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王熙凤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认为自己有错,才让她一步步跌入深渊,错上加错。王夫人也有类似毛病,贾宝玉住进大观园本就不对,她却不让出来,才有了宝黛爱情发展的空间。

宝黛爱情以当时的社会伦理,肯定是不对。与宝黛姻缘是两码事。贾母支持宝黛姻缘,也是在她做主的基础上。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当贾宝玉和林黛玉生发出爱情,贾母固然没想到,发现后就有了当机立断的行动,算作对二人行警告之责任。

元宵节当晚,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林黛玉在贾母吩咐贾宝玉给姐妹们斟酒,并要求她们都干了杯中酒时,“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

林黛玉喂酒贾宝玉,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极为亲密的举动,更何况是在礼教森严的封建时代的豪门贾家,又是当众被人看见。

尤其当时不光贾家家里人,还有李婶娘和薛姨妈在场,可谓极不恰当!

毕竟以当时黛玉十六岁,宝玉十七岁的年纪,也没办法再用“两小无猜、亲密无间”来遮掩。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贾母看在眼里,怎么不明白二人之情?当时老太太一定后悔让贾宝玉去挨个斟酒。为了补救,不得已才有了后面借《凤求鸾》掰谎的事。

贾母“掰谎记”第一目的,就是针对宝黛爱情摆明自己的立场:男女之情是“私情”,不可以!“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

贾母这是亡羊补牢。虽然明知道此时表明立场已经无用,甚至欲盖弥彰。但她必须作为长辈表明立场,不能让晚辈“错上加错”。

林黛玉当众与贾宝玉亲密,是贾母没有想到的。这也让她想到对林黛玉教育的缺失。

黛玉从小没了母亲,虽然六七岁前贾敏对她教育得很好,可有些事是不可能在小时候一股脑教授的。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古人的观点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代代传承。但这需要过程。

比如林黛玉和贾宝玉同床而卧,偷看禁书,给贾宝玉喂酒这些亲密行为,如果有母亲的情况,就会教育她不可如此,需要避嫌。

林黛玉的成长过程,因为缺失母亲言传身教的一环,虽然知道礼法的大纲领,却在细节处没有严格意识。这是外祖母贾母和舅母王夫人都无法教育她的。

《大戴礼记》有“五不取(娶)”之“丧妇长子不取(娶)”,就是认为没有母亲亲自教养长大的女儿,礼法、德行有欠缺。事实证明,即便风采卓绝如林黛玉,也不能幸免。

当日林黛玉因为行酒令,引用《西厢记》《牡丹亭》内容时,薛宝钗就指出她“偷看禁书”的不妥当。

图片来源:1987 红楼梦 1080P高清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林黛玉也说“从来没有人和她说过这些话(宝钗的话)”,非常感激宝钗。就证明贾母和贾家对林黛玉的教育有欠缺。

贾母在看见林黛玉的不恰当举动后就认识到这点。也并不回避遮掩问题。反而借《凤求鸾》及时教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过后,贾母得到教训马上改正,当晚就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再坐在一起。

(第五十四回)贾母听说,笑道:“既这样说,不如大家都挪进去,岂不暖和?”……贾母便说:“这都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既然宝黛亲密,放在一块不知道会有什么举动。贾母干脆打乱之前座次,重新换个地方坐。

她更是亲自安排座位,林黛玉、史湘云等随着她坐,却把贾宝玉放进了王夫人和邢夫人中间。

有她和王夫人、邢夫人看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就再不可能作出出格的举动。

从贾母的安排来看,就知道她已经正视了宝黛爱情的存在。

贾母也从年轻过来,知道情窦初开时会有一些情不自禁的举动。

贾母处理林黛玉犯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错
当晚李婶娘、薛姨妈都是外人,不能在客人面前暴露过多。而贾母的教育只是点到即止,黛玉、宝玉都是聪明人,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隔开二人也不过是为防万一罢了。

只可笑贾宝玉被母亲和伯母夹着,远离姐妹们,一定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那个元宵节后半场,可能也有点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