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如果慈禧把银子来建设海军,那甲午战争能赢吗#
甲午战争是中国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的又一次惨败。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争里,清朝军队在陆战和海战两条战线都失败了。曾经让清朝引以为豪的北洋水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战后,清朝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不但割让土地,还赔偿了2.3亿两白银。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在甲午战争里,北洋水师的失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多年以后,有人提出一个设想: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是不是就能够打赢甲午战争?
其实,慈禧太后在打造北洋水师这件事上,是舍得花钱的。
在清朝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启动了轰轰烈烈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既然要“自强”,就必须像英法列强那样,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清朝上上下下都卯足一股劲打造北洋水师,基本做到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我们知道,那时候清朝的财政状况千疮百孔、入不敷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每年拿出400万两银子,拨付给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海防建设的费用。南洋水师高风亮节,放弃了200万两银子,因此北洋水师每年获得了400万两银子建设费用。
清朝在组建北洋水师那几年,每年财政收入约6000万两白银。400万两银子,占据全部财政收入的6.7%。这样的比例,是很高的。
不仅如此,从1886年起,清朝除了每年拨付400万两银子外,还通过刚刚成立的海军衙门,每年将各省海防捐款、福建造船余存洋款、户部库所存神机营息借洋款等款项全部充作北洋水师军费,这笔费用大约有200万两银子。从1885年到1895年,光是海军衙门就为北洋水师筹集、划拨了2000余万两银子。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造一支现代化舰队,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法国、美国等极少数国家,能够拥有一支现代化舰队。积弱积贫的清朝能够拉出这样一支舰队,可以说已经穷尽手段、想尽办法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其实没有必要更多地指责慈禧太后,说她舍不得花钱投入到北洋水师上。
退一步讲,就算慈禧太后能够像英国、法国、美国一样,财大气粗地打造北洋水师,就能在甲午战争里打赢日本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了武器装备上,清军在战略意识、战术部署、官兵素质、组织制度等各方面都落后于日军。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最高指挥官是李鸿章。李鸿章又对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负责。他们3人对这场中日大决战负责。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具备战略意识——虽然大家都清楚,这场战争的到来不可避免。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甲午战争爆发前后,他们既没有意识到朝鲜半岛的战略意义,也没有考虑到以舰队决战来获得制海权,更谈不上制定一套周密的作战计划,面对有备而来的日军,自然是处处被动挨打。
清军在战术部署上,也是一塌糊涂。虽然北洋水师和淮军都是李鸿章一手创建,但两者之间没有配合作战的惯例,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各自为战,很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
比如,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后,就按照李鸿章、丁汝昌的命令,龟缩到威海卫港口,绝不出海迎战。这样一来,清军陆军就失去了海军的保护,变成了孤军奋战,轻而易举地被日军打败。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再比如在威海卫海战时,日军首先在荣成登陆,占领了威海卫周边的南帮炮台,调转炮口炮击躲在威海卫港口内的北洋水师,迫使其投降,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
清朝军队官兵素质,也是远远低于日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出身,在海军方面是“门外汉”。淮军将领左宝贵、叶志超等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指挥打仗全靠长辈、同僚的言传身教,或者自身经历的积累。北洋水师中许多士兵从没读过书,不识字,充其量学习过一些队列和操法。
如果慈禧太后舍得花钱投入北洋水师,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北洋水师没有建立一套近代化的军事制度、组织,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没有建立后勤保障系统,行军布阵竟然还在沿用着明朝戚家军的制度。由于派系争斗,北洋水师内部矛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一部分清军英勇作战发挥的作用。正如战后日本人总结的那样:“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就算慈禧太后再投入几千万两白银,给北洋水师购买最先进的舰船,也无法扭转甲午战争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