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木匠半夜回家,被妇人拦去修床,他撒出一把盐救了自己

民间故事:木匠半夜回家,被妇人拦去修床,他撒出一把盐救了自己明朝万历时期,阳城县有一个手艺精湛的老木匠叫马振福,他共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马风,马云,马霜。马风和马云只相差两岁,那时候家里穷,马老汉就没让他们读书,只教了他们做木工活。本以为两个儿子长大以后,有门手艺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却没想到这两个儿子命短,在一次出去干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马老汉和妻子孙氏知道这个消息后,哭得撕心裂肺,两个大活人无故消失,肯定是凶多吉少了。只是他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寻到半点踪迹,就连县老爷也派人将回家的那条路掘地三尺,最后依然毫无所获。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要说马老汉为人处世非常善良热心肠,和乡邻之间的关系...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刽子手借宿,见妇人鞋上锈字有蹊跷,他悄悄抽出了断刀

民间故事:刽子手借宿,见妇人鞋上锈字有蹊跷,他悄悄抽出了断刀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吴县有一个刽子手叫叫赵勋,他自幼父母便过世,是养父赵屠夫将他培养成人,后来当地的张县令见他一身孤胆,武艺也不错,便招他做了县衙的刽子手。刽子手也称行刑者,在古时候是官府中最低等的衙役,一种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当官府抓到朝廷钦犯,在行重刑时,都需要请刽子手来执刀。虽说看上去是手起刀落就能解决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营生。当初赵勋被张县令挑选为县衙的刽子手,也是经过了长时间锻炼,等到心志和手法娴熟后才正式走上刑场。这一天,赵勋从家里出门正要去刑场,养父赵屠夫却一把拉住他说道:“孩子,今天上刑场的那个犯人你不能杀。”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木匠吃喜宴,新娘子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

民间故事:木匠吃喜宴,新娘子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北宋宣和年间,改歙州为徽州,下领六县,治所就在歙县。在歙县境内丘陵起伏,溪谷纵横,后来被人们称作“中国牌坊之乡”。在歙县石门乡有一个叫李明德的木匠,他手艺精湛,而且才华横溢,每次给东家干完活,还会送一幅字给对方,因此在附近一带深受欢迎。据说,李明德做木匠以前是个秀才,本来是要走仕途当官的,后来因为父母过世,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只好弃笔从工,跟着村里刘老汉后面做了一个木匠。木匠这一行,做学徒是最吃苦的,要足足做满三年学徒,师父才会真正领你进门,因此木艺界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李明德做学徒时,刘老汉待他...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郎中去接生,路上遇见母蛇难产,他举手之劳却救了自己

民间故事:郎中去接生,路上遇见母蛇难产,他举手之劳却救了自己明朝嘉靖年间,清平县康庄镇有一家百年老字号医馆,郎中姓李,今年已有六十出头。他心地善良,一生救人无数,被当地人叫做“活神仙”。据说李郎中年轻时候是个木匠,手艺非常精湛,经常被大户人家请去做活。后来有一次他干活回家,发现妻子难产,等他将接生婆请来,对方见情况棘手,怕坏了名声不肯施救,最后妻子难产去世,连肚中的孩子也没有保住。从那时候起,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学医,做一个悬壶济世的郎中,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清平县这一代的乡亲们都知道李郎中心善,给穷人治病经常不收钱。不过,那些妇人生孩子,很多还是不愿意去请一个郎中来接生,毕竟书上都说了“男...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嫌弃丑妻,一次土匪进村抢掠,他发现丑妻竟是公主

民间故事:男子嫌弃丑妻,一次土匪进村抢掠,他发现丑妻竟是公主明朝万历年间,梅山镇龙口村有一个自视清高的书生叫王伦,他出生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却屡次参加科举未中,最后生活过得穷困潦倒,人到三十还未娶妻。王伦的父亲王石曾是龙口村第一个秀才,那时候王家在村里还算是富裕人家。只是王石身体多恙,在村里教了几年书,便一病不起,终日只能在床上度日。王伦从小被父亲严加管教,希望他将来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天不遂人愿,王伦连续几年参加县试都未中第,因此只能被称为书生。天下哪个父亲不想自己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要说王伦读书不用功倒也不是,他五岁就能倒背《四书五经》,九岁便可以作诗,其水平连父亲王石也...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墓地却被大蛇霸占,道士说它是在救你们

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墓地却被大蛇霸占,道士说它是在救你们明朝天启年间,清平县往二十里处有个湾水村,村子与四村相邻,东临曲江村,西接王司公村,南靠里仁村,北通洪溪村。这几个村子地处中低山区,山脉连绵起伏,这里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木头搭建,因此住在这里的村民都会做一些木匠的手艺活。张耳就是湾水村人,他祖上几辈都是建造师,在那个时候也叫大匠,和传统的木匠是有区别的。木匠一般负责施工建造,而大匠就是那些古建筑背后的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勾画出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房屋。中国第一位建筑师便是有巢氏,他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当年因为人少而禽兽众,所以为了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便教子民构木为巢以...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娶亲,发现妻子喜欢吃鱼,他半夜撒网竟捕到金鲤鱼

民间故事:男子娶亲,发现妻子喜欢吃鱼,他半夜撒网竟捕到金鲤鱼春秋战国时期,成武县位于太行山与沂蒙山脉构成的狭道之中,附近有东渔河、万福河、大沙河三条黄河支流。因此这里的人世代都靠打鱼为生,日子虽说不富裕,但只要手脚勤快一些,衣食倒也不愁。在成武县有个孙老汉,他勤劳朴实,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河边捕鱼,练就了一手撒网的好本领,每次收网都不会落空。有人说孙老汉聪明,善于投机和钻研,每次捕到鱼再撒网时都会在渔网里留一条鱼。别人问为什么这样做,孙老汉说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捕鱼也得给这些鱼留一线生机。其实我们都知道孙老汉说的是玩笑话,他之所以放一条鱼回去,大概是因为用这条鱼引诱其他鱼过来。这个道理就像老一辈...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错杀家中黑狗,夜里黑狗托梦:多谢主人救命之恩

民间故事:男子错杀家中黑狗,夜里黑狗托梦:多谢主人救命之恩明朝万历年间,成都府灌县往西南方向有一座青城山,在青城山脚下住着一个猎户叫杨勋,他长相高大,外表粗狂,内心却是一个真挚善良的人。离青城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白石村,村里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如今剩下的青年壮汉不多了。不过自从杨勋来到这青城山后,白石村的境况才有所好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白石村的村民靠山吃山,那些青年壮汉常年在山中打猎,起初都是满载而归,可是外山猎物少了,再往深山去,就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次那些打猎的人进了深山都是有去无回,开始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深山里逃出了一个猎户叫马二宝,他对白石村的村民...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儿子嫌弃父亲是乞丐,不让进家门,父亲只好亮出真身份

民间故事:儿子嫌弃父亲是乞丐,不让进家门,父亲只好亮出真身份明朝时期,安庆府怀宁县有一个富商叫薛志,家里几代人都是开绸布庄的,因此积攒了万贯家财,成为怀宁县的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自从妻子病故后,薛志一直忙于生意没有续弦,因此到了四十岁还是孤家寡人。人到中年的薛志,开始有些焦虑,纵使自己富甲一方,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可是等他百年之后,依然是尘归尘,土归土,谁来继承自己的家业呢?想到这些,薛志开始放下生意,将布庄和店铺都交给自己最信任的马六去打理。马六是六岁那年逃难来到怀宁县,在快要饿死的时候被薛志所救。他本名叫马猴儿,薛志嫌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给他取名为马六。自从薛志认了马六做干儿子,他的生...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准备睡觉,邻村妇人半夜敲门,妇人说快躲到猪棚里

民间故事:男子准备睡觉,邻村妇人半夜敲门,妇人说快躲到猪棚里明朝嘉靖年间,太湖县天华镇往西二十里处有一个平岭村,今天村里非常热闹,因为村口来了一个叫赵四的补锅匠,他的吆喝声把村里那些妇女都招了过来。赵四补锅的手艺传承他的爷爷,常年都在外面走村串巷地谋生活。经常会看到他挑着一副旧担子,一头是一方矮小的风箱,另一头是一只粗涩的竹筐,然后在竹筐里放两三把锤子、几斤煤块,还有一堆碎铁片和四五块手掌大的碎布。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东西,对于一个补锅匠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安身立命的家伙,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到了村里需要吆喝才能告诉乡亲们补锅匠来了,于是赵四一只手拿一个脸盆,另一只手拿一截小木棒,边走边“砰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