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成立,这是清王朝第一支也是最强大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据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记载,这支海军的实力达到了亚洲第一。然而,这支曾经雄踞亚洲第一的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中抱憾而归。
为何这支实力超群的舰队会不敌原本实力偏弱的日本舰队呢?
一、经费不足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北洋水师长期以来的经费不足。
早在北洋水师建设之初,军费的花销就大得惊人。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购买军舰以及枪支弹药的花费,再加上招募兵勇和建设港口码头等,总计在2000万两白银上下,对于当时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来说,北洋水师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打造了。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因此,这项巨大的花费遭到了当时的“清流”翁同龢的反对,偏偏翁同龢又是主管户部的官员。
在翁同龢的要求下,北洋水师后期不仅不能再添加新的军舰,甚至连已有舰艇的维护费用也举步维艰。
比如,由于北洋水师经费不足,许多在甲午海战前就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锅炉一直无法更换。
靖远舰中“锅炉汽管本皆旧朽,经此震动,多有渗漏”,主力舰艇尚且如此,其他军舰的情况想必也不甚乐观。
除了锅炉,北洋水师的燃煤也一直受困于经费不足无法取得理想进展。
原本供应北洋水师燃煤的开平煤矿有能力生产优质好煤,但由于北洋水师出价太低,开平煤矿只将劣质煤售与北洋水师。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长期的经费不足,导致北洋水师的装备落后老旧,火炮不齐,战斗力也随之直线下降。
二、内部矛盾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洋务派与其他同僚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北洋水师建设之初,李鸿章重用福建籍将领,因此北洋水师中大多数将领都是福建人,这支海军几乎成为了福建人的“嫡系部队”。
后来,李鸿章不希望福建籍军人一家独大。于是,公元1879年,李鸿章将丁汝昌调入北洋水师,后来又让丁汝昌担任提督。
此后,直至甲午海战前,福建籍军人和非福建人军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内部矛盾。福建籍军人组成“闽党”,逼走了英国教习,又与丁汝昌明争暗斗。
而丁汝昌也毫不示弱,一方面安排淮军吴敬荣担任管带,一方面安插亲信,试图摆脱闽党的掌控。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除了水师内部,水师与陆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甲午战争中,陆军守将戴宗骞和水师的丁汝昌彼此意见相左,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两人干脆不商量了,各打各的,导致战争中水陆兵马无法很好的协调配合。
不仅北洋水师和友军有同事矛盾,就连朝堂上也有这个问题。
代表北洋洋务派的李鸿章和代表清流派的翁同龢之间的关系也是日益恶化,而翁同龢又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结果导致光绪向着老师对于北洋防务多有干预。北洋水师作为李鸿章的“嫡系”也受此牵连多有打压。
三、日方情况
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日本在甲午前为“赌国运”大量提升了军事力量。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受经费不足影响,已无法采购新式舰艇。而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取得制海权却大量采购新军舰,使中日的海军力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比如,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上百门新式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
而日本快速巡洋舰的表现也同样亮眼,其航速比北洋水师的老式舰艇快上许多。
双方交战时,北洋水师舰队还在变换队形,而日本联合舰队已凭借其快速巡洋舰的航速完美的占了先手。
因此,甲午海战并非如一些清流所说“战场指挥人员贻误战机、昏庸无能”,而是北洋水师在长期受打压经费不足的不利情况下,恰逢日本大力发展海军,导致原本军事实力领先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时从总吨位、火炮配置、航速等各方面全部落后于日本舰队。
虽然北洋水师官兵全力迎战,仍不免甲午之败,可以说是“非战之罪”了。
参考资料:《李文忠公奏稿》、《筹办夷务始末》
这些名震天下的将领,却因朝廷的瞎指挥而战死沙场
被节俭拖垮的大清国:新疆驻兵六千,鸦片战争后赔个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