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樵夫回家,见妇人落难而相助,妇人说:把柴刀放在床头
宋朝时期,江陵府宛阳县有个樵夫,名叫赵向文,他家境贫寒,生活坎坷,父亲在几年的一次上山之后,从此就失了踪迹,如今家里,就只剩下一位五十多岁的母亲徐氏,两人相依为命。
村里人都说,赵父的失踪,或许是跟山上的猛兽有关,因为赵父是一位猎人,经常与那些凶狠的兽类打交道,若是运气不好恰巧遇到,被它们吃掉也是很有可能。
但赵向文一直不愿相信,因为赵父身手灵活,还擅长爬树,即使遇到野狼或者老虎,即使打不过,但是逃走应该还是有可能。
因此,赵向文一直不肯承认父亲的死,他经常对母亲说,父亲只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或许过两天就回家了。
徐氏也希望丈夫能回来,所以她愿意相信儿子的话,心中一直抱着期待。
一晃几年过去,赵父最终还是没能回来,赵向文为了养家糊口,就当起了樵夫,每天上山打柴,也同时在寻找父亲的踪迹。
而徐氏对丈夫的期待,却已经不再抱有什么希望,她现在唯一的念想,就是让儿子早点成家,为赵家留后,自己才能放心的离开。
然而,这几年来,赵家的生活过的并不算好,赵向文的辛苦,也只能勉强维持着生计,而徐氏靠着田里的收成,这么多年,也只攒了几两银子而已。
想要找媒人说亲,起码得要十多两,而儿子天生嘴嘴笨,又不会讨姑娘欢心,所以,徐氏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
她想办法给儿子说亲,但是找来的姑娘都嫌弃她家里贫穷,而且也嫌弃赵向文太过老实,所以都没了下文。
而赵向文其实一点并不着急,他的想法与母亲不一样,虽然“成家立业”是一件大事,但他想等父亲的事情有了着落,再考虑成家的事儿。
其实,赵向文心里,对父亲踪迹也不抱有多大希望了,他决定明年便放弃当樵夫,到城内找个正经的谋生手段,攒些银子过生活。
然而,这天他回到家,见到家里竟然多了一位姑娘,也因这位姑娘的出现,让他此后的人生有了很大改变。
这日,赵向文从山上砍了柴回来,他回家后,发现徐氏并不在院子里,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准备好晚饭等他。
赵向文还以为是母亲出了什么事,赶紧放下肩上的木柴,撒腿跑进屋子,结果他看到徐氏正坐在椅子上发呆,脸上还笑意盈盈的。
赵向文见母亲没事,当下松了一口气,他过去喊母亲,问她在笑什么。而徐氏回神后,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又欢心的笑了起来。
徐氏拉住赵向文的手,说道:“儿呀,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什么了吗?”
赵向文听得有些迷糊,他平时都是这个点回来,也不会太晚,而且他路上,也没听别人说过什么。
赵向文赶紧问道:“娘,你今天这是怎么了,孩儿平日里,不都是在这个时间回来,而且今天娘为何这么开心?”
徐氏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已经渐黑,她这才笑着对儿子说道:“娘给你相中了一位姑娘,你快过来看看是否满意。”
徐氏拉住儿子的手,向里屋走去,而赵向文更是一头雾水的跟在她身后,心想难道母亲还请人家姑娘来到家里?
等到徐氏将门推开,赵向文看着床上竟然躺着一位姑娘,他心中疑惑,等到离近之后,才知道那姑娘正在熟睡。
赵向文一脸震惊的望着母亲,问她这姑娘是谁,怎么会睡在他们家里。
徐氏一开始说。这位姑娘是他娘家那边的亲戚,来这里是为了探亲的。
而赵向文却不相信,便追问是哪个亲戚,徐氏便说是这她姐姐家的孩子,算是赵向文的表妹。
赵向文回忆片刻,对母亲说道:“我还记得,姨母家明明只有一个儿子,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女儿?”
徐氏赶忙改口,说是说她认的义女,赵向文又问姨母家并不富裕,为何要认义女?
眼见着徐氏说不出来,赵向文叹了口气,让徐氏如实告知自己,千万不能害了这位姑娘。
徐氏在屋里踌躇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将这位女子的身份说出。
原来,今日早上,赵向文离家不久,徐氏如往常一样,与一群妇人到河边去洗衣服。
结果她们一群人聊着聊着,就开始聊起自家孩子,徐氏听说隔壁王氏的儿子就要成家了,而王氏的儿子比赵向文还小一两岁呢,心里不禁有些着急。
她听众人闲聊,估计将话题扯到她家里,徐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这边,走到离此两里之外的湖边清洗。
她一边用木棒敲打着衣服,一边琢磨着,应该让儿子明白先成家的重要性。
结果正洗着衣服,她猛地听见,不远处的草丛中有响动,她当即举起了手中的棒槌,慢慢走了过去。
徐氏悄悄过去,以为是遇到野兔或者田鼠,然而等她拨开草丛一看,草堆里不知谁家养的狗,正在拱着什么东西。
徐氏将狗撵跑,见到地上躺着一个昏迷的女子!她赶紧丢下木棒,上前去叫醒少女,然而那女子半天未醒,
徐氏见那女子的胸口还有微弱的起伏,这才松了口气,打算先将女子带回家安置。
而她看那女子面容娇美,年龄似乎也很她儿子差不多大,身段也好,就跟她之前见过的那些大家闺秀一般。
当下她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想着如果这么一位姑娘,能够嫁给她儿子,那该有多好?
徐氏没有让别人帮忙,准备自己背着那女子回家,而等她走到村头时,背上的女子忽然醒了。徐氏早就累的走不动了,她将女子放下,问她是谁家的姑娘,怎么会来到这里?
然而,那女子似乎还没回过神智,面对徐氏的询问一言不发,徐氏见状,只当她现在不便说话,便让她先跟自己回家。
女子本能的跟在徐氏身后,两人走进了院子,这期间虽有不少村民看到徐氏带着一位女子回家,但是众人也没有上前询问。
而那女子到了赵家之后,就说自己头很痛,徐氏便让女子去房间休息,自己到厨房里烧了热水,煮了一碗姜汤。
她忙完之后,心里又开始乱想,她想着自己救了对方,待到自家儿子回来,若是能与她见上一见,两人若是看对眼,说不定能成件好事。
这样一琢磨,徐氏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将来抱起大胖孙子,因此情不自禁笑了出来,直等到儿子回来,让他看到了这一幕。
赵向文听完了徐氏的叙述,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以他们家现在的条件,那姑娘怎么会看上他?但无论怎样,徐氏救人都是好事一桩,他也懂些医术,还是决定先凑近看看那名女子。
赵向文先是给她把了脉象,女子的身体似乎没有大碍,这才放心的走出屋子,让母亲先留在这里照顾,他去厨房烧晚饭。
等到赵向文将饭煮好,而徐氏忽然从屋内跑出,开心的对他喊道:“那姑娘醒了,你快进屋来看看!”
赵向文赶紧进屋,此时女子正坐在徐氏屋内的床上,听到门外的动静也没什么反应。
赵向文走上前去与她搭话,而那女子却是不肯回答,面色带着恐惧,赵向文见女子这样,渐渐皱紧了眉头。
他见女子经常抬起手,摸着头部,而赵向文便走上去查看,在女子的后脑勺处,发现一块伤口,似乎是几天前留下的。
赵向文问起她的名字,女子只是警惕的望着他,依旧没有说话,他只好叹息一声,让母亲在这里看护她,自己将饭菜端到屋里。
后来,经过几天的相处,女子才肯开口说话,而赵向文也知道,眼前这位姑娘已经失忆了,之前的很多事情她都想不起来,就连家住在哪里也不清楚,
赵向文将自己的猜测与徐氏说了,徐氏听完后立刻愁眉苦脸,她以为自己救了个未来的儿媳妇,没想到现在成了个大麻烦,忙问赵向文现在怎么办。
赵向文此时也很头疼,他家的物质条件本就不好,多养一个人也是件大麻烦。
但那姑娘如今失忆,无处可去,难不成自己还能赶她离开?而且她身上的衣服料子倒是上好的丝绸,像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或许不需要多久,就会有人前来寻她。
赵向文心中想着,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女子丢弃不管。
如此一来,只得先让女子在家中住下,好好调理身子再作打算了。
而他见母亲有点后悔的样子,赵向文还劝慰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娘,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善举啊。”
徐氏一听又高兴起来,也不反对儿子的做法,因他们在女子的身上找到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沈”字。这表明女子很有可能姓沈,所以他们便称之为姑娘为沈姑娘。
沈姑娘虽然失忆,但基本生活还是没什么问题,不需要别人照顾,而她还能帮忙做些家务,让母子俩省了不少事。
白天赵向文外出工作,徐氏就带着沈姑娘在家中洗衣做饭,对外就说,沈姑娘是自己娘家的亲戚,来这里借住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三口,日子倒也过得安稳。
只是,赵向文与徐氏心里明白,这样下去,到底不是长久之计,沈姑娘总是要回家的。
而且,随着沈姑娘的状态渐渐好了起来,她表现的越发向一位大家闺秀,举止端庄都十分优雅,客气。
徐氏也开始带着她,到村庄内转悠,偶尔还带着她进城,打听最近,城内有没有人家丢失小姐。
谁曾想,徐氏没有带着她找到家人,倒是给自己家招来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村头的青年王梁。
原来,那王梁年纪比赵向文大几岁,也是一直没能成家。
而他没能成家的原因,其实是咎由自取,因为他嗜酒好赌,没有人肯将女儿嫁给他,而他也看不上村里媒人给他找的那些姑娘。
徐氏带着沈姑娘一同外出,恰巧在路上遇到王梁,王梁一见到沈姑娘,就移不开视线,将二人给堵在了路上。
对王梁来说,沈姑娘这样肤白貌美的女子,就如天上的仙女一般。
王梁一见她,就变得客客气气,上去就要与其攀谈,问徐氏她叫什么名字。
沈姑娘自己都不知道名字,徐氏哪里知道?而且徐氏也不想与他有什么纠缠。
徐氏拉着沈姑娘就走,而王梁伸手拦住,徐氏厉声呵道:“王家的,你要干啥?”
王梁一脸谄笑,回道:“不干啥。婶子,我看这妹子长得这么俊,你给介绍一下呗。”
徐氏冷笑一声:“我娘家的人,介绍给你干啥,你少在那儿白日做梦,我还能不知道你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王梁听徐氏毫不客气,顿时有些不高兴了,他气冲冲的说道:“婶子,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外人不了解我,你还能不清楚我的为人吗?”
徐氏不愿与其多纠缠,再次拉着沈姑娘转身欲走,王梁赶紧伸手去拽,却是只拽到了沈姑娘腰间的一个挂坠,使劲一扯,玉佩落到了他手里。
徐氏并不知道这件事,而沈姑娘也没有将此事说出来,王梁冲着二人的背影呸了一声,这才低头看手中,原来自己刚才扯掉的物品,正是沈姑娘那枚刻了字的玉佩。
王梁经常去城内,认识玉石,他见这玉佩质地不错,心想价值应该不少,便将其收入袋中,到城内典当掉,好歹能换点吃酒的钱。如此一想,王梁顿时又得意起来。
等王梁回到家中,向邻居打听沈姑娘的消息,这才知道,沈姑娘是徐氏在河边救回来的,而且徐氏有意让她嫁给自己儿子。
王梁顿时恼羞成怒,他觉得沈姑娘应该配自己才是,怎么能嫁给赵向文那个呆子。不过他也知道,赵向文虽然看起来老实巴交,但是脾气上来不好惹。
他之前与赵向文有过冲突,结果被赵向文按在地上打,所以便打消了去赵家找麻烦的念头。
次日,王梁便拿着玉佩到城内,随便找了一间当铺,将玉佩拿到桌上,说要卖了它。
当铺的掌柜拿起玉佩,先是看了他一眼,又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玉佩,心里已经有底。他猜测这玉佩定是王梁偷来的,便说这玉佩只值五两银子。
王梁一听,顿时语气不好,说道:“胡说,这玉可是上等的好玉,没有二十两银子我不会卖的。”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王梁将玉佩卖了十两银子,转身就去吃酒,却不知他早就已经被人盯上。
而就在他走后不久,店铺掌柜拿着玉佩,来到了城内沈员外家里。
沈员外一见到玉,当即从凳子上起身,问他这玉是哪里得来的。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掌柜便将事情说明,而沈员外听后,给了掌柜五十两银子,将玉佩买回来,顺便派人跟着掌柜,一起去找王梁。
而王梁正在吃酒,忽然见到当铺掌柜领着捕快进来,他当即感觉事情不妙,正要逃走,就被捕快捉住,接着就带到了沈家。
沈员外亲自问他玉佩的来历,王梁说这玉佩是自己捡来的,当下便挨了一阵打,这才愿意说实话。
王梁正要开口,忽然想起什么,他猜测那位沈姑娘很可能是这位沈员外的女儿,如果让沈员外知道自己抢走了她女儿的玉佩,还不被他打死?
当下他眼睛一转,便开始改口,说这玉佩是好兄弟送给他的,而且他那位好兄弟最近走了桃花运,就要和一位长相出众的姑娘结婚了。
沈员外一听,差点没气过去,他赶紧让王梁带路,自己带着家丁一起去找女儿,王梁赶紧地上爬起,领着沈员外回村。
而另一边,赵向文同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回去时天色以晚,他走在路上,见到一位阿婆正在乞讨,那阿婆穿的不错,兴许是一时落难而已。
赵向文摸了摸怀中,身上还有剩余的干粮,他都给了阿婆,说不够还有。
阿婆吃着饼,感激的点了点头,又问他的名字,说以后要报答他。
赵向文随口说了自己的名字,而那阿婆听后脸色一滞,看了一眼他背后的柴,忽然对他说道:“你睡觉时,切记要把柴刀放在床头!”
阿婆说完便离开村子,而赵向文也回到了家里。
家里并没有什么事情,当天也没发生意外,而他睡觉前,又想起了阿婆那句没头没尾的话,念头一转,居然真的把柴刀藏在枕头下。
熄灯后,他察觉到院子似乎有动静,他赶紧拿着柴刀起来,并藏在门后,等了一会儿,门就被人慢慢推开。
赵向文伸出柴刀,放在那人的脖子上,那人瞬间不敢乱动,并开口求饶。
而赵向文一听,声音竟是如此熟悉,他这才想起眼前这人就是村内的王梁!
接着,院子里又多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随后就听到沈姑娘的房间内,传来叫喊声。
赵向文以为是王梁找来的人,赶紧推着他来院子里,却见到一群他根本不认识的人,其中还有几位捕快。
赵向文还没开口,就被两侧窜出来的捕快打晕过去,接着连同徐氏一起带到城内。
后来,沈员外了解事情后,放走了赵向文与徐氏,他也对赵向文解释清楚。
原来,沈姑娘名叫沈风玲,正是他的女儿,而几个月前,女儿忽然不知所踪,让他焦急万分,但不知道女儿踪迹,他只能派人四处寻找。
而王梁卖到的那枚玉佩,让他知道女儿的下路,他想问王梁女儿现在在哪,谁知那王梁竟然骗他,说他女儿就要嫁给赵向文,还说赵向文经常欺负沈姑娘。
沈员外气急,想要让捕快捉拿赵向文,结果王梁又自作主张,说那赵向文不是好惹的,万一他发起疯来,伤到沈姑娘怎么办?
所以,王梁提议晚上悄悄到赵家,趁着晚上将赵向文抓住,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沈员外心想有道理,这才同意这件事情,而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恰好被一位妇人听到。
那妇人就是来村内乞讨的阿婆,她听到那些人想要害赵向文,又听赵向文自报家门,这才提醒他晚上将柴刀放在枕头下面。
此事本是一场误会,如今误会解开,沈员外给了徐氏二十两银子,算是救了女儿的报酬,又让人送他们母子二人离开。
而沈凤玲虽然失忆,但是也知道沈家才是她的家。
半年后,沈凤玲恢复记忆,而赵向文在城内开了一间铺子,生意做得不错。沈凤玲赶紧他们在自己失忆时的照顾,常去他们那里看望。
后来,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侣。几个月后就拜堂成亲,此后祥和美满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