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汉半路避雨,见妇人热情款待,他掏出竹条逃过一劫

民间故事:老汉半路避雨,见妇人热情款待,他掏出竹条逃过一劫明朝万历年间,济南府历城县有一个老汉叫周永贵,他做了一辈子篾匠,手艺精湛,在当地一带,很难找出比他手工活更好的篾匠了,因此来找他编筐的人从城东排到了城西。周永贵这一生凭着手艺吃穿不愁,不过说起来却是一个命苦的人。他三十多岁时,娶了妻子黄氏,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周山。本来一家三口有吃有穿,生活应该平淡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周老汉刚过完四十岁生辰,儿子周山才八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成了孤家寡人。那一年,周永贵去人家干活了,家里只有妻子黄氏和儿子在家中。在晌午的时候,黄氏正在家中做饭,突然听到“噗通”一声,她慌忙跑出去一看。邻居李婶喊道:“快来人啊,孩子落水啦……”...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老汉去砍柴,山上发现母蛇难产,相助之后喜获一桩姻缘

民间故事:老汉去砍柴,山上发现母蛇难产,相助之后喜获一桩姻缘明朝嘉靖年间,天台山石梁镇有一个几百年历史的山中古村叫迹溪村,溪水从华顶山流下,穿村而过,据说曾有汉代隐士高察到此,留下一个美丽的传说。迹溪村位于石梁镇以西,村民们大多数都是靠上山砍柴,下溪摸鱼为生。如果砍得柴多,鱼也吃不下,他们就会拿着去镇上换些生活用品来。在迹溪村有个周老汉,他本名叫周伯通,据说是他小时候,一位路过这里的道士给他取得。周伯通从小父母过世,他是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因此性格有些顽皮,经常在外面惹是生非,八岁的时候就成了村里的“孩子王”。不过,周伯通顽皮归顽皮,干活非常勤快,且做什么事都有分寸。村里那些孤寡老人,每次需要...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女子出嫁,见新郎下马十分异常,阿婆:钻进轿子里别出来

民间故事:女子出嫁,见新郎下马十分异常,阿婆:钻进轿子里别出来明朝时期,嘉兴府桐乡县有一个女子叫林乔儿,她刚出生时家里富裕,同龄的伙伴都喜欢找她玩。八岁那年,家里落魄了,以前身边围着的那些人都离她而去,只有家里做饭的李阿婆对她不离不弃,经常陪她玩,逗她开心。林家以前是做盐商的,在桐乡县是高门大户,当初李阿婆走投无路在街上乞讨时,刚巧林乔儿路过,递了一个馒头给她。李阿婆为了报恩,她来到林家做厨娘,林老爷让她试着烧了一道菜,没想到味道出乎意料,林家人都爱吃,于是就让她留了下来。林乔儿小时候,父母对她管教极严,虽是一个女孩,但是琴棋书画样样得学。每次她哪里做得不好,被父亲打了手心,都会跑到李阿婆那里...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光棍夜归,遇到蟒蛇撞坟,蟒蛇:快帮忙,坟中是你儿子

民间故事:光棍夜归,遇到蟒蛇撞坟,蟒蛇:快帮忙,坟中是你儿子明朝年间,安县下张村有个叫姜田的男子,他长得高高大大,虽然经常上山砍柴,可皮肤白白的,看上去甚至有几分清秀,大家都说姜田怎么都不像是个山野村夫,倒是有几分似县城的公子哥儿。他的外表虽然和公子哥儿像,可实际的条件和县城的公子哥儿可差远了,能称得上是公子哥儿的好歹家里有个当员外的爹,手上是有资产的,穿着华丽,而到了姜田这里,衣服破破烂烂不说,更是家徒四壁,村里人人都有田,而他只能每天住着茅草屋,每年丰收的时候帮村民们收稻子挣几个小钱,倒不是村民小气,实在是他们自己也没什么钱,能顾得上姜田都已经不错了。姜田从小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他的爹爹...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父子树下躲雨,看到两人下棋,父亲拿出小刀:还不看招

民间故事:父子树下躲雨,看到两人下棋,父亲拿出小刀:还不看招明朝年间,安县马头村有个叫吕林的男子,他由于家境贫寒,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娶上媳妇,这个媳妇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表妹林氏,本来表妹是不愿意嫁给他的,也嫌他一把年纪还一事无成,可偏偏表妹嫁人之后,丈夫不出三年就死了,婆家的人都说表妹克夫,连个孩子也没生,就将她赶回了娘家。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被赶回娘家的女儿,传出去都丢脸,表妹的家人到处找人想将她给嫁出去,可找了半天都没有人接手,最后就将目光锁定到了吕林的身上,林氏哪里看得上吕林,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可是家里没有一个人理她,就算她死了也没有人在乎,家人只在乎面子,一个女儿而已,死了...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商人乘船救水蛇,休息时水蛇托梦:下个渡口千万别下船

民间故事:商人乘船救水蛇,休息时水蛇托梦:下个渡口千万别下船明朝年间,安县青南村有一户姓涂的人家,当家的是涂老汉,涂老汉的家里有田有房,在村里的生活也还不错,因此年轻的时候就只顾着玩,父母让他不要只顾着玩,先娶个媳妇再说,可他仗着自己家里有点小钱,还很年轻,根本就听不进去,结果三十多了,和他差不多大的同村人,孩子都能上街打酱油了,他每天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家都喊他小涂,现在三十多了,年龄一下子就上来了,人家都开始喊他涂老汉了,他自己也开始着急了,让父母帮他找个媳妇,母亲刘氏没好气地说道:“让你早点成亲,早点成亲,现在知道急了,你叫我到哪里给你找个好姑娘,早干嘛去了。”以前涂...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书生回乡探父,被车夫扔在半山腰,书生赶紧鞠躬致谢

民间故事:书生回乡探父,被车夫扔在半山腰,书生赶紧鞠躬致谢明朝年间,安县北际村有个叫莫非云的男子,他的母亲生了他之后就难产而死,父亲莫老汉一边要给妻子做法事,一边还要照顾刚刚出生的孩子,可以说是喜事和丧事都碰到了一起,莫老汉的心里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办完妻子的丧事之后,莫老汉就开始了一个男人照顾孩子的日子,他不会照顾,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便去隔壁找李婶请教,李婶教他如何换尿布,如何抱孩子,什么时候喂饭,该如何喂饭。看着莫老汉在一旁学着照顾孩子笨拙的样子,李婶便开口道:“小莫啊,不是婶子说你,你有时间来我这学怎么照顾孩子,你还不如再去找个媳妇,让那个新娶的媳妇给你看着孩子,你去种地,等这孩子再...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木匠半夜回家,被妇人拦去修床,他撒出一把盐救了自己

民间故事:木匠半夜回家,被妇人拦去修床,他撒出一把盐救了自己明朝万历时期,阳城县有一个手艺精湛的老木匠叫马振福,他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马风,马云,马霜。马风和马云只相差两岁,那时候家里穷,马老汉就没让他们读书,只教了他们做木工活。本以为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有门手艺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却没想到这两个儿子命短,在一次出去干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马老汉和妻子孙氏知道这个消息后,哭得撕心裂肺,两个大活人无故消失,肯定是凶多吉少了。只是他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寻到半点踪迹,就连县老爷也派人将回家的那条路掘地三尺,最后依然毫无所获。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要说马老汉为人处世非常善良热心肠,和乡邻之间的关系...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刽子手借宿,见妇人鞋上锈字有蹊跷,他悄悄抽出了断刀

民间故事:刽子手借宿,见妇人鞋上锈字有蹊跷,他悄悄抽出了断刀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吴县有一个刽子手叫叫赵勋,他自幼父母便过世,是养父赵屠夫将他培养成人,后来当地的张县令见他一身孤胆,武艺也不错,便招他做了县衙的刽子手。刽子手也称行刑者,在古时候是官府中最低等的衙役,一种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当官府抓到朝廷钦犯,在行重刑时,都需要请刽子手来执刀。虽说看上去是手起刀落就能解决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营生。当初赵勋被张县令挑选为县衙的刽子手,也是经过了长时间锻炼,等到心志和手法娴熟后才正式走上刑场。这一天,赵勋从家里出门正要去刑场,养父赵屠夫却一把拉住他说道:“孩子,今天上刑场的那个犯人你不能杀。”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木匠吃喜宴,新娘子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

民间故事:木匠吃喜宴,新娘子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北宋宣和年间,改歙州为徽州,下领六县,治所就在歙县。在歙县境内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后来被人们称作“中国牌坊之乡”。在歙县石门乡有一个叫李明德的木匠,他手艺精湛,而且才华横溢,每次给东家干完活,还会送一幅字给对方,因此在附近一带深受欢迎。据说,李明德做木匠以前是个秀才,本来是要走仕途当官的,后来因为父母过世,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只好弃笔从工,跟着村里刘老汉后面做了一个木匠。木匠这一行,做学徒是最吃苦的,要足足做满三年学徒,师父才会真正领你进门,因此木艺界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李明德做学徒时,刘老汉待他...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