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忠孝难两全,那就数字生命见

《流浪地球》忠孝难两全,那就数字生命见

《流浪地球》的粉丝们,喜欢把此系列叫做“小破球”,这里面有很微妙的情感,概括起来大概可称为“骄傲的自嘲”,或者说,“用谦称甚至蔑称来宣示的精神联动”。

就像英格兰球迷称自己主队为“三喵”,意大利球迷称自己主队为“呆梨”,德意志球迷称自己主队为“小破车”。再类比形象些,就像许多母亲爱把自家娃喊成“小臭宝”,许多情侣爱把另一半叫做“傻狗子”。

的确,作为华语科幻中唯一在大银幕上形成了IP的作品,也许大家都还能记起,它的第一部创下票房奇迹的那个春天,发生在2019年,那是中国电影此前所经历的最后的好日子——365天后,疫情卷地而来,然后,万径人踪灭。

所以,它的续作,的确具有某种符号和象征意义:关于重生、关于薪火不息、关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恰好,自救也是它的故事主题。

相比第一部的赛博朋克风,有钱了,于是继续在特效和场景规模上抬升国产电影的工业化水位,不提。

相比第一部的摸着石头过河,有经验了,于是一镜到底和场面调度愈发老到而得心应手,不提。

当然,“头回发现国产科幻还能到达这种高度”的“惊喜加成”红利,事隔四载,注定已渐趋稀薄,有的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更苛刻的审美检视,这是它的风险对赌,不提。

当然,“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人类把最高科技的保密系统,用在了彼此毁灭上”、“应对危机的方案,成为了危机本身”,这样的反思搁在这样的时间点上,回望这样的三年时光,既显得欲言又止又显得食髓知味,这是它的江山不幸诗家幸,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