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赶考奇案

 

民间故事:赶考奇案

在北宋时期,潮州潮水县孝廉坊铁邱村,住着一位名叫李民的秀才。李民自幼勤奋研读儒家经典,满怀抱负。

他的妻子王氏,容貌秀丽且性情贤淑,还为他生下了一个三岁的儿子,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温馨。

一日,李民听闻开封即将举行科举考试,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便与妻子商量着前去赶考。

王氏面露担忧之色,说道:“咱们家本就贫寒,孩子又这般年幼,你若去了,我和孩子可如何是好?”李民满怀憧憬地回应:“我多年苦读,就盼着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博个好前程。既然你在家无人照料,不如我们一同前往。”

于是,夫妻二人收拾行囊,带着孩子踏上了前往开封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早出晚归,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开封城,在王婆的客栈住了下来。次日,李民梳洗完毕,用过饭后,便带着妻子和孩子进城游玩,想放松一下旅途的疲惫。

正当他们漫步街头时,突然听到一阵威严的喝道声,夫妻二人赶忙退到一旁避让。只见一位骑着高头大马、气势不凡的侯爷缓缓而来,此人正是当今皇后的兄长,赵国舅。

赵国舅一眼便瞥见了貌美的王氏,顿时心生邪念,当即指使手下的衙役将李民请到府中叙话。李民一听是国舅有请,心中虽有些忐忑,但也不敢违抗,只好带着妻子随衙役进入了赵府。

赵国舅亲自出门迎接,一番客套后,宾主分坐,询问起他们的来历。李民如实告知自己是前来赶考的书生。赵国舅听后,脸上露出虚伪的笑容,先是让丫鬟将王氏带到后堂款待,随后便吩咐下人摆上丰盛的酒席,亲自向李明劝酒。

李民不胜酒力,很快便被灌得酩酊大醉。之后,赵国舅暗中指使手下,将李民扶到偏僻之处,用麻绳残忍地绞死,就连那无辜的三岁孩童也未能幸免,惨遭毒手。

可怜李民满腹才学,还未来得及施展抱负,就这般含冤而死,如同一场虚幻的美梦破碎。

王氏在后堂久等丈夫不归,便出来想一同回客栈。赵国舅却假惺惺地骗她说:“你丈夫饮酒过量,已被扶到房里休息了。”王氏心中隐隐不安,坚持不肯出府,一心盼着丈夫醒来。

直到黄昏时分,赵国舅才让丫鬟告知王氏,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并威逼她做自己的夫人。王氏听闻此言,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一心求死。赵国舅见她坚决不从,便将她囚禁在深房之中,还命丫鬟不断地劝说她屈服。

此时,包拯刚从边庭犒劳三军归来,回朝复命后正返回府中。当他路过石桥边时,马前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久久盘旋不散。

包拯心中一动,暗自思忖:这其中必定隐藏着冤屈之事。于是,他派遣手下的张龙、赵虎跟随这阵风,探寻其去向。张龙和赵虎领命后,顺着风一路追寻。

那阵风径直吹到了赵国舅的豪华府邸才停了下来。二人抬头望去,只见四周高墙环绕,中间的大门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有人看者,割去眼睛。用手指者,砍去一掌。”两人见状,心中一惊,赶忙回去向包拯禀报。

包拯听后,怒不可遏,说道:“这又不是皇宫,他怎敢如此嚣张跋扈!”于是,他亲自前往查看,果然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宅院,却不知是何人所有。包拯让衙役去询问一位老者。

老者战战兢兢地禀报:“这是皇亲赵国舅的府邸。”包拯皱了皱眉头,说道:“就算是皇亲,也不该有如此奢华的宅院!他不过是个国舅,建这般气派的府第意欲何为!”老者长叹一声,说道:“大人若不问,小老儿实在不敢说。这赵国舅权势滔天,比皇上的威严还盛。谁要是得罪了他,就会被戴上沉重的铁枷。哪家的女子生得美貌,就会被他强行抢去奸污,若女子不从,便会被残忍打死,不知已有多少无辜之人丧命于他之手。最近府里因为害的人太多,大白天都闹鬼,国舅住不下去,如今全家都搬到别处去了。”

包拯听后,赏了老者一些钱财,便离开了。回到衙门后,包拯吩咐张龙、赵虎去将马前旋风中的冤魂招来作证。

二人出了门,正发愁不知如何是好,到了晚上,便在赵府门口大声呼喊:“冤鬼到包大人衙门去。”

忽然,一阵风起,一个冤魂手抱着三岁的孩子,跟随他们来见包拯。

那冤魂披头散发,浑身血迹斑斑,将自己前来赶考,却被赵府谋害,尸体被抛入后花园井中的悲惨遭遇,从头到尾详细地诉说了一遍。

包拯又问:“既然你妻子还在,为何不让她来告状?”冤魂李民哭诉道:“妻子被他带到郑州已有三个月,如何能见到您为我申冤呢?”包拯安慰道:“你先去吧,我定会为你主持公道。”说完,冤魂如同来时一般,化作一阵风消失了。

第二天,包拯升堂理事,召集衙役吩咐道:“昨晚冤魂说,赵府后花园的井里藏着千两黄金,谁要是肯下去取,就分给他一半。”张龙和赵虎两个衙役回禀说愿意前往。他们被吊下井后,摸到了一具死尸,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回衙门向包拯禀报。

包拯说:“我不信,就算是尸体也要捞上来查验。”二人又被吊下去,将尸体打捞上来,抬进了开封府衙门。包拯让人把尸体放在东廊下,又询问衙役赵国舅搬到何处去了。衙役回答说:“现在搬到狮儿巷内了。”

包拯立刻让王朝、马汉准备了羊和酒,前往赵府祝贺。包拯到了赵府,大赵国舅正在朝廷尚未归来,他的母亲老夫人见包拯前来,顿时大发雷霆,责怪包拯不该贸然前来送礼。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包拯被老夫人羞辱了一番,正要回府,恰好遇到大赵国舅回来。大赵国舅见到包拯,赶忙下马与他交谈了许久,得知包拯是来祝贺却被母亲羞辱,连忙赔礼道歉说:“请包大人别见怪。”

二人告别后,大赵国舅回到府里,心中十分忧虑,对老夫人说:“刚才包大人遇到我,说他是来向您贺礼的,却被您羞辱走了。如今二弟做下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要是被包大人知晓,他的性命可就难保了。”

老夫人却满不在乎地笑着说:“我女儿可是正宫皇后,还怕他包拯不成?”大赵国舅忧心忡忡地说:“如今皇上要是有过错,包大人都毫不畏惧,他岂会惧怕皇后?不如写封信给二弟,让他把那个秀才的妻子也杀了,以免后患无穷。”老夫人听后,觉得有理,便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郑州。

二赵国舅收到信后,虽有些无奈,但也不敢违抗兄长的命令,只好用酒将王娘子灌醉,手持利刃正要进房杀她。然而,当他看到王娘子的面容时,心中突然有些不忍,便走出了房间。

正好遇到院子里的张老头,便将此事告知了他。张老头说:“国舅要是在此处杀了她,那冤魂必定不会消散,日后定会前来作祟。我家后花园有口古井,深不见底,不如将她推下井去,岂不一了百了。”

二赵国舅听后,觉得此计甚妙,便赏了张老头十两银子,让他将王氏捆绑起来,抬到花园。其实,张老头心地善良,有心搭救王娘子,便一直等待她苏醒。

不一会儿,王氏渐渐苏醒过来,哭着向张老头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张老头听后,十分同情她,便偷偷打开后门,将那十两银子交给王氏作为路费,让她前往开封府找包大人告状。

王氏感激涕零,拜谢后便出了门。她一个深闺女子,独自一人要如何才能顺利到达开封府呢?或许是她的悲惨遭遇和满腔怨气感动了上苍,太白金星化作一位老翁,一路引领她来到开封府,随后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王氏又惊又喜,抬头一看,正是之前住过的王婆客栈门口,便走了进去投宿。王婆认出了她,王氏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王婆听后也不禁潸然泪下。王婆说:“今日五更,包大人去行香,等他回来,你可拦住马头告状。”

王氏请人写好状子,走到街上,正好遇到一位官员路过,便急忙拦住马头喊冤。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位官员并非包大人,而是大赵国舅。

大赵国舅看到状子后,大惊失色,立刻给她定了个冲撞马头的罪名,当场用棍子将王氏打昏,还搜出她身上的十两银子抢走,将她的“尸体”扔在了偏僻的小巷里。

王婆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查看,发现王氏还有一丝气息,连忙将她抱回客栈救醒。

过了两三天,打听到包大人从门口经过,王氏赶紧跪到马前喊冤。包拯接过状子,让衙役将王氏带到府里东廊下认尸,王氏一眼便认出,那正是自己的丈夫。包拯又将客栈老板王婆拘来询问,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审得清清楚楚。之后,包拯让王氏到后堂休息,打发王婆回客栈。

包拯心想:必须先将大赵国舅捉拿归案,再做下一步打算。于是,他假装生病卧床不起。皇上听说包拯病了,便与群臣商议前去探望。

大赵国舅上奏说:“陛下,让微臣先去探视,陛下再去也不迟。”皇上同意了。第二天,消息传到包府,包拯吩咐众人做好准备。等大赵国舅到府前下轿,包拯出府将他迎到后堂坐下,寒暄慰问一番后,便叫人摆酒。

酒过三巡,包拯起身说道:“国舅,我前几日收到一张状纸,有人状告丈夫和儿子被人打死,妻子被人霸占,后来妻子逃到开封,又被仇家打死,幸好被王婆救醒,又到我这里告状,我已受理此案,正想请国舅一同商议,不知这作恶之人究竟是谁?”

大赵国舅听后,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这时,王氏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哭着指着大赵国舅说:“打死我丈夫和儿子的就是这个人!”大赵国舅色厉内荏地大声喝道:“你无故诬陷人,该当何罪?”

包拯大怒,命令衙役将大赵国舅抓起来,脱掉他的官服,戴上长枷关进牢里。包拯担心消息走漏,便关上府门,将大赵国舅带来的随从也一并抓了起来。

包拯又开始谋划如何捉拿二赵国舅,他写了一封假家书,从大赵国舅身上搜出印章盖好,派人连夜送往郑州,说老夫人病重,让二赵国舅速速赶回。二赵国舅看到信,认出是兄长的印章,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开封。

还没到府里,就遇到了包拯,被包拯请到府中叙话。喝了三杯酒,二赵国舅起身说:“我兄长有信来,说老夫人病重,我改日再向您请教。”这时,厅后突然走出王氏,跪下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二赵国舅一见王氏,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包拯立刻让人将他抓起来,也用枷关进牢里。

国舅的随从将消息告知了老夫人,老夫人惊慌失措,急忙进宫去见皇后,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皇后向宋仁宗奏明此事,仁宗却没有受理。

皇后心急如焚,私自出宫来到开封府,想为二赵国舅求情。包拯严肃地说:“国舅已犯下滔天罪行,娘娘私自出宫,明日我便向圣上奏明。”皇后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又回到宫中。

第二天,老夫人向仁宗上奏,仁宗无奈之下,派众大臣到开封府劝和。包拯料到他们会来,吩咐衙役出示告示:各位大臣都有自己的衙门,今日只要有人进府,就与国舅同罪。

众大臣听说后,谁也不敢贸然进府。皇上知道包拯铁面无私,绝不会轻易放过国舅,但老夫人在金殿上苦苦哀求,皇上只好亲自前往开封府。

包拯上前迎接圣驾,咬了三口玉带奏道:“如今又非祭祀天地、劝勉农事之时,圣上随意出朝,恐预示着天下将有三年大旱。”

仁宗无奈地说:“朕此次前来,是为了二皇亲之事,看在朕的面子上,就饶了他们吧!”包拯坚决地说:“既然陛下要救二皇亲,下一道赦文即可,何必劳您亲自前来?如今二赵国舅罪恶深重,如果不按照我的判决处理,臣情愿交还官职,回家务农。”仁宗见包拯态度坚决,只好回宫。

包拯命令从牢里押出二赵国舅,送往法场处决。老夫人得知后,又进宫哀求皇上降赦书救二赵国舅。皇上同意了,立刻颁布赦文,派使臣到法场。包拯跪着听宣读,赦文只赦免开封的罪人以及二赵国舅。

包拯说:“天下百姓皆为皇上子民,犯罪皆应一视同仁,为何不赦免天下,却只赦免开封?先将二赵国舅斩首,大赵国舅等到午时开刀。”老夫人听说二赵国舅被斩,急忙哭着向皇上奏报。

王丞相上奏说:“陛下必须通行颁布赦令天下,才能保住大赵国舅。”皇上同意了,立刻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不论犯罪轻重,一律赦免。包拯听说各处都已赦免,便在当场打开大赵国舅的长枷,将他放回府里。

大赵国舅回到府里,见到老夫人,两人抱头痛哭。大赵国舅悔恨地说:“孩儿不成器,辱没了父母,如今能死里逃生,想来母亲自有人侍奉,孩儿情愿交还官职,进山修行。”老夫人再三劝说,却也留不住他。

再说包拯判明了这桩公案,让人将李民的尸首安葬在南山的南面。又从府库中拿出三十两银子,赐给王氏,让她回本乡。当时,受到赦免的人家,无不称赞包拯的仁德。

包拯这一举动,斩杀了一个国舅,为李民申了冤;赦免了一个国舅,让天下的罪囚都得到了释放,真可谓是既能雷厉风行地惩处罪恶,又能广施恩泽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