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更夫出来打更,财主跪下赔礼道歉

 

日上三竿,更夫出来打更,财主跪下赔礼道歉

日上三竿奇闻录

在那远古的年代,天下九州,风土各异,而中原之南,有一地唤作云隐镇,藏于群山环抱之中,云雾缭绕,仿佛仙境。

这云隐镇虽不大,却藏龙卧虎,奇人异士层出不穷,今儿个咱就聊聊镇上那段日上三竿,更夫出来打更,财主跪下赔礼道歉的离奇事儿。

云隐镇东头,有座古朴的宅院,那是镇上首富赵财主的家。

赵财主家大业大,金银财宝堆如山,可这人却吝啬成性,对待下人如同牲畜,镇上人对他多有怨言,但谁让他有权有势呢?

大伙儿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镇西头,住着个名叫李老更的孤寡老人,他是镇上的更夫,每晚按时出来打更,风雨无阻。

李老更虽贫,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镇上老小对他都尊敬有加。

这李老更有个怪癖,就是每晚打更至日上三竿时分,才肯收工回家,这在旁人眼里简直是匪夷所思,毕竟日上三竿,天都大亮了,谁还听得见更声?

可李老更却坚持己见,说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不能破。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云隐镇被一层厚厚的乌云笼罩,显得格外阴森。

李老更照常背着铜锣,提着灯笼,慢悠悠地穿梭在镇上的小巷里,嘴里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悠长。

到了赵财主家门前,李老更突然停下了脚步,他隐约听见宅院内传来阵阵低沉的哭泣声,夹杂着女人幽怨的叹息。

李老更心中一紧,心想:这赵财主又作什么孽了?

但念及自己只是个更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打算绕道而行。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宅院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从门缝里探出头来,双眼红肿,满脸泪痕,正是赵财主的小妾翠花。

翠花一见李老更,如同见了救星,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泣不成声地说:“李大爷,求您救救我们吧!”

李老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连忙问:“翠花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赵财主他……”

翠花打断了他的话,压低声音说:“赵财主他最近迷上了炼丹术,想长生不老,整天在家里折腾,还抓了不少镇上的百姓试药,已经死了好几个了。

昨晚,他又抓了我家丫鬟小翠,说是要用她的心头血炼丹,我偷听到这个消息,吓得半死,可又不敢声张,只能求您帮忙了。”

李老更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这赵财主真是丧心病狂,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

他拍了拍翠花的肩膀,安慰道:“翠花姑娘,你别怕,我这就去镇上找几个壮士,咱们一起冲进赵府,救出小翠,教训教训那赵财主!”

翠花感激涕零,连连点头。

李老更转身欲走,突然又停下了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块古老的玉佩,递给翠花说:“这块玉佩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据说有辟邪驱鬼的功效,你先拿着,万一赵财主那炼丹术真有什么邪门的地方,也能保你一时平安。”

翠花接过玉佩,感激不尽。

李老更则匆匆离去,消失在夜色中。

日上三竿时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李老更带着镇上几个胆大的青壮年,手持棍棒,悄悄包围了赵府。

他们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一部分人负责牵制赵府的护卫,另一部分人则直冲炼丹房。

炼丹房内,赵财主正穿着一身道袍,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一副走火入魔的模样。

他面前的丹炉里,正翻滚着诡异的火焰,散发出刺鼻的恶臭。

小翠被绑在丹炉旁,脸色苍白,奄奄一息。

李老更见状,大喝一声:“赵财主,你作恶多端,今日就是你的末日!”说着,他挥动着手中的木棍,率先冲了上去。

赵财主一见有人闯进来,顿时怒不可遏,挥舞着桃木剑迎了上来。

双方一番激战,赵财主虽然武艺高强,但架不住人多势众,渐渐地落入下风。

就在这时,丹炉里的火焰突然暴涨,一股强大的邪恶力量从中涌出,直冲云霄。

赵财主见状,哈哈大笑,说:“你们这群凡夫俗子,岂知我炼丹术的威力?

今日,就让你们见识见识!”

说着,他伸手一招,那邪恶的力量竟化作一条黑色的巨龙,张牙舞爪地向众人扑来。

众人见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后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老更突然想起了怀里的玉佩。

他连忙掏出玉佩,高高举起,大声喊道:“天地神明,助我一臂之力!”

话音未落,那玉佩竟发出耀眼的光芒,化作一道金色的屏障,将众人护在其中。

黑色的巨龙撞到屏障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随后化作一股黑烟,消散在空中。

赵财主见状,脸色大变,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炼制的丹药,竟会被一块小小的玉佩破解。

他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李老更趁机上前,一把抓住赵财主的衣领,怒喝道:“赵财主,你可知罪?”

赵财主颤抖着身体,连声求饶:“李大爷,我错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李老更冷哼一声,说:“你犯下的罪行,岂是一句错了就能抵消的?

走,跟我们去见官府!”

说着,他招呼众人,押着赵财主,浩浩荡荡地向镇上走去。

到了镇上,李老更将赵财主的罪行一一公之于众。

镇上的人听说后,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要求严惩赵财主。

不久,官府的人赶到,将赵财主押往京城受审。

据说,他最终被判处了极刑,家产也被充公,用来救济那些因他而受害的百姓。

而李老更,则因他的英勇和正义,被镇上的人尊称为“英雄更夫”。

他手中的玉佩,也被视为镇上的圣物,被供奉在祠堂里,供后人瞻仰。

从此,云隐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祥和。

人们提起这段往事,总是感慨万千,说:“真是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故事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这日上三竿更夫出来打更的规矩,到底有啥讲究?

其实,这规矩背后,藏着李老更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他深知,夜深人静之时,正是妖魔鬼怪出没之际,他打更至日上三竿,就是为了守护镇上的百姓,让他们能在天亮之前,安心入睡。

至于那赵财主,他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贪婪和自私。

他妄图通过炼丹术长生不老,却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这,就是对他的最好惩罚。

好了,今儿个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咱们下回再见!

打那以后,云隐镇的人们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李老更的英雄事迹也成了茶余饭后的美谈。

大伙儿见了他,都笑眯眯地打招呼,递上一碗热乎的茶水,或是几块刚出炉的煎饼果子。

李老更呢,也从不摆架子,乐呵呵地应承着,偶尔还会给孩子们讲两段他年轻时的奇遇,逗得小家伙们前仰后合。

但日子一长,李老更心里头却犯起了嘀咕。

为啥呢?

原来,自打赵财主伏法后,镇上的风气是好多了,可总觉得少了点啥。

少了啥呢?

李老更琢磨不透,直到有一天,他夜里打更路过镇口的老槐树下,这才恍然大悟。

那晚,月明星稀,凉风习习,李老更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轻快。

路过老槐树时,他无意间瞥见树下坐着一人,正低头抽烟袋,身影依稀熟悉。

李老更走近一看,哟呵,这不是老王头嘛!

老王头是镇上的老铁匠,手艺好,性格直,平日里总爱在那棵老槐树下跟人唠嗑。

可自从赵财主那档子事儿后,老王头就很少出门了,人也显得沉默了许多。

“老王头,这么晚还没歇着呢?”李老更打招呼道。

老王头抬头一看,见是李老更,咧嘴一笑,说:“更夫大爷,你不也还没睡嘛。

我这不是抽口闷烟,心里头不痛快。”

“不痛快?

为啥呢?”李老更好奇地问。

老王头叹了口气,说:“自打赵财主没了,镇上是清净了,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以前吧,大伙儿虽然对他有意见,但至少有个盼头,能聚一块儿说道说道。

现在倒好,日子太平了,反而没人说话了。”

李老更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恍然大悟。

原来,大伙儿不是少了啥物质的东西,而是少了那份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分享喜怒哀乐的热闹劲儿。

他拍了拍老王头的肩膀,说:“老王头,你等着瞧吧,我这有更夫大爷在,就不能让咱云隐镇闷着。”

说完,李老更转身就走,留下老王头在原地一头雾水。

次日,日上三竿,李老更却没像往常一样收工回家,而是敲响了镇上的铜钟。

铜钟声音浑厚,传遍了整个云隐镇。

镇上的百姓们一听钟声,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镇中心的大槐树下集合。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这是咋回事。

这时,李老更从人群中走出,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想跟大伙儿商量个事儿。

咱们云隐镇,自从赵财主那档子事儿后,日子是太平了,可也冷清了不少。

我琢磨着,咱们得找回那份热闹劲儿,得有个聚在一块儿的理由。”

大伙儿一听,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有的说要办庙会,有的说要唱大戏,还有的说要搞个比武大会。

李老更一听,乐呵呵地说:“都好,都好,咱们一件一件来。

今儿个,咱们就先从庙会开始吧!”

于是,云隐镇历史上第一次庙会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

庙会那天,镇上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裳,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槐树下搭起了戏台,唱起了大戏;空地上摆起了小吃摊,香气四溢;还有耍猴的、卖艺的、算命的,好不热闹。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笑声不断。

李老更呢,他也没闲着,带着几个年轻后生,敲着锣鼓,走街串巷,喊着:“庙会啦,庙会啦,大家快来瞧热闹啊!”那嗓音洪亮,中气十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打更的日子。

庙会一连办了三天三夜,镇上的百姓们玩得尽兴,笑得开怀。

就连平日里不怎么出门的老王头,也被人拉到了戏台下,看着台上的演员们唱念做打,笑得合不拢嘴。

庙会结束后,云隐镇的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份温情和活力。

大伙儿开始主动串门,邻里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偶尔,镇上的小酒馆里还会传出悠扬的二胡声,伴随着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李老更呢,他依旧每天晚上出来打更,但不再是日上三竿才收工。

他说,现在的云隐镇,不再需要他守夜了,因为大伙儿的心都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最好的守护。

转眼间,又是一年秋风起,云隐镇的大槐树下,再次聚集了一群人。

他们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块巨大的案板,上面摆满了各种食材。

今儿个,他们要包饺子,庆祝丰收,也要庆祝云隐镇的新生。

李老更坐在人群中,手里拿着擀面杖,动作娴熟地擀着饺子皮。

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这个更夫大爷,虽然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只要能让大伙儿高兴,能让云隐镇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他就心满意足了。

饺子下锅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大伙儿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这时,一个小孩跑过来,拉着李老更的衣角,说:“更夫大爷,您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李老更一看,这不是老王头的孙子嘛。

他笑眯眯地摸了摸小孩的头,说:“好,好,大爷今儿个就给你们讲个《云隐镇英雄更夫》的故事,让你们知道,咱们云隐镇,永远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于是,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李老更开始了他的讲述。

故事里,有勇敢无畏的英雄更夫,有阴险狡诈的赵财主,还有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云隐镇百姓。

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每一个转折,都扣人心弦。

故事讲完了,大伙儿纷纷鼓掌,脸上洋溢着敬佩和感动的神情。

他们知道,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李老更的,更是关于每一个云隐镇人的。

它见证了云隐镇的变迁,也见证了云隐镇人永不言败、团结一致的精神。

日子一天天过去,云隐镇的变化有目共睹。

镇上开了几家新铺子,卖啥的都有,从南北干货到洋玩意儿,应有尽有。

连那老王头,也放下铁匠铺的锤子,开了家小吃摊,专卖他那祖传的煎饼果子,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大伙儿都说,老王头这是晚年焕发第二春了,整天乐呵呵的,跟个孩子似的。

李老更呢,也没闲着。

他琢磨着,既然庙会能办得这么成功,那为啥不多搞点活动呢?

于是,他找来了镇上的几位长老,一块儿商量。

这一商量,还真商量出了不少名堂。

春天办花会,夏天搞龙舟赛,秋天丰收节,冬天嘛,自然是滑雪大会了。

一年到头,活动不断,云隐镇成了周边地区的旅游胜地,名声在外,游客络绎不绝。

这天,李老更正忙着筹备即将到来的丰收节,突然听到镇口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几个外乡的生意人,拉着一车新鲜的水果来了。

李老更迎上前去,热情地打招呼:“几位老板,这是来咱云隐镇做生意的吧?

欢迎欢迎啊!”

那几位生意人一看李老更,也客气地回应:“这位大爷,一看您就是镇上的名人吧?

我们是听说云隐镇热闹,特地来凑凑热闹的。”

李老更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嘴上却谦虚道:“啥名人啊,不过是个打更的。

不过,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咱镇上马上就要办丰收节了,到时候可热闹了,你们可得好好瞧瞧。”

那几位生意人一听,连忙点头,说:“好好好,一定一定。

对了,大爷,我们想打听一下,咱镇上有没有啥特色小吃,我们想尝尝。”

李老更一听,乐了,说:“有,有,咱镇上的小吃那可多了去了。

老王头的煎饼果子,赵婆子的豆腐脑,还有那李大厨的锅包肉,都是一绝。

你们一会儿去尝尝,保证让你们回味无穷。”

说完,李老更便领着那几位生意人,往镇中心走去。

一路上,他给他们介绍着镇上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还有那即将到来的丰收节的各种活动。

那几位生意人听得津津有味,不住地点头称赞。

到了镇中心,李老更领着他们来到了老王头的小吃摊前。

老王头一看,哟,这不是李老更嘛,连忙招呼:“更夫大爷,来了啊?

快,坐下尝尝我刚做的煎饼果子。”

李老更摆摆手,说:“不了,不了,我今天是带客人来的。

老王头,你这煎饼果子可得好好做做,可别丢了咱云隐镇的脸啊。”

老王头一听,连忙点头,说:“放心吧,更夫大爷,我这手艺可是祖传的,保证让客人吃得满意。”

说完,老王头便开始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几盘热腾腾的煎饼果子便端上了桌。

那几位生意人一看,眼睛都亮了,连忙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真是太好吃了!”

李老更一看,心里头那个得意啊,嘴上却谦虚道:“几位老板,慢点吃,别噎着了。

咱镇上的小吃还多着呢,你们可得留点儿肚子。”

李老更呢,他也没闲着。

他穿着那件打更时的旧衣裳,手里拿着铜锣和更梆子,在镇上来回巡逻。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敲敲铜锣,喊上几句:“乡亲们,注意啦!

今天是丰收节,大家要玩得尽兴,但也要注意安全啊!”

大伙儿一听,纷纷点头回应:“放心吧,更夫大爷,我们知道啦!”

就这样,丰收节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云隐镇再次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而李老更呢,他也再次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是个打更的,更是云隐镇的灵魂与象征。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笑容与梦想。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老更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他把自己手中的铜锣和更梆子交给了年轻的接班人,嘱咐他要好好守护这片土地与乡亲们的安全。

而他自己呢,则退居二线,过上了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

每当夕阳西下,李老更都会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品一口热茶,听一听远处的铜锣声。

他知道,那是新的更夫在巡逻,那是云隐镇在继续前行。

而他,将永远铭记这段时光,铭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故事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