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深海》宣传人文主义关怀,国漫电影中最爱的一部

电影《深海》宣传人文主义关怀,国漫电影中最爱的一部

 

首先声明本人去年秋季查出过重度抑郁症,并非炫耀或者博得同情,只是在影评中会透露自己对该片的共鸣之处。

一开始想去看这部电影的动机是之前听朋友吐槽这部动画在大过年的讲抑郁症煞风景,再加上某些片子太过商业化,资本大笔营销实在吊不起我的胃口,于是便心生了看这部《深海》的想法。

影片大气的作画肯定震撼了不少人,而且很多黑这部电影的没有一个吐槽作画问题,那么请问已经有这么引人注目的画面了为什么还有人会发出“前面很无聊”“剧情前期没劲”之类的声音?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座位旁边的两个女孩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说:

“如果这部电影前半段更有趣就好了”。

而电影中间一段时间我甚至发现她们在刷短视频。

确实不可否认影片节奏把控存在着问题,但是现在真的没有人能耐心听完一个故事了吗?是否真的是因为故事太无聊还是各位观众都受到了奶头乐影响导致接收长篇信息的能力变弱了呢?

春节档票房最高的两部电影里有很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员,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偶像死盯屏幕生怕自己错过了一次看见他们表演的机会,再加上商业片几乎每十分钟一个爆点让观众可以解闷,所以他们完播率是相对较高的。

然而谈及我看这部电影前期的感受,确实,它给我一些比较醒目的片段的进程实在太慢,男主在吐槽自己打工辛苦之后发现问题收服海精灵这部分我就觉得非常无聊,但好在惊喜还是会如期出现的。女主的表现还是很讨喜的,乖巧听话但是坚持。所以主线一直很明确,女主目的性很强,就是想找妈妈。于是我收到过这样一条吐槽信息,女主目的性强到被拒绝半个多小时了还要强行进行。但是这有什么问题吗?女主妈妈离开了她,她现在一个人丢失在海洋里,有了可以找她妈妈的线索凭什么要放弃这么宝贵的机会?而且她妈妈在她心中地位甚至是她生活生命的支柱吧?那既然这么重要的亲人一心一意地求别人给她线索找妈妈有什么问题吗?故事前期主线不是很清晰吗?

再来讨论关于故事逻辑混乱这个话题上。

首先我不觉得这个故事逻辑混乱,因为它有头有尾而且可以自圆其说,如果硬要说前面一大段的梦很跳脱的话那也只是观众在没看到最后没意识到那是梦,因为梦就是不需要理由的。其实梦中播放的《北戴河之歌》在一开始女主现实中上船后是有播放的,而男主角在梦中生气变成小丑也是在一开始现实中有铺垫的(女主第一次见到小丑时就是伏笔),再加上全片哼唱舒曼的《梦幻调》足以暗示前期是场梦。梦已经不需要逻辑了,那后段的展示的现实就不用说了,男主舍己救人这段已经让整个故事升华了。也许有人会泼冷水说男主这么做的意义在哪,意义就在于如果你哪天不小心遇上生死关头,有男主这种和你一样的边缘人物帮助你化解危机,不是很棒吗?剧本传导的价值观本身没有问题,再加上男主的人物背景或许死亡且挽救了一位少女的命运对他来讲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解脱与升华。

最后谈谈这部影片我最喜欢的两段表演。

第一段是男主假装答应女主找妈妈,女主帮助男主升星星那段《北戴河之歌》,可能因为当时的惬意和放松,这部影片所表现的乐观积极甚至让我哭出眼泪,那一刻甚至好奇明明普普通通的演出为什么会让我流泪,但我觉得或许是因为电影本身传达的足够优秀,所以让我为之动容。

第二段是女主答应男主去深海之眼,而小朋友正好在演唱《小白船》这一段,刚好与我喜欢的第一段达成互文,另外这首歌其实是朝鲜童谣,讲的其实有关死亡,而编曲却改成了类似希望的主题,再加上小朋友演唱时的朴实和纯真一直在触动我的感情,泪也是没有止住的。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泪点也太低了。

所以发出来前有做好了被人笑话的准备,可是我清晰记得自己看《未闻花名》时时没有哭的,也许在催泪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共情点,我只是刚好能体会到这两个片段想传达的感情。

最后祝想看这部片子的朋友观影愉快,对不喜欢这部影片的朋友请求认真评价,这部片子再不好也不会像很多黑子口中那样一无是处。(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