“父亲,你问一下案发的时候,你们有几队巡逻队,都在什么地方?”李大彪询问了一下身边的捕快后,说道:“当时巡逻的有三队人马。案发地这里是城中央,是你罗叔叔领队巡逻的。有一队人马在东城,另一队是在南城。”
李一真说道:“这样说来的话,盗贼的藏身地的应该是在北城或者西城。他们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银子运走,单用人手抬肯定跑不快,肯定用了马车。县城里的路都铺有青砖,他们就算把马蹄子都包上了布,也应该会发出一些声音的。父亲可以派人问一问通往北城西城的道路,旁边的住户。看看有没有谁的耳力好,听到动静的。”
李大彪闻言派出了衙役去询问。不多久,一个衙役回来禀报说道:“通往北城的路有几个住户,听到有滴滴的声响。”李一真说道:“如此可以断定,盗贼就藏身在北城。而且盗贼有马车,应该也是一富户,或以富户身份隐藏真实身份。”李大彪说道:“虽然缩小了范围,但还是很难查出谁是盗贼。”
李一真说道:“我明天去北城逛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翌日,李一真一个人来到了北城,四处游逛。看到了马府门前,有许多人围在一起。李一真挤进去看,才知道是马府的人在给穷人施粥。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说,马老爷真是一个大善人。
李一真没发现什么异常就离开了,继续四处闲逛。过了好久,李一真走累了,就坐在路边休息。恰巧,他看到在马府门前施粥的那个家丁经过,有一个乞丐问家丁施舍几文钱。家丁用手把乞丐推到,然后骂骂咧咧地说道:“臭乞丐滚一边去,别挡老子的道。”
之后扬长而去。李一真扶起了乞丐,还给了乞丐几文钱。马府家丁的行为引起了李一真的疑心。俗话说,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家丁。有什么样的家丁,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主子的德行。有很多人说马老爷是一个大善人,但如今马府的家丁却一点善心也没有,这事情很奇怪。
刚刚家丁推乞丐的那一个动作,很明显那个家丁是有武功在身的。于是,李一真就在马府附近溜达。他发现马府的家丁都脚步沉稳,下盘很稳都有武功在身。这让李一真联想到马府的人,会不会就是盗贼呢?晚上李一真跟父亲李大彪说,马府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盗贼。
李大彪说道:“这怎么可能呢?马老爷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而且马家搬来县里住了几年了,都没有发生盗窃案,盗窃案是最近才发生的。”李一真说道:“爹,你不是告诉过我查案子要敢于怀疑吗?而且不能被表象蒙了双眼。你如今只凭别人说他是大善人,你就勿略了他,不去怀疑他。你怎么知道他是真善还是假善?
你这是犯了查案的大忌,你应该好好再背一背家传的《破案心得》。我建议你暗中派人盯住马府的一举一动。”李大彪被儿子说红了脸,不过他觉得儿子李一真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派人详细调查马府,还有暗中盯住马府的人。
三天后,在城门检查的衙役向李大彪报告,带银子出门做生意最多的富户就是马府的人。李大彪终于认识到儿子李一真的怀疑可能是真的。李大彪开始亲自盯着马府的一举一动。一天晚上,李大彪发现马府的人穿着夜行衣出了门。李大彪带人跟了上去,发现马府的人在另一个富户家作案,当场把他们给捉住了,人赃并获。
原来马府这伙人就是盗窃贼。他们以前在另一个地方作下了案子,就来到县城居住,以大善人的身份作掩护。几年过后,见风平浪静了又开始作案。这伙盗贼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栽在一个8岁的稚童手里。这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