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感谢破球缓解我的中式科幻片尴尬症

流浪地球2–感谢破球缓解我的中式科幻片尴尬症

一、感谢破球缓解我的中式科幻尴尬症

作为一个伪科幻迷,陆续看了挺多科幻片,其中国产科幻片看的少(国产科幻喜剧还不错),不是因为国外的科幻片就更好,而是因为会有一种,尴尬。

这种尴尬,大概形容一下,就是突然有一天,国内小麦田里出现怪圈,一堆科学家去研究,其中一位科学家窥探了一点宇宙的秘密,然后和想要长生的富豪联手,做了一架宇宙飞船,去寻找生命的秘密。(也许换成出现在稻田里的怪圈不会那么违和?)

而流浪系列,是难得的,不会让我看得很尴尬的中式科幻——带着破破烂烂的地球,跨越2500年,历经100代人…….这种似乎是蜉蝣撼树、愚公移山的悲壮和伟大,会让人,因为自己生而为人这种物种,感到一点点的骄傲。

“文物上交国家”,不够戏剧,但合理;“一切为了集体”,不够自由,但符合想象。

流浪地球的科幻,符合一个在90年代精神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人的想象,这可能是缓解我尴尬症的根本原因(?)。

二、越来越觉得生命是场意外

看流浪地球,总有一种打开上帝视角,在看《人与自然之流浪地球》纪录片的感受。

电影中,最终点火的一瞬间,出现了几个奇怪画面的闪回,周喆直满头白发、一脸沧桑,手握一个红色按钮的机器痛哭出声;图桓宇剃光了头发,身穿黑色的机械融合制服,背后是一片破败情景……似乎是展现其他时间线上的人类命运。

因为一个变数,导致人类历史出现一个新的拐点,这让我想到了漫威系列的,1400万分之一胜率,也让我想到了父母经常说,不知道怎么拉扯大的,在他们的记忆里,存储了我从小到大遭遇的无数惊险危机时刻。

一个人的生命,一个物种的诞生,一个星球的幸存,也许不是本身有多牛掰,而是概率,概率让一切恰恰好发生了。

亿万年时间,恰好出现了太阳、地球、月球等星球,又恰好地球在经历了火山、冰川等等恶劣情况后迎来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气候稳定,又又恰好经历了物种演化、文明发展,人类给自己命名为人类,并在宇宙中留下了自己的一点点点点点点……..痕迹。

只要有一个意外没有发生,就不会今天的结果,回想自己一生,好像也是如此。

三、期待【流浪地球宇宙】补全那条时间线上的历史

流浪地球,像是《三体》外的另一条人类历史时间线,而看历史书最好看的,正是一段历史背后,人们真正经历的一切。

《流浪地球》小说是从人类开始流浪写起,这之前人类经历了什么,只能从蛛丝马迹中窥探一点,而电影流浪地球2则补全、还原了那段消失的历史。

当过班干部的人,会知道组织一个班级活动有多难,当过管理岗位的人,会知道如何发挥集体中每个人的优势有多难,当这个集体数量扩大为全球70亿,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所以会出现暴乱,所以必然有人想走另一条路。2020到2022,我们其实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当电影和现实对应,再一次深感,生命真的是一场意外。

期待流浪地球宇宙。